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0年中国铬盐展望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铬盐工业新技术、新工艺及今后发展进行了评论。概述了我国铬盐工业发展速度及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找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紧跟世界新技术的动向,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新技术新工艺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二氧化碳进行乙苯脱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缪长喜 《工业催化》2000,8(4):17-26
本文介绍了利用CO2进行乙苯脱氢反应的新工艺和新催化剂。据估算,新工艺比工业上现行以水蒸汽作脱氢介质的传统工艺能耗大幅下降,并为新工艺配套开发了高性能的Fe-Ca-Al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武汉市橡胶工业总公司、湖北楚天管件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究的胶管生产新工艺进行了鉴定。专家们认为,该工艺创新性地采用了热油循环、热空气硫化新工艺,突破了橡胶工业中传统的直接蒸汽硫化工艺,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唐伟家 《江苏化工》1997,25(3):46-48
介绍了1996年度江苏省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状况,综述了江苏石油化工工业在新装置、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国外Shell煤气化工艺及我国自主开发的灰熔聚流化床、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工艺的技术进展及工业化进 程和工业推广前景。介绍了国内外甲醇新工艺和催化剂的开发及甲醇燃料在中国推广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前景。综述了中国 焦化工业的现状和今后几年有可能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的国外先进的炼焦新工艺、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的生产消费现状以及发展前景,阐述了我国合成橡胶新产品、新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工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直困扰再生胶行业的尾气污染难题有望攻克 ,我国橡胶界已经研发出一种高温连续催化法生产再生胶的新工艺 ,目前开始进入工业化试运行阶段。这种新工艺将使再生胶行业彻底摘掉污染帽 ,实现清洁化生产。高温连续催化新工艺是由北京绿泽橡胶工业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南通回力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 ,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气、废水 ,且效率提高 1 0~ 1 6倍。再生胶新工艺进入工业试运行  相似文献   

8.
消息传递     
炭研院2万吨软质炭黑生产线通过鉴定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年产2万吨软质新工艺炭黑生产线于最近通过了技术鉴定。这一技术填补了我国万吨级软质新工艺炭黑生产线的空白,其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原料油消耗等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是我国炭黑工业的又一重大创新。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是我国炭黑工业的研究开发中心,该院坚持科技与产业化结合的方针,先后开发成功1.5万吨/年生产能力的油—油法和油—气法硬质新工艺炭黑生产线,已在本院和全国二十几家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并成功实现了技术和产品出口,于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动态     
固体酸烷基化技术工业验证试验结束2005年1月,ABBLummus公司与Albemarle公司和Fortum油气公司合作,完成了Alky Clearn固体酸烷基化新工艺的工业验证试验。该项新工艺采用原Akzo Nobel公司开发的一种沸石催化剂和一种新反应器系统,生产的烷基化油的质量等于或优于目前硫酸或氢氟  相似文献   

10.
张预华 《化工时刊》2003,17(7):51-52
对液相氧化直接浸出新工艺进行研究,完成工业试验,制取高级氧化锌;使用该新工艺锌浸出率达95%以上,锌总回收率达92%以上,为实现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A semi-empirical equation of state for metals is described. Its capabilities are demon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the equation of state for aluminum. New experimental data are present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isentrope of aluminum for unloading from the state at p = 229.71 GPa on the shock adiabat to an aerogel (SiO2) of density 0.08 g/cm3.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Vol. 44, No. 2, pp. 61–75, March–April, 2008.  相似文献   

12.
陈建文 《广东化工》2006,33(6):79-81
乙烯酮(双乙烯酮)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较多。江苏某化工厂开发生产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三十多个,年生产规模三万多吨,是国内以乙烯酮(双乙烯酮)为中间体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综合骨干企业。针对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废水特点,该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产品优化,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等工作,从源头削减了污染物的生产。同时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预处理装置三套,6000m3/d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一套,使全厂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废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醋酸纤维素取代基分布与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以吡啶为溶剂的醋酸纤维素的13C-NMR核磁共振谱,得出了三种不同位置羟基的取代度。结合X—射线和DSC分析,初步说明具有相同取代度但未经水解和经过水解的醋酸纤维素(CA) 性质上的差异是由于三个羟基上的取代度分布不同及消晶程度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4.
周辉  李灵  娄伦武 《化肥工业》2013,40(4):36-38
气化给煤装置自投运以来,出现了气化煤仓堵煤、称重给煤机输送皮带因跑偏而损伤以及清扫装置故障频繁等问题,多次造成气化系统减负荷运行。通过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用配煤和改进清扫链等措施,使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A thermochemical rather simpl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Diperoxide of ciclohexanone. The study is complemented with suitabl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t the semiempirical and ab initio levels. A particular satisfactory agreement between both ways is found for the ab initio calculation at the 6–311G basis This set level.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 of the present procedure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6.
水泥水化热是中、低热水泥和核电工程用水泥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全球范围内测定水泥水化热的方法有溶解法、直接法/半绝热法、等温传导量热法三种。本文总结了中、美、欧相关方法标准,对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并对其在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阐述并比较了几种加压设备在乙炔加压清净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三个厂家提供的三种煤样燃烧热的测定,由测定结果综合得出3号煤样燃烧最完全、燃烧热也最大,是三个煤样中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熟石膏陈化过程中无水石膏(AⅢ-CaSO4)与水蒸气的反应机理以及二水石膏(CaSO4·2H2O)的脱水机理。首先介绍了熟石膏陈化过程的基本原理,然后讲解了熟石膏陈化过程中水蒸气在AⅢ-CaSO4上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其后描述了熟石膏陈化过程中CaSO4·2H2O晶体的脱水行为与脱水动力学,最后提到了CaSO4·2H2O、CaSO4·0.5H2O、AⅢ-CaSO4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A Review of Contemporary Views of Theories of Adhes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once distinct and independent theories of adhesion have been losing their isolation and converging. Ideas of the effects of surface roughness, once dismissed as irrelevant except in the case of textiles, have been revised; albeit on a smaller scale as details of surfaces have been revealed by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across an interface have been more deeply explored and their significance recognised and expounded. Diffusion of groupings and chain segments within a polymer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possibilities of interaction with a variety of surfaces. Perhaps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of adsorption have been extended in depth. The precise nature of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s have been recognised and quantified. In doing this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usion and elastoplastic phenomena have been integrated. These developments are collated and analysed to present the pres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