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基于水库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耦合模拟模型,建立了基于河道内与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及下游灌溉用水需求双重作用的水资源优化调控模型,研制和开发了集数据库、模型库和人机交互界面等于一体的水资源优化调控模型计算软件,并以沈阳市洗北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石佛寺供水系统不同组合方案长系列逐月调算和对比分析,提出了推荐的石佛寺供水系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优化调控模式和设计供水规模.研究结果为沈阳市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沈北地区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安全的供水保障,且可推动我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优化调控理论研究和应用,为其他地区和流域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商洛市10个水文站1956--2005年的实测水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商洛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501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9.6亿m^3,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泾河流域降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资源量趋势等,结果表明:陕西省泾河流域水资源总量6.32亿m3;泾河流域入境水量为14.01亿m3;陕西省泾河流域水利用总量为7.68亿m3。为陕西省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优化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伊犁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平,对伊犁水文水资源监测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伊犁地下水、地表水、降雨、冰川融水的监测,发现了该地区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水资源为目的,从水质监管、水管部署、水资源调用等多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水文水资源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消费比重中仍将占有绝对的优势,未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能否支撑煤炭产业增长是我国能源与水资源管理的难题。不同水平年黄河上中游7个大型煤炭基地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并与煤炭基地的黄河流域二级水文区区域水资源量、地下水功能区和地表水功能区进行了适配性分析,根据水资源约束特征提出了缓解水资源对黄河上中游煤炭基地开发约束对策。  相似文献   

6.
《山西能源与节能》2014,(7):107-107
为促进一个流域、地区或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合理的统一开发利用和管理。在农田灌溉中,联合运用的主要形式是井渠结合。有些地区兴建了大规模的引水、调水工程,与原有的井灌区联成一个系统;而在一些大型自流灌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又在灌区进行机井建设。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平原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造价高、能耗大,极易造成地下水开采过度并引发一系列的环境生态负效应。对此,通过分析柬埔寨及其周边地区水资源开发现状和理论研究进展,结合研究区气候特征及储水构造特点,提出了一种"地表水、地下水就地转化取用"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典型设计分析表明,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是实现柬埔寨滨海平原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小凌河扇地的水化学特征与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在野外调查和取样的基础上,通过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分析了小凌河扇地自山前至近海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补给来源及局部差异.结果 表明,从山前地区至近海平原区,区内地下水低矿化度的HCOs-Ca型淡水逐步转变为Cl-Na型微咸水,地表水由HCO3·S...  相似文献   

9.
鉴于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布规律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耦合模型进行了开发,在浅水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地下水模块,并在连续性方程中添加源汇项,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垂向上的耦合,同时选用Green-Ampt模型计算地表水的下渗量。通过算例分析,将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试验及预期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水进京后对京供水格局的影响,构建了有无外调水两种情景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2000~2014年北京市用水数据为基础,预测分析了2015年北京市有无外调水情景下的水资源配置,并与2015年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外调水进京后,地下水使用量显著减少,从提供生活用水转向提供环境用水;地表水使用量相对减少最为明显,再生水对外调水的敏感性最强,农业用水在再生水中占比显著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外调水进京后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