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闲园有石壶     
在闲适中找到灵感,把灵感凝聚在刻刀之上,点石成壶,一件件妙手天成的石壶横空出世。初见葛志文,怎么也想不到他是石壶界炙手可热的艺术家。穿休闲装、梳大背头、开名车、住别墅,这样一个"高帅富",绝对称得上工艺美术界的"非主流"。深入了解后发现,葛志文的艺术成就和生活状态息息相关。不是世家传人,没有学院背景,艺术语言是野路子,处处洋溢着野草般的生命力;懂得适可而止,善于触类旁通,艺术的世界和闲适的生活相得益彰。在"闲园"的闲散生活中做壶,"壶中自有乾坤在",葛志文用壶表达艺术理念,同时也用壶构筑了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工艺美术的创作者而言,艺术创作不能局限在单纯的一把壶,一件雕塑。而是应该从现实生活中去细细观察和挖掘。在紫砂陶发展历程中老一辈的艺人经过了多年的辛勤劳动和积累,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创世佳作,其中包括陈鸣远的“束竹三友壶”,“南瓜壶”,“曼生十八式”和顾景舟的“石瓢壶”,程寿珍的“掇球壶”等等……从中发现他们的艺术加工,最终成为一件件雅俗共赏的艺术精品,真的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3.
唐黎萍 《佛山陶瓷》2014,24(10):67-68
《石瓢牛盖壶》在石瓢壶的基础上,加入"牛盖"的元素,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壶型,从器形上看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它继承了在紫砂界公认的石瓢壶那些精英之处,又巧妙把牛盖沉于壶盖之中,真可谓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的社会,婚姻生活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从而完成"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重要功能。这件《心心相印对壶》(见图1)便是从文化层面对合和圆满这一概念做出的艺术诠释。在人类社会的三大生产中,婚姻是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唯一方式,是社会伦理关系的实体。  相似文献   

5.
宜兴的紫砂艺人特别善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知识和灵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注入紫砂壶之中,使其看起来灰头土脸的一团泥巴,在巧夺天工的演绎之下,成为了一件件焕发生命活力的紫砂艺术品,同时辅以陶刻等装饰,充满了人文气息,带给我们更多的艺术体验。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满瓢壶》就是在景舟石瓢的基础之上,看起来更加的挺括,壶嘴和壶把都相应地做出了调整,同时在工艺细节的处理方面也是颇为细腻,从气韵方面来看已经有"师古而不泥古"的创新意识。同时,壶身的陶刻装饰铭文充满了金石味道、书卷气息和人文韵味,喝茶品茗之间更加地令人心旷神怡,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6.
紫砂界有云:"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一语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一件好的紫砂作品,除了壶形、壶色、壶工外,还有文学(铭文)、书画、篆刻、金石等装饰手法,它可以记事、寓意、言志、寄情,展现了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气派,也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了紫砂陶作为中国艺术一员的成熟性。  相似文献   

7.
马璟辉  范盘华  许益平 《陶瓷》2011,(19):14-14
文人是指在文化艺术上有造诣的人。凡是文人都有其理想和追求。从文人的眼光和角度来研究艺术,最能接触艺术的本质。以"无"为有,以"少"胜多,以"简"删繁,这是宜兴紫砂光货壶的本质特征。紫砂光货壶,犹如清代八大山人即朱耷(1626~1705年)的画,他的画梅小品,一张白纸,画一梅花,一枝中分出两岔枝,每枝画梅花两朵,仅此而已。在观赏者的眼中,却特别欣赏八大山人的"简",有以少胜多的回味。  相似文献   

8.
文人是指在文化艺术上有造诣的人。凡是文人都有其理想和追求。从文人的眼光和角度来研究艺术,最能接触艺术的本质。以"无"为有,以"少"胜多,以"简"删繁,这是宜兴紫砂光货壶的本质特征。紫砂光货壶,犹如清代八大山人即朱耷(1626~1705年)的画,他的画梅小品,一张白纸,画一梅花,一枝中分出两岔枝,每枝画梅花两朵,仅此而已。在观赏者的眼中,却特别欣赏八大山人的"简",有以少胜多的回味。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壶最初是作为一种泡茶的实用器具而出现的,但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紫砂艺人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不断吸收创作的艺术养分,并不断把自己的内心愿望融入自己的作品,赋予了紫砂壶独特的观赏价值及人文情怀,使紫砂壶具有了文化意义。紫砂"金丝南瓜壶"通过把大自然中的"金丝南瓜’这一自然元素引入作品中,在展现鲜明艺术形象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追求丰收、吉庆及淡泊闲适生活的情怀,是一件兼具实用性、观赏性及人文性的紫砂壶艺佳作。  相似文献   

10.
匡吴吉 《佛山陶瓷》2014,24(12):62-62
紫砂陶刻以刀代笔,把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艺术融于一体,在紫砂陶的表面彰显儒雅的笔墨丹青,兼具文学的深度和技艺的巧妙。紫砂装饰都要"因壶而制",要根据紫砂的材质特色和壶的造型特点进行设计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