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界定了城市湿地与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通过研究城市湿地对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和模式、影响途径与方式以及影响的领域,提出随着城市湿地的类型、分布状况与数量配置的差异,服务功能的健康与否,湿地多样性的不同,将对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住区系统、人工支撑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城市精神文化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旨在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及其与城市湿地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五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基于人居环境系统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模型,并对鸡西市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煤炭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城市生产模式的"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必然导致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分析煤炭城市经济发展面临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环保产业、发展与治理并举,建立煤炭-电力-化工以及物流、能流一体化的生态产业链,提高财政对城市建设的保障力,加大宣传与治理力度等整治对策,从而改善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桂芝  战友 《中国矿业》2004,13(2):75-77,81
本文对影响我国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子和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对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逻辑斯谤方程进行了修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模型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长期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矿区环境破坏,制约了这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手段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资源与产业》2017,(1):72-72
《资源与产业》杂志主要刊登自然资源与产业化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诸如资源衰减、开采成本递增、产业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功能与城市功能高度混同、环境持续恶化、就业矛盾突出等,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煤炭城市面临的涉及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论文在对资源枯竭型煤炭城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煤炭城市经济转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编制了煤炭城市转型模型,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长期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般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国内外已经作过一些深入的探讨,但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特殊系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考察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特点和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双重约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包括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大系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型,并探讨了几种评价方法,以此评价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于一般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国内外已经作过一些深入的探讨,但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特殊系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考察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特点和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双重约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包括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大系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型,并探讨了几种评价方法,以此评价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君  曾旗 《中国煤炭》2003,29(5):25-27
在构建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城市REES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类型及其功能,建立了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是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丰富的水资源条件,使得湖北境内存在大量的湿地资源。通过对湖北仙桃地区人工湿地系统的水文地质研究、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地表水交互研究以及水化学性质的分析。建议在江汉平原固有湿地系统上建立更多人为干预的湿地系统体系,既能净化环境,又可以节约资金,使湿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独特的生态系统,目前我国许多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污水承纳池.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应全面开展湿地保护区水环境评价工作.水污染是我国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它直接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退化,因此开展湿地保护区水环境评价方法探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例,介绍了水环境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城市采沉区次生湿地生态治理GIS系统空间数据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工湿地生态治理技术的发展及生态城市建设的推广,塌陷区生态的评估与管理是当前矿业工程的热点之一。针对塌陷区生态治理与评估的实际需求,以资源型城市唐山为例,运用COMGIS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城市采沉区次生湿地生态治理GIS系统的总体结构,有机结合了生态园区空间信息、采沉区塌陷信息、及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创新了GIS图属结合数据库模式,实现第二层次数据库的索引链接,组合人工次生湿地评估、城市采沉区生态治理等多种相关信息,构建图数结合的信息平台,为采煤塌陷地的复垦与生态治理的评估与空间分析建立一种全新的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4.
湿地资源科学是当前国际国内众多学者共同热切关注的重点学科和前沿领域。我国湿地面积广大,种类繁多,但是退化和破坏现象也很严重,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根据近5年的湿地资源研究资料,从湿地的定义和功能;湿地的分类和统计;湿地的开发和利用;湿地的恢复与监控;湿地的规划和评价;湿地的保护和管理6个方面讨论了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湿地研究会呈现综合性和分化性发展,并且需要更多的高新技术的支持和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Filtered vs. unfiltered metals analyses are compared from two demonstration wetlands built by ARCO in Butte, Montana. The Wetlands Demonstration Project 1 (WDP1) facility was an anaerobic, subsurface flow wetland, whereas the Colorado Tailings (CT) facility was a lime-added, aerobic system. At both sites,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each metal of concern (Cu, Cd, Zn, Fe, and Mn) existed in particulate form in some parts of the treatment system. The anaerobic WDP1 wetland removed dissolved metals to very low levels, but had mixed success in filtering out fine-grained sulfide precipitates of Cu, Cd and Zn. The CT wetland showed better capacity to remove particulate metals. Based on these two case studies, the importance of obtaining both filtered and unfiltered (total recoverable) samples at treatment wetlands is stressed.  相似文献   

16.
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很重要的生态系统,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生产力。东洞庭湖湿地是洞庭湖区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动植物资源,东洞庭湖所在地岳阳是湖南第二大旅游增长点之一,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客源基础和前景,但目前湿地范围不断缩小,湿地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科学开发东洞庭湖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显得尤其紧迫。在调查评价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对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提出开发的对策和建议。着重保持生态平衡,改变当地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王超 《中州煤炭》2021,(10):45-49,60
针对北方某一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河流湿地污染、局部内涝严重等现象,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基址条件,建立海绵式生态规划区。在原有蓄水池基础上,扩宽原有河流水系,采用地表水体调蓄净化,通过生态调蓄空间连接引河,以闸控制,建立水体循环与雨洪调蓄结合的水系统,采用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方式,保证生态水量,改善水质。在城市河流周边湿地方面,进行项目分区设计,建立调蓄空间、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园、抛石驳岸、滨河步道以及生态种植池的绿化构造,形成驳岸景观和“四季常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本文通过建立银川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评价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确定了22项评价指标以及管理调控指标等,并对银川市城市土地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多维度的城市地质环境“群测群防”体系,可鼓励公众参与,有效弥补传统信息采集方式的不足。以北京市门头沟煤矿区的王平镇南港村、东马各庄村为研究案例,建立SoftGIS网络调研平台和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构建城市地质环境“群测群防”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践证明将人的感知体验与地质环境监测结合起来,集公众智慧,群测群防,能更加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城市地质环境数据,加强了公众对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应用SoftGIS技术搭建起公众参与式的城市地质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促进人的城镇化和城市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在城市地质环境领域走“群众路线”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