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波斯湾盆地新生界主要有5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阿斯马里组—加奇萨兰组成藏组合是最重要的油气成藏组合之一。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沉积于低能闭塞环境的中白垩统卡兹杜米组烃源岩,在上新世早期达到排烃高峰,生成的油气通过相关的裂缝系统垂向运移到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石灰岩裂隙型储集层中;中新统加奇萨兰组为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提供有效的区域盖层;油气在侧向挤压形成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优质的烃源岩、储集物性良好的储集层、沟通烃源岩与储集层的裂缝、有效的区域和局部盖层、油气生成期与构造活动、裂缝及圈闭形成期的良好匹配等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Khuff组成藏组合是波斯湾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成藏组合,二叠系Khuff组储层和层间硬石膏盖层构成了成藏组合的基本要素。下志留统Qusaiba段热页岩是Khuff组成藏组合的烃源岩,其分布广、有机质含量高,在晚白垩世大面积成熟生烃,而大部分圈闭形成早于主生烃期,且基底断裂发育,充当了烃类由Qusaiba段热页岩向Unayzah组砂层运移的垂向通道,Unayzah储层充当了主要的油气平面运移通道;面积广阔、沉积相稳定的Khuff组内碳酸盐岩和硬石膏旋回层序既提供了储层,也提供了成藏组合内绝大部分气田的优质盖层。同时,储层的原始物性好,鲕粒、球粒、生物泥粒灰岩及粒屑灰岩都具有很好的印模孔隙和粒间孔隙,此外,后期的淋滤作用加上白云岩化产生的晶间孔隙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质量。在大部分区域内,后期断层活动并没有破坏盖层的封闭性,天然气资源的散失量小。Khuff组成藏组合的未来勘探地区主要分布在Qusaiba段烃源岩的成熟区内,最有潜力的地区为层间硬石膏与Qusaiba段烃源岩成熟区重合的部分,包括波斯湾水域、波斯湾西北部及加瓦尔油田以南地区。大型低幅度构造的识别是将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由于中东地区油气勘探生产的经济门限较高,相对较小规模的油气藏的开发要依赖高气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Arab组—Hith组成藏组合为波斯湾盆地重要的成藏组合之一,侏罗系Arab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和Hith组层间硬石膏是成藏组合的基本储盖要素。侏罗系Tuwaiq Mountain组、Hanifa组和Diyab组烃源岩为该成藏组合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烃类,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在始新世中晚期大面积成熟生油,此时阿尔卑斯构造运动Ⅰ幕已形成众多圈闭,油气生成之后即可直接运移至圈闭中。Arab组储集层分布面积广,以颗粒灰岩为主,成岩阶段早期原生孔隙破坏少,后期普遍经受白云岩化和淋滤作用,储集层物性优越。Hith组硬石膏厚度大,分布面积广,遭受断层的破坏程度较弱,油气很少能穿越它进入上部储集层,仅在相变尖灭带或大型断裂处造成油气垂向逸散。由于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大多属近源成藏,油气侧向运移的距离短,最有潜力的区域为侏罗系台内盆地分布区,Arab组储集层的油气丰度主要取决于Hith组盖层的封盖能力。  相似文献   

4.
迈卢特盆地属于中西非被动裂谷盆地。Palogue大油田的发现和后续勘探工作,证实迈卢特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是迈卢特盆地主力烃源岩,古近系成藏组合为主力成藏组合,上白垩统成藏组合为次要成藏组合,是深层主要挖潜目标,后期幔源二氧化碳气体侵入进一步提高了油气聚集丰度。近些年迈卢特盆地进入成熟勘探期,可勘探的构造圈闭越来越少,古近系和上白垩统成藏组合是今后迈卢特盆地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成藏条件与大油气田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叠合含油气盆地,该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贴近准南主要烃源层--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宽缓大中型构造圈闭多,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深部规模有效储集层发育,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厚层湖相泥岩及三叠系、中下侏罗统各层组内部湖湘泥岩盖层条件好。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圈闭与规模有效储集层空间发育匹配;圈闭形成时间与主生排烃期时间匹配;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盖层与中上侏罗统储盖组合匹配,油气资源量大、发现程度低。结论认为:该区具备大油气田成藏条件,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浅谈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由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叠合而成的大型叠合盆地。克拉通盆地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巨厚的烃源岩、长期的低地温背景是长期生烃、多期成藏的重要条件;古隆起、古斜坡控制了古生界海相油气的运移、聚集与成藏;古岩溶储集体为古生界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的形成提供储集空间;古生界非构造圈闭是大型油气田的主要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封闭系统的演化控制了盆地古生界油气资源及勘探方向。塔河油田9区凝析气藏和和田河气田是克拉通盆地天然气成藏的两个实例。主力烃源岩的生烃期特征决定着克拉通周缘的隆起带具有较好的天然气聚集成藏条件,下古生界烃源岩相邻的层位和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应加强对巴楚-麦盖提地区、满加尔坳陷周边地区高成熟-过成熟海相天然气的勘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区,高探1井下组合的战略突破,进一步证实了准南下组合油气勘探前景广阔。通过分段构造建模、分带落实下组合构造与圈闭特征,结合关键成藏要素匹配关系研究,深化了下组合大构造成藏条件认识。研究认为,①准南中—下侏罗统为主力烃源岩,资源潜力大;发育白垩系清水河组、侏罗系头屯河组和喀拉扎组等多套规模有效储层;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性巨厚泥岩盖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具备良好的封盖能力。②准南下组合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静态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好;动态成藏要素时间配置关系好,圈闭形成早,构造形成期与主力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匹配,后期改造弱、保存条件好,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成藏条件。综合关键成藏要素分析,优选下组合近源背斜型圈闭吐谷鲁背斜、呼图壁背斜及东湾背斜作为准南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二叠系Khuff组是中东地区最主要的天然气产层。阿联酋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Khuff组勘探以来,发现了多个构造圈闭,但钻探测试效果不佳,陆上圈闭测试均为干层,海上圈闭测试气藏规模有限,非烃含量高,严重制约了下一步勘探工作。Khuff组气藏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气源来自于下志留统Qusaiba组烃源岩;三叠系Sudair组泥灰岩和Khuff组中部的石膏层作为其盖层,分布稳定。在区域调研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气藏构造发育与烃源生排烃的时空耦合是影响阿联酋北部Khuff组气藏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综合多种资料建立的成藏模式表明:阿联酋海域Khuff组圈闭自二叠系沉积末期就受盐隆影响,构造开始发育,后期虽受阿卡迪亚、海西、扎格罗斯等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但圈闭依然保持完整,良好的生—运—聚匹配关系使得原油在侏罗纪充注其中;在晚白垩世,原油裂解成气,圈闭有效成藏;但受TSR作用影响,后期H_2S和CO_2等非烃气体大量发育。陆上Khuff圈闭则受扎格罗斯构造运动影响,于渐新世才开始发育,未能有效地捕获油气。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系天然气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从构造、烃源岩演化、储集层特征、成藏历史等多方面探讨中国煤系天然气的聚集和成藏过程.对比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藏的成藏地质条件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气藏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盆地构造特征和成藏过程不同.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是气体推动着水体整体向构造高位运移,多种成藏条件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气水倒置是气藏负压的主要原因.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成藏以构造圈闭控制成藏为主,局部发育岩性气藏,气藏异常高压是快速沉积引起的欠压实作用、烃源岩的生烃作用及后期构造挤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油气成藏期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盆地是中国东部唯一在上白垩统泰州组发现烃源岩的盆地,对其成藏期的研究是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其中东部上白垩统泰州组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了数值模拟,对48件储层样品的流体包裹体岩相特征进行了观察及均一温度测定分析。研究认为,泰州组经历持续沉降-短暂抬升-再沉降的过程,发育3期烃类包裹体,而抬升和沉降幅度的差异导致不同凹陷和同一凹陷不同部位生烃和成藏期的差异。海安凹陷泰州组从始新世三垛末期至现今大量生烃,油气在上新世盐城期开始连续充注成藏。高邮凹陷泰州组从古新世阜宁末期到始新世三垛末期大量生烃,油气在始新世三垛期开始连续充注成藏,较海安凹陷早。油气主要成藏期与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闭形成时间匹配,有利于该区油气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普-奥-马盆地是南美洲西北部安第斯山前的前陆盆地,经历了克拉通边缘-裂谷和前陆盆地三期构造演化,具有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特征。盆地发育白垩系主要烃源岩和三叠-侏罗系次要烃源岩,四套主要储层和二套次要储层,以及五套区域性盖层,已发现油气藏圈闭以白垩纪末期形成的构造圈闭为主。圈闭形成与储盖组合和生排烃配置关系良好,构成近距离垂向成藏和长距离侧向成藏两种成藏模式。断层、良好的砂体输导层及有效的圈闭是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并以纵向上四套主要储盖组合为单元,进行了盆地有利区带预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凝析油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17-2大气田凝析油的来源与成因进行剖析,并探讨油气成藏机制。陵水17-2气田凝析油具有密度低、含蜡量低和Pr/Ph值高等特征,凝析油为烃源岩成熟阶段所生,共生天然气以高成熟的煤型气为主。油气均来自渐新统崖城组富陆源有机质烃源岩,凝析油的形成既与源岩性质有关,又与后期"气洗"改造密不可分。油窗阶段生成的轻质油气聚集于储集层中后被晚期大规模注入的高成熟天然气"气洗"发生强烈的蒸发分馏。崖城组具备丰富的气源,底辟断裂构成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油气两期充注成藏。中央峡谷发育的中新统黄流组浊积砂岩岩性圈闭及更靠近烃源灶的古近系构造圈闭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4.
源岩、盖层、断裂和圈闭是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的主要条件。通过盖层封闭性形成时期、断裂活动时期和圈闭形成时期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之间的匹配关系分析,对其在油气富集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盖层封闭性形成时期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之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可供运移量、断裂活动时期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之间的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可供聚集量以及圈闭形成时期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之间的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聚集量。  相似文献   

15.
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广阔,通过系统分析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条件(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以及生储盖组合特征),总结了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近源岩性远源构造控制成藏模式、近源岩性远源复合控制成藏模式和近源岩性远源构造及隆起潜山控制成藏模式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富集的3大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厘清深水区天然气成藏过程及其成藏控制因素,在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3-1气田基本地质特征、天然气来源与成藏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深水天然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最终建立了白云凹陷的天然气成藏模式,明确了其成藏特征。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1荔湾3-1断背斜型气田的形成与大断层的长期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天然气组成以烃类为主,非烃类含量很低,高成熟阶段的湿气垂向运移效应显著;2天然气伴生液态烃来自晚始新统—早渐新统恩平组和晚渐新统珠海组烃源岩,而天然气则以恩平组烃源岩来源为主,但早始新统文昌组烃源岩也有贡献;3白云凹陷天然气在早期由于断裂活动性较强,虽有运移,但以散失为主,晚期断裂活动逐渐减弱,天然气开始聚集成藏;4油气的垂向运移作用明显大于侧向运移作用,断裂沟通有效烃源岩与储集层的部位最有利于气藏的形成;5源—断—储时空晚期有效耦合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关键;6圈闭距大断裂和烃源灶越近,越有利于天然气的晚期聚集,反之则天然气成藏效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孟加拉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加拉盆地是发育在印度次大陆东北角比较典型的残留洋盆地,其经历了裂陷期、裂后期和前渊期。在残留洋盆地形成阶段发育了最重要的生储盖组合,主要烃源岩是渐新统Jenam组和中新统Bhuban组页岩;主要储集层是中新统Surma群Bhuban组和Boka Bil组陆架到潮控三角洲砂岩;盖层主要为中新统—上新统的海相页岩,分布广泛;圈闭类型以背斜为主。孟加拉盆地以天然气为主,绝大部分气田平面上分布在Surma坳陷、Tangail凸起、Hatia坳陷和东部褶皱带。天然气富集层位主要位于中新统Bhuban组和Boka Bil组。气田的分布与残留洋盆地的形成密切相关,盆地演化控制了含气层系的发育,盆地结构控制了天然气的平面分布。今后勘探的重点为盆地东部Surma坳陷及周缘、Hatia坳陷和东部褶皱带,处于压力过渡带的Surma群砂岩储层应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通过对孟加拉盆地演化、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以及天然气成藏规律和主控因素的研究,可为残留洋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准南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率很低,亟待开展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为此,在对该冲断带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油气成藏要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及目前勘探中油气分布的特征,得出控制准南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如下:①以中下侏罗统煤系和上二叠统泥岩为主的4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宏观上控制了油气藏的平面展布及含油、气性质;②具良好储集性能的滨浅湖和三角洲砂体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及油气藏的规模;③早于主要排烃期而形成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最有效场所;④从更深层次上看,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它通过控制圈闭的形成、纵向的沟通作用及对原生油气藏进行破坏形成次生油气藏而最终决定油气藏的分布。由此建议,在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应注重对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和断裂的综合分析,尤其要突出对断裂发育特征的分析,以不断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气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以西山窑组煤成气为例,模拟计算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生气过程。结果表明,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主要生气期为燕山运动期,约占最终生气量的80%,并以白垩纪为主。因此,对应绝大部分天然气的生成,燕山运动形成第一排背斜圈闭对该中下侏罗统煤成气成藏意义重大。而喜马拉雅运动则最终决定该区天然气的成藏条件:一方面对第一排背斜圈闭的构造调整(包括油气在原生油气藏中的继续保存和向次生油气藏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天然气的资源前景;另一方面所形成的第二、第三排背斜圈闭可聚集烃源岩晚期热解及原油二次裂解所生天然气。  相似文献   

20.
阿姆河盆地侏罗系成藏组合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侏罗系成藏组合是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最重要的成藏组合。通过对岩相古地理、烃源岩、储层、盖层和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模式的分析,认为该成藏组合的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广泛分布、已经大范围进入生气窗的优质侏罗系烃源岩为该成藏组合内油气聚集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②优质的上侏罗统储层为油气资源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尤其是生物礁建造,其储集性能优越;③厚层Gaurdak组蒸发岩盖层充当了该成藏组合的优质盖层,除基底断裂分布带外,油气不能穿越它发生垂向运移作用。该成藏组合内油气散失的原因主要是Gaurdak组蒸发岩盖层尖灭或受基底断层破坏而引起油气侧向运移和垂向运移。结论认为:未来的主要勘探潜力在该盆地深部现今由于地震资料品质问题而未能识别出的生物礁和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的深部构造,平面上的有利区为大型基底断裂的不发育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