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一个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灌区,灌溉着西安、咸阳、渭南三市146.5万亩(9.77万hm2)农田,灌区总人口120万人。灌区灌溉历史悠久,始于公元前246年的秦郑国渠,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多次改建扩建,屡次兴废,几易其名,距今已有2261年历史。1932年我国近代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主持在古代灌溉工程基础上建成了泾惠渠。目前泾惠渠灌区有水库、灌溉渠道、排水沟道、泵站等四大类工程设施,其中各级灌排渠道(沟道)总长逾5 000 km。  相似文献   

2.
建国四十年来,我主要在泾惠渠作管理技术工作,亲身经历了泾惠渠的巨大变迁。泾惠渠是李仪祉先生倡导、主持兴建的,1930年动工,1932年放水,1935年建成,设计引水量19米~3/秒,灌溉面积77万亩,实际最多灌到66万亩。解放前,灌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渠道大量渗漏,灌水技术落后,工程设施屡有毁废,盐碱地大面积出现,农业生产每况愈下,到建国初期干渠仅能引水16米~3/秒,灌溉面积仅有50万亩,平均亩产粮食只有137.5公斤。解放后的40年,党和政府领导灌区人民,对泾惠渠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善改建,大量衬砌渠  相似文献   

3.
1986年,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县首先在泾惠渠北干分渠灌区的高渠乡开展方田建设试点工作.1989年省政府把方田建设列为增强农业后劲项目之一,方田建设开始在灌区大面积推广起来.经过8年的努力,至1994年5月底,全县在泾惠灌区范围的8个乡镇共衬砌斗渠37条,长84.03公里,衬砌分渠413条,长242.84公里;配套各类渠系建筑物10195座,投劳21.6万个工日,投资456.49万元,建成方田12.767万亩,占我县泾惠灌区内的有效面积的52.4%.这些方田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推动了灌区经济的发展。方田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三原县位于泾惠渠灌区中游,在泾惠渠灌区内有灌溉面积24万亩。泾惠灌区从泾河自流引水,无水库调蓄.泾河为多泥沙河流,流量暴涨暴落,时空分布不均,常流量15~20米~3/秒。每逢夏季伏旱时河道流量很小,也正是灌区农田用水的关键时期,而泾河上游的几个水力发电站又节节拦截,造成渠首河源流量忽大忽小,无法正常引水.1987~1989年泾惠渠年均引水1.75亿米~3,开采地下水1.48亿米~3,灌区年缺水1.83米~3。仅三原县就年缺水3180万米~3。地下水因过量开采,年平均下降0.69米。1994年夏季严重干旱,泾惠渠仅引水4688万米~3,灌地41万多亩次,泾惠灌区的缺水状况,已经严重地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三原县从70年代就提出修建西郊水库,缓解三原县境内泾惠灌区水源供需矛盾。规划的西郊水库为中型水库,位于三原县城以  相似文献   

5.
以改革总揽全局推进灌区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一个大型引泾自流灌区.引泾灌溉,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秦郑国渠就是泾惠渠的前身,始于秦,兴于汉,后经宋、元、明、清各代,直到1932年由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主持建成泾惠渠,当时灌溉面积不足3.3万hm2.新中国成立后,经几次改建、扩建,目前已发展成为灌溉面积9万hm2的大(2)型灌区,辖西安、咸阳两市的5个县(区).……  相似文献   

6.
申云方 《中国水利》2012,(22):74-74
2012年11月6日,陕西省农业灌溉设施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省泾惠渠管理局举行。这次启动的工程建设范围涉及全省设施灌溉面积1万亩(666.67hm2)以上的164个大中型灌区。  相似文献   

7.
泾惠渠灌区灌溉面积锐减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泾惠渠灌区曾对陕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近年来一直呈锐减趋势。以2004年度冬灌为例,全局引水5300万m3,按定额80m3/亩计,其有效灌溉面积不足4.67万hm2,仅占注册面积的52%。处于灌区上游的石桥、泾阳、杨府、三原等管理站有效灌溉面积锐减趋势更为明显。现以杨府站为例,就泾惠渠灌区灌溉面积锐减的原因作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989年省政府发布《关于建设一批增强农业后劲项目的决定》,将方田建设列入第一项任务,并决定第一期(1989~1993年)全省建成200万亩。咸阳市灌区方田建设起步较早,1981年就在原咸阳市的北杜公社宝鸡峡灌区进行试点,至1989年已建成方田5.7万亩。《决定》发布后,我市在宝鸡峡、泾惠渠、羊毛湾三大灌区的9个县<区>、74个乡(镇)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有耕地6000多万亩(50年代初期的统计数字)。在三十年代以前只有民堰性质的水浇地不足30万亩。自三十年代初,由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倡导和主持陕西农田水利事业,开始兴修泾惠渠工程之后,继之修建渭惠、洛惠及梅惠、黑惠、沣惠、涝惠、泔惠等渠,历时约15年完成“关中八惠”;在此期间,还完成了汉中地区的汉、褒、湑三渠灌区以及陕北榆林地区的榆惠、织女渠等工程,使陕西农田灌溉面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达到300多万亩。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大力发展水利,对大江大河进行了整治,兴建水利工程,据1985年统计资料:建成水库8.3万多座,修建堤防17.7万公里,水闸2.4万多座,  相似文献   

10.
柳忠军 《陕西水利》2012,(1):141-143
泾惠渠灌区是一个典型的渠井双灌化灌区。本文从泾惠渠灌区水资源基本状况出发,着重分析了灌区地下水超采形成的主客观原因,重点指出了地下水超采对灌区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从工程措施、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地下水超量开采所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泾惠渠灌区是陕西省主要产粮区之一,灌区降水径流等水资源对于灌区的农业生产关系重大,分析灌区降水径流特性,明确灌区降水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区合理规划利用各种水资源的基础。降水径流等水文要素成因复杂,受气候因素影响具有周期性震荡特性,采用能够降噪和降维的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对泾惠渠灌区降水径流时间序列震荡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显示,灌区降水径流时间序列均具有准3~4 a,9~12 a,18~22 a的周期性,与东部季风、太阳黑子等现象的周期性活动关系密切。由此表明,泾惠渠降水径流主要受东部季风的影响,且受太阳黑子等大尺度周期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陕西关中宝鸡峡灌区、泾惠渠灌区、交口抽渭灌区、石头河灌区、桃曲坡灌区、冯家山灌区、羊毛湾灌区、洛惠渠灌区、石堡川灌区灌区等九大灌依渭河横贯关中平原,灌溉宝鸡、咸阳、西安、渭南、铜川5市880多万亩农田,灌区粮食产量占全省总产的三分之一,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主产区,对全省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陕西省渭河流域总用水量为50.57亿m3,其中农业、工业、城镇生  相似文献   

13.
泾河是泾惠渠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预测泾惠渠渠首处泾河时段来水量对灌区调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10天为一个时段,用前3个时段泾惠渠灌区渠首泾河来水量预测第4个时段的来水量,实例分析表明,预测相对误差在10%以内,可为灌溉调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最近,水利部对全国522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工作进行了综合考核评比,批准其中20个灌溉管理单位为水利部一级灌溉管理单位,我省泾惠渠管理局、交口抽渭管理局、渭南地区洛惠渠管理局榜上有名。这对进一步提高我省溉区管理水平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三个灌溉管理单位肩负着我省咸阳、西安、渭南三个地、市的327.93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泾惠渠、洛惠渠是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亲自主持修建的,已运行近60年,交口抽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我国当前水资源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结合陕西省泾惠渠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泾惠渠灌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其他灌区的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泾惠渠专业档案是引泾灌溉活动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灌溉管理和水利建设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我国国家粮食地位的不断增强,灌区建设管理的发展,泾惠渠档案在灌区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通过多年泾惠渠专业档案管理的实践,从管理和利用的角度,对其内容、重要性、存在问题、管理方法等多方面做了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陕西省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地下水利用超过区域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0%。为合理开发利用泾惠渠灌区浅层地下水,保障灌区粮食供应,以泾惠渠水和全区均匀分布的47个浅层地下水采样点水质数据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优化模型、Wilcox、USSL图解法与单因子评价方法对灌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灌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值较高,阳离子以Na~+为主,Ca~(2+)、Mg~(2+)次之,阴离子中主要以SO_4~(2-)为主,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溶滤作用和浓缩作用的影响。(2)泾惠渠灌区浅层地下水水样均为Ⅲ级水,长期灌溉会导致作物减产,农田被破坏;渠水水样为Ⅱ级水,优于地下水,可用于灌溉。(3)通过Wilcox、USSL图解法与单因子评价方法对模糊综合优化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模糊综合优化模型适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分析且结论较为可靠。研究结果可为泾惠渠灌区地下水环境的治理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对保证灌区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一个大型引泾自流灌区,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秦郑国渠即是泾惠渠的前身.引泾灌溉,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今泾惠渠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1998年,灌区管理局经过调研,认为灌区发展面临困境的根源在体制不顺、不活,应通过拍卖等有价竞争的形式,将斗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经营管理权承包给个人,并将回收的资金用于改善斗以下渠道的工程状况.……  相似文献   

19.
泾惠渠管理局是水利部1998年确定的全国大中型灌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今年又被确定为全省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近五、六年来,泾惠渠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先走一步,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半干旱的关中平原,自泾河引水,灌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等县和西安市阎良区的135.5万亩耕地,灌区灌、排系统分布如下图所示。灌区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度为1/300~1/600,灌区西、南、东部有泾河、渭河和石川河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