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土地利用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城市生态与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以往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于Landsat TM和ETM+影像,本文利用Landsat 8影像的热红外波段,研究城市热岛的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城市土地利用数据,探讨城市绿地空间异质性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工建筑区的温度明显高于林地和耕地等绿色植被覆盖区,河流湖泊等水面温度最低;进一步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等遥感指数,数据显示NDVI与地表温度有弱的负相关关系,而NDBI与地表温度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在绿地空间异质性上,异质性尺度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而异质性程度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说明城市绿地空间异质性也是影响城市热效应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建筑用地的增多对区域气候环境造成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2010年4个月份的MODIS数据进行预处理,反演提取出青岛市区的城市归一化建筑指数以及地表温度数据,并对两者间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筑用地率(归一化城市建筑指数)越高的地区,城市的地表温度越高,热岛效应就越明显。同时,归一化城市建筑指数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的空间分布规律也为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3.
向炀  周志翔 《中国园林》2023,39(1):105-110
城市热岛是城市环境中的典型问题。景观指数影响范围的空间异质性很少被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拟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来分析景观指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温度(LST)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相比较,MGWR揭示了不同景观指数的空间影响尺度,具有更接近真实值的拟合效果。增加绿地和水体景观百分比及NDVI能够很好地缓解LST,其他景观指数则与LST的关系在不同的位置呈现正或负相关,需在特定位置进行优化才能有效地缓解LST。总的来说,形状简单且聚集分布的较大绿地斑块和形状复杂且较小的绿地斑块,以及在大多数情况下形状复杂、连通性强的水体景观更利于缓解LST。  相似文献   

4.
对重庆市内环区进行研究,以 2002年和2007年两景ETM+/TM 影像为 基础数据,反演提取归一化地表温度指数 (NDSTI)及改进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 研究结果较好地揭示了建设用地的NDBI与 NDSTI、热岛效应等级的空间分布相关性 规律;2002年重庆的内环城区强热岛效应显 著,范围广;2007年随着城市化扩张,老城 区强热岛效应降级消失,新城区强热岛效应 凸显、升级;两江、湖泊和山体植被是冷岛 区,对城市热岛效应起分隔、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基于城市遥感数据,利用ENVI软件提取中心城区以及城市公园的地表特征参数,如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湿度指数、地表温度,研究城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以及缓冲区对城市的降温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湿度指数与地表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归一化湿度指数可作为研究地表温度的关键指标;水体面积是影响地表温度的重要因子,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6.
李鹍  余庄 《城市规划》2008,(5):75-82
以夏季炎热的武汉市为例,通过ETM+卫星遥感影像反演城市的地表温度,并对城市的下垫面进行分类,然后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等表征下垫面植被状况的参数进行综合对比,反映城市热岛的状态,研究其内部结构及相应的下垫面类型,提出针对性的下垫面改善措施。此外借助遥感影像,采取典型地物选点研究的方法开展深入分析,进一步探寻下垫面与热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的热环境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城市下垫面的不合理布局和人为活动的过度密集是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因素。而植被和水体是调节城市热岛效应的较好手段,应该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陈天  谭凝 《南方建筑》2022,(3):19-27
以天津市内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年、2011年、2017年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应用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土地利用分类解译、景观格局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城市热环境与蓝绿空间的联系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7年城市高温范围区域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跨越河流的空间限制不断拓展,而低温范围区域主要集中在蓝绿空间。蓝绿空间具有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生态作用:在景观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绿空间的斑块周长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周长面积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空间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色空间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在1500m×1500m尺度样本中相关程度最高,与绿色空间在300m×300m最高,且蓝色空间的热环境改善效率更佳。最终提出面向热环境改善的城市蓝绿空间优化建议,可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热岛" (Urban heat island,UHI)是指城市建成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的农村地区,形成城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的现象,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量自然地表不断被城市地表所替代,城市热岛效应日趋显著.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下垫面热特性及结构特征、城市人为热、气候条件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热岛是城市人类活动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突出表征,它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也已成为当今气候、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中的热点.城市热岛已经从一般的局地气候现象演变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大"公害",热岛强度也成为了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2、3.  相似文献   

9.
卜琳 《城乡建设》2013,(6):36-3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住房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交通堵塞等问题日趋严重,城市人居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要阶段,及时总结人居环境中突出问题,合理协调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的建设,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全国77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构建的人居环境指数对我国大中  相似文献   

10.
局地气候区提供了标准化的城市空间分类框架,在明确局地气候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沟通跨学科的信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以郴州市为例,首先计算、叠加和聚类8个局地气候区指标,获得局地气候区图,然后进一步分析夏季高温月份中不同局地气候区类型的地表温度和热岛强度的时空特点,以及局地气候区指标与平均地表热岛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从热岛重点控制单元、重点控制局地气候区类型和局地气候区指标3个层面提出缓解城市热岛的规划策略。研究发现,在200m×200m的栅格精度下,郴州市的核心区域以紧密中层(LCZ-2)和紧密低层(LCZ-3)居多,开敞中层(LCZ-5)和开敞低层(LCZ-6)通常出现在核心区外围,紧密高层(LCZ-1)和开敞高层(LCZ-4)数量较少。在夏季高温季节,建成环境型LCZ的平均地表温度明显高于自然环境型,紧密型LCZ-1-3和工业型LCZ-8B的地表温度和地表热岛强度较高。大面积的生态冷源集中在风景名胜区(LCZ-A),其他自然环境型(LCZ-B-D和LCZ-G)在建成区内形成若干小冷源。不透水率、植被覆盖率、天空视域因子与平均地表热岛强度的相关性较高。局地气候区图有助于确定城市热岛缓解...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城市热岛领域研究文献进行量化与可视化分析,有助于完善城市热岛研究的理论研究,为城市热岛新的研究方向和角度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表明:(1)国内城市热岛研究年份早于国际城市热岛研究;(2)城市热岛的形成因素、城市热岛的时空特征、城市热岛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近几年国际城市热岛的研究方向;(3)总体来说,与国内研究相比,国际城市热岛的研究维度更多,研究尺度更大,研究方向更广,较多地注重于整体环境的影响,国内城市热岛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城市内的热环境变化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引言目前,全球50%以上的人口聚居在城市地区1。根据预测,到2050年接近70%的全球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球已经成为城市星球"2。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乃至全人类的人居环境和幸福指数3。近三四十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大规模城市建设带来了诸多城市生态问题,如城市空气污染、城市内涝、城市热岛等4,城市生态环境正在恶化,城市人居环境面临挑战5。在此背景下,我国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人居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纲领。本文阐述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在国内外对城市环境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等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筑原则,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套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云南干旱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云南省气候干旱特点,选择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遥感监测方法。主要是结合MODIS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用分裂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Ts)从而建立特征空间。然后根据干边和湿边的散点图拟合干边方程和湿边方程,从而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最后以TVDI作为干旱分级的指标得到云南地区的干旱等级并结合当地相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对监测方法和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与实际干旱情况和区域都基本吻合,云南省全省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干旱,在空间分布上,重旱的主要集中区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新建筑》2012,(4):45-45
2012年5月11~13日,第一届重庆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地人居科学国际论坛在重庆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共同主办,主要讨论四大议题:当代山地"城市—建筑—风景园林"三位一体理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山地人居环境资源利用与发展保护;山地人居环境建设防灾减灾与工程技术方法;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历史、人文、社会学途径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湖北省超特高压输电走廊区域的地表植被覆盖及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卫星遥感火点、降雨量等因素与湖北冬春季输电走廊山火发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月度输电走廊山火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以基于地表植被覆盖和历史火点密度的湖北省山火风险平均结果为基础,引入每月的MODIS NDVI和当月的湖北地区89个气象站降雨量数据作为变量,以实际走廊山火事故作为评价指标,构建评价函数。利用湖北地区2015年冬春季输电走廊山火故障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获取的山火评估结果与故障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刘芳 《规划师》2012,(6):5-6
2012年5月11日~13日,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重庆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山地人居科学国际论坛在重庆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主要围绕四大议题展开:当代山地"城市—建筑—风景园林"三位一体理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山地人居环境资源利用与发展保护;山地人居环境建设防灾减灾与工程技术方法;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历史、人文、社会学途径.  相似文献   

18.
前言绿色城市社区作为连接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中观尺度地表单元,在改善人居环境、降低建筑能耗、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国对于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探讨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山地人居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山地人居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主要就当代山地“城市一建筑一风景园林”三位一体理论延续与深化,山地人居环境资源利用与发展保护,山地人居环境建设防灾减灾与工程技术方法,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历史、人文、社会学途径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扩展了人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着重从城市、社区和居住层面,探讨如何以人居环境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