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白忠泉 《焊管》2007,30(1):54-55,59
介绍了螺旋焊管成型器内压辊斜置小辊线接触辊型的设计方法(经验公式设计法).通过对其采用反证法和图解法以及在实际制管生产中的验证,证明此经验公式对于成型器内压辊斜置小辊辊型设计是完全适用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进现有的螺旋埋弧焊管机组在超大直径钢管生产中成型质量不稳定的现状,对外涨式成型器的工作原理和成型难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优化调整K值,强化导板辅助功能,增加双头焊垫辊改造及提升外控辊约束力等措施提升成型器的工艺能力。实施效果表明,该改进方案能够减少超压量,增强三辊弯板效率,消除内焊缝根部应力裂纹,提升了超大直径、超大径厚比螺旋钢管生产中成型器的工艺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邢立坤 《焊管》2009,32(8):44-46
为提高螺旋焊管机组生产能力(增大加工管径),以六辊成型器为例,介绍了螺旋焊管成型机组技术改造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指出了技术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姚长友  韩学  王立民  陈璞  杜东华 《焊管》2019,42(11):35-40,45
针对目前螺旋埋弧焊管成型调整过程主要依赖操作人员实践经验完成的现状,通过对管线钢材料性能的研究分析,修订了弯曲回弹公式中关于材料屈服强度的取值要求。结合螺旋焊管生产实际,推导出螺旋焊管成型机上压辊压下量与钢带弯曲曲率半径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以及上压辊压差调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分析了数学模型在螺旋焊管荒管调整过程和弹复调整过程中的应用意义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可操作性强,可为螺旋焊管成型数控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治顺 《焊管》2004,27(4):54-56
结合螺旋埋弧焊管成型技术的发展变化和生产实际,从工艺角度对成型稳定性和成型器设计提出了看法和建议。分析了常见成型缺陷产生的原因,指出了螺旋埋弧焊管成型技术中调整、维护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军 《焊管》2020,43(1):44-48
为了提高大直径超薄壁螺旋焊管管坯成型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钢管几何精度,降低管坯开缝、错边缺陷几率,对大直径超薄壁螺旋焊管成型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通过设计安装在线内撑辊装置和错边压平装置来提升成型器对管坯管型的控制能力。方案实施后成功试制了Q345NS钢级Φ3 020 mm×12 mm大直径超薄壁螺旋埋弧焊管。应用结果表明,该优化改进方案可有效控制大直径超薄壁螺旋焊管的直径、椭圆度公差,降低管坯开缝引起的内焊烧穿缺陷和焊缝错边的几率,实现了大直径超薄壁螺旋焊管精确稳定成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冯瑶  杨明秦  贾熙  徐志军  李莉  夏翠红 《焊管》2020,43(12):33-38
为了提高螺旋埋弧焊管生产线上带钢坡口铣削尺寸的稳定性,对坡口尺寸粗调系统(压辊位置粗调系统)稳定性与坡口尺寸微调系统(压辊位置微调系统)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铣边机上颚装置中控制压辊位置稳定性的液压系统(压辊位置粗调系统)进行了优化,实现了线上带钢坡口尺寸的稳定一致,从而为螺旋埋弧焊管成型质量以及焊接质量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螺旋焊管管体压痕的产生与缓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滨安  董遂庆 《焊管》2001,24(6):46-49
通过详细分析螺旋焊管压痕产生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有效地减缓了管体压痕,实践表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控制螺旋埋弧焊管成型质量,提高管形控制精度,针对成型器自身特性、成型角的选择和微调、递送线位置等影响管形的几个关键因素,对螺旋埋弧焊管成型过程中对钢管几何尺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型过程中的管形控制、成型后钢管的应力补偿以及钢管吊装、储存、运输甚至施工过程中的管端保护是提高焊管成型质量的重要控制因素。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大直径螺旋埋弧焊管在成型过程中管形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微弹复螺旋焊管稳定成型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忠泉 《焊管》2008,31(6):63-64
对微弹复螺旋焊管成型不稳定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在钢管输出的螺旋方向适当增加输出阻力,在递送力的作用下,利用这种阻力使成型器内的管坯向外扩张,将较小的管坯持续扩张至与外定径辊接触,实现管坯定位,从而达到稳定成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