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2006~2012年6个凌汛年度的实际的气温、槽蓄水增量等因素统计分析,表明近几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大部分槽蓄水增量主要集中在三湖河口~头道拐段,凌汛期上游来水径流量增大是槽蓄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槽蓄水增量增大与河道淤积及不断修建河道内建筑物导致河道过流能力减小也有一定关系;气温的剧烈变化是槽蓄水增量增大一个重要因素。槽蓄水增量增大主要受上游来水、气温变化、河道边界条件及河道内建筑物等综合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实测大断面资料,采用锥体方法计算了不同河段、不同时段的滩槽冲淤分布。结果表明:11962—2012年该河段共淤积泥沙8.635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2.256亿t、滩地淤积6.379亿t,该时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淤积泥沙1.692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淤积泥沙6.943亿t,淤积主要发生在十大孔兑入汇的河段。21982—2000年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淤积最为严重,共淤积泥沙7.657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5.805亿t、滩地淤积1.852亿t,该时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淤积泥沙2.403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2.001亿t、滩地淤积0.402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淤积泥沙5.254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3.804亿t、滩地共淤积1.450亿t;1982—2000年大部分淤积发生在主河槽内,导致整个河段主河槽淤积萎缩严重,排洪排凌能力降低,防汛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防汛抗旱》2009,19(6):58-58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黄河内蒙古河段气温下降,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于11月15日开始流凌,16日三湖河口站流冰密度达20%,头道拐站流冰密度达30%。11月16日,黄河防总宣布黄河进入2009—2010年度凌汛期。黄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黄委主任李国英主持召开本年度第一次防凌会商会,要求从即日起全面启动防凌运行机制。李国英要求,防办值守人员进入24小时值班状态,  相似文献   

4.
黄河内蒙古段凌期槽蓄增量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期槽蓄增量的变化情况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刘家峡水库运用以来,内蒙古河段凌期槽蓄增量呈增大趋势,尤其是龙羊峡水库运用以来,槽蓄增量进一步增大;槽蓄增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凌期径流量增大是槽蓄增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但龙羊峡水库运用以来槽蓄增量的增大还与河道淤积、过流能力减小有关;凌峰主要形成于巴彦高勒-头道拐之间,刘家峡水库运用以来槽蓄增量的增大对凌汛洪水影响明显,头道拐站凌汛洪水洪量和洪峰均不同程度增大;槽蓄增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条件、径流条件及河道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20,(度凌汛)
正3月18日,黄河内蒙古封冻河段全线开通,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这标志着黄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胜利结束。本年度黄河凌汛期历时121天,全河封冻总长度达到699.5 km,未发生凌汛灾害。2019年11月19日,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河段首次出现流凌,黄河进入2019—2020年度凌汛期。12月6日,黄河头道拐水文断面上游4 km什四份子险工处出现首封,8日黄河中游河曲河段封河,9日龙口库区封冻,2020年1月3日壶口河段封河。随着气温下降,黄河上、中游河段封河不断发展,2月1日,全河封冻  相似文献   

6.
根据1953-2004年黄河宁蒙河段下河沿、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5个典型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分别用榆沙量法、含沙量法及冲淤比修正法对内蒙古段的输沙用水量进行了计算,并对黄河内蒙古段各典型水文站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3-2004年内蒙古段各站全年、汛期输沙用水量均随时间呈明显的减小趋势,1987年后各站汛期输沙用水量已不足刘家峡水库运用前的50%,而非汛期输沙用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较小;各站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与汛期平均流量、含沙量存在相关性较好的降幂级数关系;在汛期,若巴彦高勒-头道拐区间各站平均含沙量大于9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小于200 m3/t,则该河段均发生淤积;若含沙量小于4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大于400 m3/t,则该河段均发生冲刷;若含沙量为4~9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为100~400 m3/t,则该河段淤积比随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7,(5):32-35
采用1952—2013年资料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汛期槽蓄水增量时空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槽蓄水增量预估公式。黄河内蒙古河段槽蓄水增量呈逐年增加趋势,1990年起明显增加,加重了内蒙古河段防凌负担。分析表明,河道过流能力减小是造成槽蓄水增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凌汛期上游来水量增加、凌汛期气温变化剧烈也是造成槽蓄水增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黄河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掌握黄河内蒙古河段开河期桃汛特性,为防凌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3,(12):15-18
2012年黄河上游洪水具有洪峰流量大、持续时间长、洪水量大的特点,经过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的调节,进入宁蒙河段的洪峰流量为2 7103 520 m3/s,沿程总体呈减小趋势;内蒙古河段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在三湖河口到头道拐河段发生大范围漫滩。研究表明,经过洪水持续作用后,宁蒙河段平均河底高程下降,内蒙古河段1 000 m3/s同流量水位显著降低,三湖河口断面同水位过流能力增加约700 m3/s;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泥沙冲刷0.421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为淤积,其中主槽冲刷约0.260亿t、滩地淤积约0.725亿t;大漫滩洪水时的淤积量以及非漫滩洪水的主槽冲刷量均与水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河内蒙河段凌汛期河床变化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毅  李子文  刘强  李时 《水利学报》2017,48(11):1269-1279
黄河内蒙古河段沙质河床的变化是影响该河段凌洪灾害的因子之一。本次研究根据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内蒙河段凌汛期的输沙特征,解释了这种特性产生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河床变化及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内蒙河道凌汛期洪水具有较强的粗泥沙输移能力,这是由于低温水流具有高悬浮效率,同时冰的运动形成了特殊的水力学环境。大量粗泥沙的运动提高了开河期河床变化对洪水量级及形态的敏感程度,并使得横断面形态趋向宽浅。凌汛期过后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河床明显冲刷,而巴彦高勒到三湖河口河段淤粗排细,直接导致河底抬高。因此凌汛期输沙特性带来的河床变化应在防凌减灾措施中给予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