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混凝土》2018,(11)
通过改变普通硅酸盐水泥基灌浆料中硫铝酸盐水泥的含量,研究灌浆料的性能受硫铝酸盐水泥掺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浆料中按照3∶7的比例掺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时,灌浆料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龄期为1、3 d时,抗压强度分别为36.8、50 MPa,抗折强度分别为6.0、7.3 MPa。灌浆料的初始流动度达和1d的竖向膨胀率达到要求,分别为305 mm和0.033%。对灌浆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微观性能分析发现,大量钙矾石和凝胶存在于灌浆料内部,且随时间增长Ca原子与Si原子比例逐渐下降,表明灌浆料具有致密的结构和稳定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以硫铝酸盐水泥R.SAC 425分别按比例替代硅酸盐水泥P.O 42.5、P.O 42.5R、P.O 52.5、P.O 52.5R,试验分析其初始流动度、30min流动度保留值及1d、3d、28d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R.SAC 425分别按比例替代P.O水泥对初始流动度影响不大,替代P.O 42.5水泥、P.O 42.5R水泥、P.O 52.5水泥超过50%时,使得浆料30min流动度保留值急剧下降,替代P.O 52.5R水泥超过65%时,使得浆料30min流动度保留值急剧下降;硫铝酸盐水泥R.SAC 425分别按比例替代P.O水泥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均表现为提高1d、3d强度,降低28d强度,对快硬性水泥降低28d强度幅度稍小,对非快硬性水泥强度降低较大。  相似文献   

3.
唐明  孙亚东 《混凝土》2006,(1):48-50,62
研制了一种液体中性喷射混凝土速凝剂。根据工程需要,试验研究了该速凝剂对不同品种水泥、不同减水剂以及预拌泵送混凝土的适应性。通过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同减水剂的对比试验,测试评价速凝剂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等主要技术性能的影响。按工程特点,作了泵送剂掺入30min和60min后掺入液体中性速凝剂的凝结时间、不同龄期的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的中性液体喷射混凝土速凝剂的各项指标符合JC477-1992《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的技术要求,该速凝剂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适应性很好,1d抗压强度均大于8MPa,28d强度比均在90%以上,对于P.O42.5R水泥,28d抗压强度比均大于100%,尤其是盾石牌P.O42.5R水泥,28d抗压强度比达到127.8%。该速凝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高效减水剂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同时,与商品混凝土输送方式适应性也非常好,可以满足输送后喷射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和石膏三元胶凝材料复配体系,制备高性能微膨胀钢筋套筒灌浆料,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复配比例、水胶比、硅灰掺量、骨料品种对灌浆料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复配能提高灌浆料的早期抗压强度,当复配比例为2∶8时,1、3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35.7、61.7 MPa;随水胶比增大,灌浆料流动度增大,抗压强度下降,水胶比为0.26时,灌浆料的初始流动度为335 mm,1、3、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36.0、61.7、90.6 MPa;适量硅灰能提高灌浆料强度,硅灰掺量为3.0%时,各龄期抗压强度最高,1、3、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36.9、63.6、92.1 MPa。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钢渣微粉以不同比例取代硅酸盐水泥时,对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微粉取代硅酸盐水泥时,水泥基灌浆料的流动性能得到改善、早期强度下降显著、后期强度则变化不大;取代比例为20%时,可配制出流动度315 mm,1、28 d强度分别达到25.5、78.4 MPa,体积安定性良好的水泥基灌浆料,满足水泥基灌浆料国家标准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Ⅱ级粉煤灰作为超细掺合料掺入到高性能混凝土中,研究在不同龄期、不同水胶比、不同掺量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使用P·O42.5R级水泥和Ⅱ级粉煤灰,以28d为标准设计龄期时,可以配制出C15~C45不同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同时,和同强度的预拌混凝土进行比较,掺Ⅱ级粉煤...  相似文献   

7.
利用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分析、压汞等测试手段,从水泥水化程度以及水泥石微观孔结构分析了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乳胶粉对水泥基灌浆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乳胶粉掺入到水泥基灌浆料当中,灌浆料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逐渐降低,且随着其掺量的增加,强度降低更明显;当乳胶粉掺量为5%时,1、3、28 d抗压强度较未掺乳胶粉的基准组分别降低了27.3%、26.6%、20.5%,1、3、28 d抗折强度较基准组分别降低了28.1%、17.6%、10.4%。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掺量石灰石粉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对硫铝酸盐水泥凝结时间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水化热测试对水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DTG对水化产物进行了综合热分析。结果表明:石灰石粉的掺入,缩短了终凝时间,降低了抗压强度;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掺入,提高了硫铝酸盐水泥的水化速率,促进了C-S-H凝胶和AFt的生成;随着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的增加,胶砂的早期强度逐渐降低,后期强度逐渐提高,当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40%时,5 h抗压强度最高,为35.9 MPa,当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80%时,28 d抗压强度最高,为94.5 MPa。  相似文献   

9.
魏鹏  曾亮 《江西建材》2023,(8):25-27
利用矿渣、粉煤灰、钢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粉磨后直接与少量水泥复配,可制成低碳少熟料水泥,但难以达到硅酸盐水泥的性能要求。文中通过掺入两种不同的碱性激发剂、早强型激发剂以及复合盐类激发剂提升低碳水泥的性能,研究了各类激发剂对低碳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激发剂都会对低碳水泥的强度的提升和凝结时间降低,采用熟石灰碱性激发剂掺量1.5%时,低碳水泥的28 d强度最高;采用氯化钙早强型激发剂掺量1.0%时,低碳水泥的3 d强度最高,凝结时间降低效果最好。试验所制备的低碳水泥的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基本可以达到P·O 42.5水泥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添加由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低温熟料复配而成的固化剂S来替代一般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中使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来设计一种早强快凝的乳化沥青混合料。研究了固化剂S和P·O42.5水泥对混合料强度贡献和固化剂S掺量、水灰比以及沥青用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剂S对于乳化沥青混合料具有快凝早强的效果,其4 h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掺P·O42.5水泥混合料的2.0倍和1.6倍。当固化剂S掺量为5%,水灰比为0.5,沥青用量为4.75%时,混合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不同比例铝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超早强耐火灌浆料在不同温度下燃烧30min后的残余强度,分析超早强灌浆料的耐高温机理。结果表明,铝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例为1∶7时,超早强灌浆料的经济效益好,在1 000℃高温燃烧30min后,残留54.7%的抗压强度。超早强灌浆料的残留抗压强度与温度有较好的拟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了微珠、硅灰、矿粉对超高强灌浆料流动度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极差分析得到了较优配合比。结果表明:微珠能有效改善灌浆料的流动度,且掺入适量微珠能提高灌浆料的后期抗压强度;硅灰掺入会增大灌浆料的需水量,使其流动度降低,但掺入适量硅灰能提高灌浆料的1 d抗压强度;矿粉对灌浆料的流动度及抗压强度的提高均有利;当微珠、硅灰、矿粉的掺量分别为胶凝材料总质量的7%、4%、7%时,制备的灌浆料各项性能满足GB/T 50448—2015《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中Ⅲ类灌浆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夏莉娜  谢安琴  周琦 《门窗》2004,(3):24-25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于2003年10月组织了一次全国水泥实验室水泥物理性能检验和化学分析能力验证活动.本次水泥物理性能检验和化学分析能力验证的具体实施单位为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共有136个水泥实验室参加.本次能力验证以42.5等级Ⅱ型硅酸盐水泥和42.5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作试验,分别对两个试样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三氧化硫、氧化镁、烧失量、3天抗折强度、28天抗折强度、3天抗压强度、28天抗压强度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4.
宋普涛  王晶  冷发光  夏京亮  张营 《混凝土》2024,(2):133-136+156
研究了水胶比、胶砂比、硅灰及降黏增强剂掺量,复合外加剂掺量及UWB-Ⅱ掺量对C125海上风电灌浆料流动度、分层度、抗压强度、水陆强度比及悬浊物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胶比与灌浆料的流动度、分层度及悬浊物含量正相关,与灌浆料的抗压强度和水陆强度比负相关;胶砂比与灌浆料的抗压强度及水陆强度比正相关,与灌浆料的流动度、分层度及悬浊物含量负相关。硅灰可提高灌浆料的抗压强度和水陆强度比,降低分层度及悬浊物含量,也会降低灌浆料的流动度。降黏增强剂可提高灌浆料的流动度、强度和水陆强度比,但会增加灌浆料的分层度及悬浊物含量。复合外加剂可提升灌浆料的流动度,但会降低灌浆料的强度和水陆强度比。UWB-Ⅱ可提升灌浆料的水陆强度比,降低分层度和悬浊物含量,但会降低灌浆料的流动度及强度。采用1∶1的胶砂比,0.11的水胶比,内掺8%的硅灰与8%的降黏剂,外掺1%的复合外加剂和1.5%的UWB-Ⅱ时,灌浆料性能最优,此时灌浆料的初期和30 min流动度分别为350 mm和330 mm,分层度为2.4 mm,1 d和28 d陆上强度分别为50.3 MPa和137.2 MPa,28 d水陆强度比为98.6%,悬浊...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2014,(8)
通过在水泥基灌浆料中掺加硅灰,研究硅灰掺量对该灌浆料早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加一定量的硅灰可以提高灌浆料的流动度并改善灌浆料的表面状态,从而增加灌浆料的可灌性和密实性,并能够明显提高灌浆料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当硅灰掺量为2%时,和未掺加硅灰相比,灌浆料1d和3d抗折强度分别增加43%和22%,1d和3d抗压强度分别增加50%和7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防冻剂、早强剂、水泥复配合比例以及胶砂比等参数对水泥基灌浆料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胶凝材料中硫铝酸盐水泥含量的提高,灌浆料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最佳复配合比例为8.5:1.5;随灰砂比增大,灌浆料各龄期抗压强度均增大,但是灰砂比从1:1提高到1.1:1时,抗压强度增长幅度较小;在负温养护阶段,防冻剂对灌浆料抗压强度具有较大影响,掺加防冻剂灌浆料-1、-3 d抗压强度是未掺加防冻剂灌浆料的2倍以上,(-3+28)d强度比未掺加防冻剂灌浆料高出20%;碳酸锂、甲酸钙等早强剂对负温条件下灌浆料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甚至有负面影响,但是对转入标准养护后的抗压强度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提高水泥强度等级、采用振动方式成型、掺细骨料、掺增强材料等增强技术措施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孔隙率相当时,采用P·Ⅱ52.5水泥制备的透水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较采用P·O42.5水泥时提高49%~69%。采用低频、短时间的机械振动方式制备透水混凝土,连续孔隙率减小21%~34%,28 d抗压强度提高25%~122%。适量掺入2.36~5 mm米石,能显著提高28 d抗压强度;若要保证透水系数kT≥1.0 mm/s,则插捣成型时米石掺量不宜超过7.5%,而振动成型时米石掺量不宜超过5%。1#增强材料(1%可再分散乳胶粉+0.5%三异丙醇胺+2%硅粉+0.1%聚丙烯纤维)的增强效果显著,28 d抗压强度提高达32%~46%。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3)
为研究复掺超细矿渣粉和偏高岭土对水泥浆液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掺量复掺超细矿渣粉和偏高岭土的水泥注浆材料流动度和黏度试验,以及不同龄期固结体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偏高岭土掺量不变时,随着超细矿渣粉掺量的增加,浆液流动度逐渐降低,黏度逐渐增加,抗折强度逐渐降低,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当超细矿渣粉掺量不变时,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浆液流动度逐渐降低,黏度逐渐增加;当偏高岭土掺量在3%~9%范围内增加时,固结体抗压强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复掺适量的偏高岭土和超细矿渣粉可有效控制浆液黏度和流动度,有利于提高固结体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聚乙烯醇(PVA)纤维长度(3、6 mm)、掺入量(0、0.1%、0.2%、0.3%)、受热温度(150℃、350℃、550℃)的水泥基灌浆料试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掺水率的条件下,随着纤维掺入量、长度的增加,灌浆料的强度增加,流动性降低;在纤维掺入率相同的条件下,纤维的长度对灌浆料的强度影响不大;不论是否掺入PVA纤维,灌浆料的抗压强度随受热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PVA纤维的掺入能有效减缓受热温度较低时的强度损失,但在较高受热温度下,会导致灌浆料的强度下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醚作为水泥基材料的外加剂,具有保水、增稠、缓凝、引气等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水泥砂浆的特性。选取了三种不同粘度的纤维素醚掺入到水泥基灌浆料中,通过测定灌浆料的流动度、泌水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纤维素醚掺量和粘度对灌浆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素醚掺量的增加、粘度的增大,灌浆料的流动度减小、泌水率降低、抗折和抗压强度降低,但是低粘度纤维素醚的影响较小。综合考虑下,掺入0.02%左右的低粘度纤维素醚对灌浆料的性能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