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经渗氮、碳氮共渗后高频淬火处理后42CrMo及45钢瓦楞辊试样的表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试样经渗氮加高频淬火处理后表层主要为氮化物和回火马氏体组织;碳氮共渗加高频淬火处理后试样表层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和有少量氮化物。45钢和42CrMo钢试样经过处理表面硬度分别达到740和800 HV0.1,经高频淬火处理后,试样表面硬化层有较好的硬度梯度。  相似文献   

2.
专利名称:瓦楞辊复合热处理装置以及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210260148.X公开号:CN102787292A申请日:2012-07-18公开日:2012-11-21申请人:上海大松瓦楞辊有限公司本发明涉及一种瓦楞辊复合热处理装置以及方法,包括:碳氮共渗、低温去应力、齿面超音频淬火;将所述的瓦楞辊先进行碳氮共渗,然后进行低温去应力,接着进行齿面超音频淬火的热处理方法。本发明可获得较深硬化层和平缓硬度梯度;可提高工件疲劳强度,尤其是滚动接触疲劳强度,这对于主要承受滚动疲劳运动的瓦楞辊来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42CrMo钢是常用的中碳合金钢。生产中发现,42CrMo钢工件淬火易开裂。为能制定合理的42CrMo钢的淬火工艺,减少因工件淬火开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系统分析了影响42CrMo钢工件淬火开裂倾向的因素,包括原材料的冶金缺陷、原始组织、工件结构、化学成分和淬火工艺等。  相似文献   

4.
瓦楞辊是我厂瓦辊纸板生产线(以下简称瓦线)上的关键部件,而瓦楞辊的热处理硬度又是考核瓦楞辊质量指标的重要参数,其硬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瓦楞辊的寿命,影响到瓦线的开停机时间。为此,我厂和机械部北京机电研究所合作,研究出提高瓦楞辊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的热处理工艺。为此,配置了320kw、8000Hz的中频电源及4m淬火机床,选购了180A的十1000×4000mm离子渗氮炉,又配套购置了190kw的1000×4000mm井式炉和台车式回火炉。可对直径小于400mm,长度4000mm以下的瓦楞辊进行离子诊氮-和表面感应淬火的复合热处理,并可对直径小于1000mm…  相似文献   

5.
基于提高耐磨性能的瓦楞辊新型材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瓦楞辊工作寿命远远低于国外水平的现状,从瓦楞辊的材质入手,在分析瓦楞辊常用材质的基础上,对几种可供选择的材质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根据热处理后硬度及显微组织分析,从中优选出瓦楞辊的新材质,最终找到可大幅度提高瓦楞辊工作寿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45钢瓦楞辊表面强化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瓦楞辊原料的成本比较昂贵的现状,对45钢堆焊和热处理后的硬度、显微组织及磨损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5钢可以成为瓦楞辊原料。  相似文献   

7.
朱卫 《金属热处理》2002,27(1):47-48
通过对瓦楞辊齿面的中频感应淬火的的多次试验,综合分析总结出一套对瓦楞辊齿面行之有效的中频淬火工艺方法。提高并稳定了瓦楞的表面硬度,消防了淬火裂纹及剥落现象,保证了工件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俊  罗海文  王春燕 《连铸》2016,35(4):59-63
针对42CrMo钢法兰盘工件加工时出现的表面裂纹缺陷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气体分析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裂纹两侧无脱碳且裂纹中有氧化物,因此排除了裂纹来自于轧材;同时通过模拟热处理实验证明该钢在淬火过程可以产生裂纹,且裂纹中有氧化物。因此,得到的结论是42CrMo工件产生的裂纹是淬火裂纹,其产生原因为淬火冷却方式不当,需改善冷却方式以防止裂纹出现。  相似文献   

9.
42CrMo钢量化水淬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量化水淬对42CrMo钢淬硬层深度及淬火畸变的影响,将其与普通水淬和油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量化水可以获得介于普通水和油之间的冷却特性,但300 ℃时的冷速仍明显高于油的冷速.42CrMo钢量化水淬时,可以获得介于普通水淬和油淬之间的硬化层深度和淬火硬度,量化水淬的淬火畸变也介于二者之间. 从不同试样的畸变开裂情况来看,形状复杂的42CrMo钢零件不宜采用水或量化水淬,而简单形状的42CrMo钢零件,可以根据工件的淬火要求,通过调节量化水的参数,获得所需的冷却速度,达到淬火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瓦楞辊失效原因的分析,以及中频淬火裂纹产生的原因分析,研究了表面改性热处理工艺技术与应用技术,探讨了提高瓦楞辊使用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