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RMT(Reservoir Monitoring Toolk油藏监测仪)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是一种以核物理理论为基础的脉冲中子测井仪。由脉冲式的中子源发射中子与地层作用后,经过非弹性散射和热中子俘获反应产生次生伽马射线。求出地层内碳氧相对含量比等一系列比值,通过对元素及元素的比值的分析划分岩性剖面,求出含油饱和度,寻找油水层,划分水淹等级。由于井楼油田油层具有埋藏浅、厚度薄、原油粘度稠、分布散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注水、注气开采,使得单井中电性明显的含油储层已接近开发极限,目前常规测井技术方法难以区分高阻水层和低阻油层。因此利用RMT剩余油饱和度测井寻找剩余油分布丰富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同一井次裸眼井和刚下套管后的两次中子寿命测井资料的分析对比,说明完钻后,在裸眼井中进行中子寿命测井资料没有真实反映地层的信息.下套管后马上进行中子寿命测井,计算的饱和度也不全是真实的地层信息,此时侵入影响未完全消失,得出利用中子寿命测井的最佳时机是下套管后等地层恢复一段时间测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是一种通过记录发生俘获反应后地层中的剩余热中子数量,进而来获取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技术。它的测量原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与常规中子寿命测井相比均有独特之处。通过其在青海油田大量的测井实践以及资料解释方法的研究,认为该项测井技术可在水淹层评价,寻找潜力层和未动用层,有效识别气层,识别低阻油层,低孔低渗储层评价,复杂岩性识别等地质应用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子孔隙度测井是把装有中子源和探测器的随钻仪器放入井中,并通过中子源发射的快中子按球状向外迁移,在穿过井眼环空中泥浆进入岩层的过程中,高能量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而减速,扩散和被吸收其能量不断损失或减弱.采用两个不同源距探测器来测量热中子计数率的比值,以反映地层中的中子密度随源距衰减的速率,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多...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碳酸盐岩地层常规测井资料响应特征,认识到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对碳酸盐岩储层和非储层段的响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孔隙度测井方法(中子、密度、声波时差测井)在识别碳酸盐岩储层和非储层段时有很强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用常规测井资料的统计特征与双侧向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建立模式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方法。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这种方法能够较好的识别碳酸盐岩储层。  相似文献   

6.
PNN测井是一种利用测量地层中剩余热中子数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从中提取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其采集方式区别于其它脉冲中子测井,也具备独特的数据处理技术。文章介绍了PNN测井原理、解释方法,并结合实例认为: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是表征地层中子特性的参数,与地层岩性、裸眼井的伽马曲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PNN测井资料解释须参考生产井史、邻井注水动态资料,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致密地层的含气性,需要对致密地层的测井曲线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要想得到准确的数据,需要在不同的井之间进行测井曲线的对比、对同一井的不同纵向测井曲线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储层内的测井曲线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测井曲线以图形的形象方法来对反映致密地层的变化情况,并以此来判断致密地层的含气性。笔者提出的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对常规测井识别致密地层的含气性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丽  耿尊博 《广东化工》2013,40(10):196-197
在大斜度井/水平井特殊井眼环境下,井眼是以一定的角度钻入地层,引入了地层界面的影响。斜井、水平井与垂直井测井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测井仪器是专为探测垂直于井眼的地层而设计。但是当井斜较大,影响仪器响应的地层不再是均匀的,而测量结果也变成了各个地层特征的综合反应。针对补偿中子和密度这两种放射性孔隙度测井方法,我们首先利用MC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描述仪器的径向探测特性,然后利用模拟得到的径向探测几何因子给出核测井地层界面响应方程,以此进行地层界面影响因素的校正。  相似文献   

9.
测井识别在国内来讲有着很多难题,因此针对测井曲线相关性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重点来进行的,文章主要就响应机理上对中子测井与密度测井进行了一个综合的分析考量,同时对于电阻率测井与密度测井的相关性进行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研究,再通过实证层面的编程研究进行了一个测井曲线相关系数的测算,为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助力。  相似文献   

10.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是指在高发水期开发油田时寻找剩余油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在当前的科技状况下,能够利用套管测量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有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中子寿命测井和碳氧比测比等,根据储层饱和度测井仪对测井特点的研究,合理的解决了地层水电阻率和泥质的涉及问题,利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对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分析。套管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是在开发油田里必不可少的一种测井技术,油田不断的被开发,不论是对地下进行二次采油还是三次采油都需要对地下的油层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包括油层水淹的程度和油藏内水和气的分布状况,为了提高储层的采集率,就需要利用剩余油饱和度的参数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可测量不同放射性元素放射出不同能量的伽马射线,可得到地层中铀、钍、钾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采用交会图技术可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粘土矿物类型,进行沉积环境分析及烃源岩研究,识别钾盐岩,寻找高放射性储集层和裂缝性储层。本文南方海相地区的测井资料为例,讨论了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于非常规储层和复杂岩性储层,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准确识别岩性、求取地层参数比较困难,元素扫描(Litho Scanner)测井通过对地层中元素的直接测量,能够提供地层中元素含量,对于特定的岩石(碎屑岩、碳酸盐等),可以通过元素含量计算地层中不同矿物组分的含量,进而进行对岩性的准确识别,识别出地层中绿泥石、蒙脫石、伊利石、钠长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等地层矿物及其含量,完成地层岩石矿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测井测得一系列的数据以后,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全部的数据,而是需要提取一种岩石的几种物性或者是提取几种岩石的一种物性对比,以了解各种岩石的岩性特征,或是通过岩性来判断岩石的种类,利用这些岩性参数,建立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式,利用回归关系式反推或预测地层中一定深度元素和矿物的含量,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地下一段深度的地质体的地质特征,进而达到我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复电阻率测井是基于地层岩石电阻率频散特性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井方法,采用两频或多频测量地层电阻率,利用所得信息来判断地层的含油性和识别油水层,并且这一测井方法探测半径比较大,能真实的反映地层原始状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脉冲中子氧活化测试能探测油、套管内外的水流速度和方向,测试结果不受井内流体粘度、地层大孔道等因素影响,可以较好地解决注聚井、笼统反注井、找窜井注入剖面测试资料符合率偏低的问题。介绍了脉冲中子氧活化测试的原理、结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在河南油田的应用情况,通过和同位素测井进行对比,探讨了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国外生产测井技术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新成果。过套管井地层电阻率一直是国外大型测井公司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都推出了自己的地层测试仪器。核测井是当前油藏动态监测首选的地层评价技术,多探头、多方法组合脉冲中子测井是其发展方向。光纤传感器是井下成像技术的核心部件,美国CIDRA公司和斯伦贝谢公司已开发出了高性能的光纤传感器。  相似文献   

17.
岩石矿物组分的含量是变质岩岩性的分类和定名的主要依据,基于常规测井曲线的计算方法在求取变质岩矿物类型、确定变质岩岩性的时候受到很大限制。地层元素测井可以解决矿物组分计算这一难题,然而,由于构成矿物的元素组合复杂多变,元素测井仪输出的元素种类有限,地层矿物种类较多等因素,使得元素含量与岩石矿物含量之间的转换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元素与矿物之间的定量转换关系,对准确的反演地层矿物含量非常关键。根据测量获得的元素干重百分含量,通过最优化算法建立模型可以反演得到矿物的体积含量,为变质岩储层后续精细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的原理是通过在套管上注入激励电流,测量地层泄漏电流来计算地层视电阻率。响应信号极其微弱,技术的关键是在强背景噪声中对极微弱信号的检测采集与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高信噪比,测井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是解释结果可靠的前提。本文对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响应信号的数据处理算法及降噪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满足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地层倾角测井处理过程和解释原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倾角测井资料在地层评价中的具体作用。通过在富县探区的应用,解决了该探区地应力方向、地层构造、古水流方向及沉积相带分布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RDM (Reservoir Data Miner)是最新研制的针对低孔低渗地层的脉冲中子饱和度测井仪。实际测井中套后自然伽马由于受水淹影响发生变形,与裸眼井自然伽马校深困难,提出了替代套后自然伽马的校深索引曲线。通过对套后自然伽马曲线归一化分析,提出了一种水淹层指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