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油层地质特征,储层分类和分区分层综合评价,针对性地提出了延长组油层压裂改造措施及配套技术,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对压裂试油及提高单井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气储层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国外海相页岩气储层改造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气储层的特点,通过对页岩气储层改造方式、增产机理、区域层位选择三方面论证,提出了压裂液体系优化、支撑剂优选、施工参数优化、工艺配套技术优化的方案,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延长组陆相页岩气储层的清水压裂改造工艺技术,并在延长油田多口页岩气井现场应用,获得了延长组陆相页岩气储层改造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代沉积学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陇东地区延长组主要油层组的宏观和微观沉积构造特征,认为由长8、经过长7—长6、到长3、长2发育三种不同的沉积亚环境和相带:长8油层组沉积于湖泊—三角洲相复合沉积环境,受到湖泊能量和河流能量此消彼涨的综合作用,形成非典型性三角洲沉积砂体,从湖岸到湖心砂体粒度、物性等分带性显著,通过长8油层组沉积特征研究建立起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典型代表;长7、长6具有较典型的深水浊积岩沉积特征;而长3、长2沉积特征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为主。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主力含油地层构造简单,局部发育的鼻状隆起对油气富集起一定控制作用;构造-岩性圈闭和岩性圈闭构成的复合圈闭是区内主要的油藏类型;主要含油储层位于河道砂体中;本区油藏具有湖相生成油的特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沉积相带及隆起构造背景控制明显,且大多分布在剩余压力相对低值带。进而得出结论:研究区具备石油成藏地质条件发育,以复合圈闭为主,油气性质优良,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沿优势沉积相带及局部鼻状隆起构造背景,并结合地层过剩压力分布特征进行勘探部署,对寻找新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地震层序解释,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标志,划分了新的层序,并建立了延长组三级层序格架.提出在延长组传统分层中存在明显穿时现象,延长组中部SQ4底界穿时最为明显,大致规律是:在湖盆中心的华池、合水地区,SQ4底界位于长7上部,向外围的北东和南西方向,SQ4底界逐渐抬升到长6_1底部.此外,还分析了新的层序划分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6油层低压低渗及低产的特点,探讨了其压裂技术改造的地质特征及改造难点;提出了长6油层压裂改造的原则及总体思路和改造方案。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不仅可提高单井产能,且能保持较高的地层压力,延长措施效果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延长组沉积地质背景应用石英、长石、岩屑类比法将该沉积盆地中砂岩的碎屑成分类型及含量与其潜在的母岩成分进行对比,进一步依其特征来推断分析母岩及物源方向,并论证了大地构造环境和晚三叠世盆地演化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组分分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通过综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储集层与烃源岩展布、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评价其勘探潜力.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截至目前空气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约20×108 t,主要赋存于与油页岩互层共生或紧邻的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集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其中,湖盆中部长7和长6油层组大面积分布的重力流砂岩储集层尤其致密,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0.3×10?3μm2.延长组致密油具有多成因砂体复合叠加规模大、储集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刚性组分含量高、裂缝发育、含油性和原油物性较好、低压低产等特征.优质烃源岩与大面积厚层储集体互层共生,以及地史期生烃增压强排烃作用控制了延长组大面积叠合致密油的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潜力大,是近期建产的现实目标和未来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图6表2参37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清泉区延长组裂缝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和测井资料解释,在清泉区发现了大量的裂缝.这些裂缝在各个层位均有分布,在长3油层组分布最多,占全部发现裂缝的41.79%;长6油层组和长(4+5)油层组裂缝发育相对较少,占全部发现裂缝的58.21%.研究发现裂缝主要发育在砂岩中,而在泥岩中很少发育.通过研究裂缝的产状,结合构造演化史,最终确定清泉区裂缝是印支构造期产生的,之后的燕山和喜马拉雅构造期对其具有一定的改造.裂缝与油气运移的时空配置良好,可以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含油层系,岩性由湖相及三角洲相砂泥岩韵律层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火山碎屑物质既可作为判断分析沉积物源和区域地层划分对比标志,也对油气生储特征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火山物质沉积地质背景入手,通过组分分析和沉积成岩特征研究,探讨了火山沉积物与烃源岩演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岩变化对低渗储层特征的影响。认为延长组火山物质以中酸性安山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玻屑凝灰岩为主,形成于盆地构造强烈回返期,源自盆地东部吕梁山方向,以悬浮漂移和河流挟砂带入两种方式进入湖盆,赋存状态有火山岩碎屑颗粒、火山灰填隙物、沉凝灰岩薄层以及蚀变浊沸石和绿泥石粘土矿物等方式,主要分布在长8、长7和长6油组。火山物质以及蚀变浊沸石易溶有利于储层次生孔隙形成,蚀变绿泥石矿物又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又是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烃源岩之上大范围沉积的火山物质加速了烃源岩演化,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时期为大型内陆湖相盆地,沉积了一套北东向的沉积楔形体。根据地震,测井,岩心和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延长组中建立了4个可全盆地对比的层序。各个层序的岩相,厚度和分布基本上一致:层序不整合边界上广泛分布粗粒的河道充填沉积物,反映河流通过侧向迁移,侵蚀和沉积作用来适应沉积基准面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国内H油田储层特征为低压、低孔、低渗,压裂效果比较差。针对H油田储层特征和压裂存在的问题,实施低伤害压裂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初步形成了H油田低压井层压裂配套技术,对其他油田低压井层压裂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浅层油藏水平井采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使油井开采技术有了更大进步.为探索水平井开发的配套工艺技术,冀东油田对水平井开采工艺技术进行研究,根据油层特点,分析各区块的具体开采情况,形成了油层保护、出砂预测、防砂、解堵、防落物、举升等配套工艺技术,基本满足了水平井开发需要,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些技术,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主要含气层段岩心的地质测量和显微镜图象自动扫描分析,建立了3个用于定量描述裂缝发育状部的地质参数,并进而将研究层段中的微细裂缝细分为4种成因的10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裂缝及岩溶裂缝是马家沟组储气层中最重要的裂缝类型。平面上,构造剪切缝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构造张性缝主要分布在陕8井、陕11井和16井附近、垂向上,马五4段是构造裂缝的主要发育层段,岩溶裂缝与古岩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测井解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介绍了用测井资料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的地质参数及其业度,介绍适用于低渗透气藏的气层判识方法,对发现井测井解释作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解决射孔压裂不压井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以新型防喷丢手封隔器为重点的射孔压裂不压井技术研究。该技术在压裂完和射孔枪定位、起爆后直接封隔油层,可有效预防井喷事故。在射孔压裂管柱底部连接防喷丢手封隔器,完井后处于不坐封、不坐卡状态,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及水井正常配注。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整套工具的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设计要求,工具在井下能够顺利完成锚定、胶筒密封和管柱丢手等各项规定动作,且开关动作灵活。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三叠统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中发育大量裂缝。但是,目前缺少针对强非均质性陆相致密油储层裂缝的测井识别方法的系统研究。以西部油区延长组长6~长8地层为例,利用大量取心、常规及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对致密油储层裂缝的测井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6~长8地层致密砂岩中主要发育高角度及垂直构造剪切缝...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力层系,多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其裂缝的发育 期次和发育特征严重影响着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同时也控制着油气藏后期的改造。以研究区现有的 FMI 和STARII 成像测井资料所解释的裂缝数据为基础,结合岩心观察,对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综合分 析,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地层主要发育高角度裂缝和直立裂缝,走向主要集中在近东 西、北东、近南北以及北西向;区内裂缝在纵向上呈典型的聚敛型分布。进一步探讨了裂缝发育的控制因 素,认为除构造应力场外,岩性与岩层厚度也是影响该区延长组裂缝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稠油油田油气集输系统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河南井楼稠油油田集输系统现状,开展了高效乳化降黏剂、高效复合破乳剂的研究。介绍了集输工艺的优选、集输系统热能综合利用、高效分离器的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及节能型输油动力设备和新材料等多项提高系统效率的配套技术。并对主要技术实施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低伤害压裂液在扶杨油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O2泡沫压裂工艺和清洁压裂液的机理及其特征。CO2泡沫压裂工艺水基液用量少,残渣绝对含量低,具有很强的返排能力,有利于减缓排液过程中压力降落;清洁压裂具有无固相颗粒的特点,加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对地层的伤害,使低孔低渗型储层压裂后能够大幅度提高产能。通过对肇源-裕民四口井现场应用效果分析,阐明CO2泡沫压裂液和清洁压裂液适用于低孔低渗储层改造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