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淀粉类多糖在方解石和萤石表面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刘奇 《有色金属》1996,48(1):26-30,15
通过吸附试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浮选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糊精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作用行为,结果发现,方解石经糊精作用前后CaLMM俄歇参数变化值为0.80eV,变化显著,这说明糊精与方解石表面作用为化学键合;而萤石经糊精处理前后CaLMM俄歇参数变化值为-0.20eV,变化不明显,说明糊精与萤石表面化学作用很弱,更接近物理作用-氢键作用;浮选试验结果证实了测试结果可  相似文献   

2.
硅线石和微斜长石与捕收剂油酸钠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  方和平 《有色金属》1999,51(2):28-31
通过硅线石与微斜长石表面电性,油酸钠溶液化学和红外光谱研究,探讨了油酸钠在纯净硅线石与微斜长石表面吸附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矿浆PH值为6.5-8.0的范围内,油酸钠带负电的活性组与硅线石表面带正电的组分以静电力发生物理吸附,同时还存在生成油酸铝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厂的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黄铁矿及主要脉石纯矿物的基本性质测定和浮选PH值、抑制剂、捕收剂等的研究,得出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最佳分离条件:矿浆pH=10.6时或NaCN浓度4.45×1O ̄(-2)毫克分子/升时,混合捕收剂为丁基钠黄药:乙硫氮=1:1。  相似文献   

4.
高峰 《非金属矿》1996,(2):19-21
本文研究了共生矿中萤石、重晶石、石英、方解石表面物化性质的差异;及浮选药剂与它们作用的吸附特征。采取部分优先浮选工艺流程,选用Na2SiO3和Al2(SO4)3、H2SO4和KD两组药剂,协同效应明显。不仅有效分离并获得了稳定和较高回收单的高纯度萤石精矿,而且使浮选分离的出值范围扩大到5.2~6.9.该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硝酸铅对黑钨矿浮选有显著的活化作用,采用硝酸铅作活化剂对WO31.62%的竹园黑国泥进行浮选试验,获得黑钨精矿含WO366.04%,回收率90.36%,本文从乳选溶液化学角度,对硝酸铅水解后的各成分进行分析计算表明,在PH小于9.5时,Pb^2+和Pb(OH)^+是起活化作用的主要成分,硝酸铅可使黑钨矿表面的ζ电位由负变正,铅离子在黑钨矿表面的特性吸附促进了捕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矿究了分离浮选所用药剂对在铁矿铜精矿脱水过程的影响。试验室过滤试验表明,抑制剂石灰可使铜精矿的水分由10.65%增加到16.00%,并使铜精矿沉降后的上清液浊度降低,捕收剂Z-200对沉降和过滤过程的影响比石灰小得多,用疏酸调节铜精矿矿浆的PH值可以使铜精矿水分由16.00%降低到13.41%。用ESCA等手段研究表明,石灰增加铜精矿水分是由于在黄铜矿的表面形成了亲水的CaSO4、Fe(OH)3,  相似文献   

7.
4-氨基吡啶树脂吸附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4-氨基吡啶树脂(4-APR)对Cr(Ⅵ)的吸附在pH=2时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163.6mgCr(Ⅵ)/g树脂,用4.5mol L-1 NaOH溶液能洗脱。测得298K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6.25×10-4S-I.等温吸附遵循Freundlich曲线,吸附机理表明4-APR功能上的N与Cr(Ⅵ)发生配位键合,配位摩尔比为1:1。  相似文献   

8.
锡石采用阴离子捕收剂易于浮选。然而,胂酸、膦酸和碘化琥珀酸是仅有的能满足生产的锡石捕收剂。这些表面活性剂在矿浆溶液和固液界面中的化学作用很复杂,这些药剂的吸附依赖于化学吸附和静电引力,这三类捕收剂能与浮选矿浆的和吸附于矿物表面的阳离子发生强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矿物表面疏水性在糊精吸附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奇  李晔 《矿冶工程》1994,14(2):32-36,41
采用吸附量测定及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了糊精在改性的石英表面和金红石表面的吸附机理。发现糊精并不像文献中所报道的因疏水键合作用而吸附,而是通过与矿物表面金属羟基络合物作用而吸附,因此其吸附最随溶液pH值而变化。矿物表面疏水性在糊粗吸附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但有提高精吸附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取自西弗吉尼亚洲中部一矿山的酸性排放物试样中含有3.6%Mn、0.18%Ni、0.15%Co以及0.39%Zn。在室温条件下,硫酸溶液PH值为3时,对此试样进行浸出。PH为4.5时,将空气充入浸出溶液中,以使铁沉淀。浸出液含有258ppmZn、105ppmNi、90ppmCo以及2050ppmMn。  相似文献   

11.
电池用钴基合金废料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某钴基合金废料的组成特点,依据沉淀反应的基本原理,采用“酸溶-NaOH沉铝-NaOH沉钴-Na2CO3深锂”工艺流程处理该废料。试验表明,最佳沉铝条件为:温度80℃、pH值4.5;最佳沉钴温度30℃、pH=8;Al、Co及Li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1.6%、91.5%和95.6%。  相似文献   

12.
进行的吸附试验用来为阐明糊精和硫化矿之间的相互作用。硫化矿如方铅矿和六方硫镍矿,在与Pb(OH)2,Ni(OH)2等电点一致的pH值范围内显示了强吸附力,并且认为是化学作用。就硫化铜矿吸附而言属于弱吸附类型,并且遵循不同的模式。有关石墨的吸附研究证实了金属杂质充当吸附中心的化学作用机理,依照已提出的机理,方铅矿与黄铜矿,六方硫镍矿与辉铜矿均取得了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13.
在敞开大气的体系中,用吸附量测定、动电位测定和微量浮选试验方法研究了糊精对黄铁矿浮选的抑制作用。糊精在黄铁矿上的吸附是通过与矿物表面氧化形成的三价铁的氢氧化物之间的特效反应而发生的。糊精的等电点为pH4,而黄铁矿等电点为6.4。当矿浆pH在4~6.4之间时,静电作用促使糊精在黄铁矿表面上吸附。糊精和黄药在黄铁矿表面上发生共吸附,由于黄铁矿表面具有不均匀性,因此糊精对黄铁矿抑制具有特殊的机理,即糊精对黄铁矿的抑制可能是由于糊精遮盖了矿物表面上由黄药离子吸附所产生的双黄药。试验结果表明,糊精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像氰化物一样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从含铬(Ⅵ)废水制备三氧化二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彦琳  王靖芳  高育强 《有色金属》2000,52(2):75-76,79
本文以含Cr^6+废水为原料,对Cr2O3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对其还原反应的酸度,还原剂用量,沉淀PH值进行选择,采用尿素除铁,Na2SO3还原,NaOH沉淀等步骤,所得产品Cr2O3(铬绿)纯度达97.05%,产率81.20%,质量符合地业合格品标准,同时获得副产品Na2So4,纯度达95.01%。  相似文献   

15.
氧化铁硫杆菌在摇动烧瓶细菌培养器中培育,使用粉状硫作能源,培养细胞后检测介质PH值。低水平的可溶性硝酸银被引入某些细菌培养物,它被细菌所吸附。银吸附导致了在发育期中的延时,但不降低其后的发育速率。吸附也使细菌颜色从明亮同的硫黄色变为深灰色,使用颗粒显微电泳技术对银负载的细菌和对照细菌增减养物进行了ζ电势测定。发现对照细菌培养物的ζ电势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在PH2.4时具有IEP。银负载细菌的ζ电势  相似文献   

16.
一种高效的脱硅浮选捕收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晖  钟宏 《矿冶工程》1996,16(3):30-34
系统地研究了N-烷基-β氨基丙酸甲酯(SF8)的结构与性能,对其紫外光谱特性,等电点,表面一及起泡性能进行了检测,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PH条件下,SF6对石英和石榴子石具有较镪捕收能力,而对萤石和赤铁矿捕收能力很弱;对萤石-石英-石榴子石及郝铁矿-我工混膈矿进行浮选分离,获得满意结果,表明SF6是一咱高选择的性的脱硅硅浮选捕收剂,机理研究表明,SF6在硅酸盐矿物表面的吸附,是以静电力为主并附有  相似文献   

17.
锡石浮选中捕收剂和金属离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清华  赵宏 《有色金属》1998,50(4):21-25
研究了烷基磺化琥珀酰胺酸盐捕收剂(Aerosol-22)对锡石的浮选性能,以及金属阳离子对锡石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Aerosol-22对锡石具有捕收性强、选择性好的特点,尤其是在弱酸性介质中作用效果更佳;铅离子对锡石浮选具有一定的活化作用,而其它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应用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锡石-捕收剂和金属阳离子-锡石-捕收剂体系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Aerosol-22通过其羧酸基和磺酸基中的氧原子与锡石表面锡质点发生化学键合形成化学吸附;铅离子提高了锡石表面锡质点的活性,而铁离子与Aerosol-22之间形成了稳定的螯合物.从而降低了锡石的浮游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结晶法处理硼矿石硫酸法制硼酸后的母液,进行硫酸镁和硼酸的分离。结晶实验在FXY-0.5A 高压釜中进行。在180℃温度下,MgSO4-H3BO3-H2O 体系结晶生成固相MgSO4·H2O。研究了硫酸镁浓度、硼酸浓度、结晶时间对MgSO4·H2O 结晶产率的影响,最后确定母液中MgSO4 结晶生成固相MgSO4·H2O 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液中硫酸镁的浓度为25% —28% ,硼酸的浓度小于4% ,结晶时间4h,结晶温度180℃,一水硫酸镁产率为57.6% 。  相似文献   

19.
测定锡石在12℃、30℃、40℃、55℃时吸附捕收剂辛基羟肟酸的吸附量,作出相应的吸附等温线,再从吸附等温线作出图,从图中求出吸附热,其平均直为△H=一45.2(kJ/mol);又用锡石和炭粉制得含锡石80%、炭粉20%的锡石-炭糊电极,在不同温度下测得该电极吸附辛基羟肟酸前后的微分电容变化量(△Ced),从而作得图,从图中求出该电极吸附辛基羟肟酸的吸附热△H=一40.2(kJ/mol)。两种不同方法测得锡石在不同条件下对辛基羟肟酸的吸附热不相等,但都在一41.9(kJ/mol)附近,说明这种吸附过程属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苯乙烯膦酸(SPA)捕收剂体系下作为脉石抑制剂的草酸对锡石可浮性的影响,进行了浮选试验,并利用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检测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探究其作用机理。在210时,锡石无法有效回收。根据锡石、萤石、方解石的浮选行为提出了锡石反浮选除杂的新思路。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检测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草酸和SPA均能化学吸附于锡石表面,草酸在锡石表面生成了稳定的草酸锡络合物,草酸与SPA在锡石表面的吸附互相受到对方存在的影响。抑制机理解释为草酸在锡石表面的吸附增加了其亲水性同时占据了活性位点,从而抑制了锡石的浮选,研究结果为草酸对锡石浮选行为影响的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