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20芦山地震对峨边县造成严重影响,地质环境脆弱,县域内地质灾害频发。在对该县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查明地质灾害分布及特征。从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气象水文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地质灾害的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从时间、空间及地质条件出发分析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规律,针对不同灾害类型,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建议,可作为指导县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大宁河流域巫溪县幅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图幅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巫溪县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表明:(1)巫溪县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系发育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要素密切相关,尤其以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2)巫溪县幅地质灾害以滑坡发育数量最多,但近年来崩塌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上升较快,其造成的危害也最为严重。(3)随着巫溪新县城的大力开发,巫溪县周边新增地质灾害将由滑坡向崩塌、泥石流转变。  相似文献   

3.
流域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是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查明流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为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介绍了流域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路线、调查手段和方法,并通过三峡库区神农溪流域环境工程地质调查,进行了神农溪流域环境工程地质适宜性分区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九甸峡水利枢纽区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点繁多,水库蓄水前应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为工程的顺利建成及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合理依据。基于对九甸峡水利枢纽区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类比方法,选取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类型等6个方面作为评价因子。引入灰色关联度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利用半梯形分布模型获取影响因子的隶属度,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将九甸峡水利枢纽区按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三个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Ⅲ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Ⅱ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大(Ⅰ区),即Ⅰ区分布于坝址区(不含坝址区)下游段、Ⅱ区主要分布在洮砚以上的库尾段及主坝下游宗石—柳林段、Ⅲ区分布于洮砚—古马窝洮河两岸及两侧支沟流域。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华蓥市地处川东帚状构造华蓥山隆褶中部,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为西南地区主要的潜在地质灾害分布区。文中通过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确定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58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小型滑坡;同时从地质灾害发育类型、规模、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等角度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相似文献   

6.
伏永朋  李明  李逵  吴吉民 《人民长江》2012,43(10):92-94
草堂河流域上游广泛出露煤系地层,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由采煤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显现。为能有效防范和应对该类地质灾害,在分析流域环境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煤系地层滑坡、崩塌、塌陷、不稳定斜坡等主要环境地质灾害发育的规律,提出了煤系地层主要环境地质灾害的发育发展模式,指出人类经济活动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是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流域煤系地层环境地质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的影响,勉县是陕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为了研究勉县地质灾害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别绘制了各影响因素与地质灾害分布的叠加图,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勉县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汉江盆地年平均降雨量为850mm~900 mm的区域、中低山区和丘陵区以及志留系-奥陶系下统和侏罗系地层岩性区。地质灾害沿主要水系、断裂、公路等两侧一定范围内呈"带状"分布。汉江两侧1 km范围内灾害点最多,灾害点密度最大;勉县—略阳构造带两侧1 km范围内灾害点最多,灾害点密度最大;十天高速两侧1 km范围内灾害点最多,灾害点密度最大。分析结论为勉县移民搬迁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灾害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地区震后次生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龙门山地区在“5.12”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在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现场复核调查,对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次生灾害在雎水河、安昌河、绵远河和石亭江流域内的发育分布与高程、距断层距离、坡度、坡向、岩性、坡体结构等地质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个地质要素对灾害发育分布的影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为灾区建设与选址和同类高烈度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
谢宇 《水利天地》2015,(4):34-35,41
依据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发育现状、发育程度,对巴彦县地质灾害区的不同灾种易发程度,按照区域进行了划分和研究。通过对巴彦县已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育分布情况,通过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建立地质灾害分区防御体系,协助当地政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李振兴 《山西水利》2005,21(6):58-59
汾河上游河道全长81km,是汾河水库的输水来源,也是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唯一一段采用天然河道输水的路线。但是其流域水土流失、水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存在,已影响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解决汾河上游水资源问题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自1987年治汾以来,山西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近年来汾河上游小流域内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直接威胁省城用水安全,因此开展汾河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尤为必要。以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流域片治理为例,研究区域内主要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林草等措施,并分析其水土保持效益。同时结合当前国内治理小流域的一些先进技术及经验,提出了汾河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自175 m 蓄水以来,地质灾害事件频发,尤其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巫峡库岸段,2008年龚家方斜坡发生380000 m3崩滑,产生高达13 m 的涌浪,严重影响该库岸段航道运营安全。以巫峡口—独龙库岸段为研究区域,通过资料搜集、地面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山地工程等多种手段,在掌握其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和岸坡岩体结构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库岸段内斜坡变形及破坏特征,划分出18个潜在不稳定斜坡。分析表明:该库岸段变形破坏模式为复合弯曲倾倒、“V”倾倒、剪切破坏,其可能诱发斜坡整体失稳模式为倾倒型和滑移型。总结出其存在累进性破坏、“锁固段”脆性破坏和整体性破坏3种机理。成果可为今后同类高陡岸坡的调查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同时为三峡库区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白龙江流域舟曲段地质灾害沿江成带分布,经常堵路断江,尤其是舟曲县城周边由于城镇集中、人口众多,周边的泥石流沟道一旦暴发,将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区内地质灾害频发与其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密不可分,是各种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地质角度分析了县城周边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运用近年水质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结合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库供水、河流水系分布概况,分析汾河水库及其上游饮用水功能区水环境状况及来自点源、面源的污染因素,指出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在污染控制、水源保护、流域水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实现该区域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关键,提出了节水减排、执法监督、污染源治理、水质监控等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秀元 《人民长江》2018,49(17):57-61
位于云南东北部的鲁甸县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县之一,2014年前,县域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48处;2014年"8.03"鲁甸Ms6.5地震后,县域内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增至671处,其中滑坡382处,崩塌244处,滑坡崩塌占地质灾总数93.3%,是鲁甸县主要的地质灾害。通过在区内开展1∶5万标准分幅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龙头山镇图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与孕灾地质背景条件:(1)牛栏江及其支流两岸斜坡高陡,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地形条件;(2)顺(向)斜坡与碎裂状、散体状结构岩土体是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3)北、北东向的断裂与向斜构造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4)泥岩、页岩、砂泥岩等易崩易滑软弱岩层和风化界面对滑坡具有控制效应;(5)岩体的风化程度、岩溶效应、结构面发育程度等对滑坡发育也具有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清远市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的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发地质灾害的统计分析,得出清远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发育规律从诱因上分析,以自然诱因为主导,但人为因素也是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从分布规律看,主要分布在多丘陵、盆地、花岗岩山地和褶断块等地质的西北部;从发育时间上主要集中在4~7月份,与降雨集中期一致;从地质环境条件划分有地质灾害的高—中—低易发区;并给出了清远市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遂川江流域是江西省暴雨山洪泥石流地质重灾区之一,根据该流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已经发生的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分析了山洪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提出了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非工程措施主要是建设遂川县暴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对所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加强致灾隐患点、隐患体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汾河流域是山西目前经济总量最大、人口聚集最多、生态环境最弱的区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内用水量持续增加,再加上煤炭开采,植被退化等因素影响,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阐述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性、近期和远期目标以及所采用的措施,为其他地区及流域管理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川藏联网输电线路工程西藏段为例,通过对沿线影响杆塔安全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得出藏东高寒山区影响杆塔安全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滚石)、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通过分析这几种地质灾害类型对杆塔稳定性影响的机理,为提出合理可靠的处置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汾河水库上游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侵蚀特点,在分析建库以来历年来水、来沙、水库淤积过程和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汾河水库淤积规律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运行情况,水库将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达到冲淤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