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怀佳 《山东冶金》2009,31(5):64-66
针对传统上向扇形炮孔爆破落矿存在的凿岩质量难以保证、炮孔利用率低、炸药单耗高、不利于提高分段高度及采矿效率等弊端,根据莱芜矿业各矿床的地质条件、采矿方法,开发了垂直平行孔落矿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预拉开的空间进行垂直下向或上向凿岩,炮孔质量便于控制,且可以对矿房边界实施预裂爆破。落矿爆破采用先进的逐孔起爆技术,降低了炸药单耗,提高了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源矿业公司主要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回采1012矿体,上向扇形中深孔落矿,分段高度15 m,进路间距15 m,采准工程量大,掘进成本高。将分段高度提高至30 m,开展了上向大直径扇形深孔爆破技术试验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最优采场凿岩爆破参数:最小抵抗线2.0 m,孔底距3.0 m。现场试验效果良好,为采场大规模落矿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肖雄  余佑林 《中国钼业》2002,26(1):11-14
在扇形中深孔采矿中 ,采用单孔爆破漏斗试验 ,变孔距多孔同段爆破试验与斜面台阶爆破试验相结合 ,确定凿岩爆破参数。实践表明 ,大块率低 ,爆破效果好 ,出矿能力大 ,经济效益明显 ,试验确定的凿岩爆破参数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4.
邵明伟  姜凤  徐要森 《黄金》2023,(3):31-33+42
逊克金矿采用Simba1354凿岩台车施工切割井中深孔,对掏槽方式、炮孔直径、施工精度、装药结构、爆破次数进行了优化,选择桶形掏槽提供自由面和补偿空间,120 mm大直径炮孔减小穿孔数量,导向钎杆提高了施工精度。通过提高装药密度和增加导爆索等措施改善爆破效果,通过分次爆破减少了天井被堵死的概率。采用该方法成功实施了中深孔爆破成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天井掘进存在的炮烟、粉尘、浮石等安全风险,保证了采出矿量和各生产矿块的生产接续,为工程进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为同类矿山的开采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周科礼  熊国雄 《黄金》2023,(7):96-100
铜绿山矿深部开采顶板稳定性变差,采场拉底需跟进锚网支护,为减小作业顶板暴露面积,部分采场底部结构改平底式为堑沟式,上向平行孔改为上向扇形孔。为达到最佳的中深孔爆破效果,在深部采场探矿巷开展了中深孔爆破参数试验研究,以获得适用于现场实际的孔距、排距等爆破参数。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先后进行了系列单孔、变孔距同段、斜面台阶爆破漏斗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的整理,得到试验条件下的药包最佳埋深0.72 m,孔间距1.6 m,最小抵抗线0.75 m。根据爆破相似律,确定实际中深孔爆破参数为:孔底距2.4 m,排距1.1~1.3 m,将其应用于-545 m中段5516上向扇形中深孔分段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开展现场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6.
间柱采场用分段中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为利用中深孔爆破形成切割槽及底部桃形体出矿结构,优化切割天井位置,以溜矿口上方的桃形体作为安全隔柱,利用溜矿口空间作为底部拉槽的凿岩和装药空间;采用平行中深孔和扇形中深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眼,爆破形成切割槽和底部桃形体出矿结构,避免了采用人工浅孔爆破施工的安全风险,切割槽爆破到位,底部桃形体出矿结构成型良好且稳固安全,该技术已在全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三山岛金矿-645m水平无人采矿试验区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进行开采。因矿体紧靠F1主裂面且靠近主裂面岩石较为破碎,故选用施工精度高、装药方便、采矿效率高和安全性好的下向扇形中深孔凿岩爆破技术进行回采作业,以保证生产安全高效进行。阐述了下向扇形中深孔爆破设计流程,以期为类似的矿山采矿爆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采用无底柱和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大多采用扇形中深孔崩矿。目前凿岩设备在定位时,多采用量角器和锤球手工测量定位,在按设计对所凿炮孔进行验收时,也是采用手工测量,二者都费时费事,特别是炮孔位置不准确,影响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9.
沙溪铜矿采用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和高阶段大直径深孔落矿方式,具有生产能力大、采矿成本低和作业条件安全等优点,但也伴随着更大的爆破振动和冲击。在二步骤采场回采时,两侧充填体在受静载作用的同时还受到明显的爆破动载影响。采用Flac3D软件对二步骤采场边孔采用不同装药结构下的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了充填体边帮在动态荷载下的动力响应,揭示了边孔装药结构与充填体边帮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矿山爆破方案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春锋 《冶金与材料》2021,41(4):135-136
浙江紫晶矿业有限公司岩前萤石矿蕉坑坞矿区17号矿体采用分段垂直扇形中深孔爆破嗣后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在具体爆破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前排中深孔爆破效果欠佳对后排影响、相邻采场切割槽爆破时的安全通道、相邻两采场是否可共用一个切割槽"几个问题工艺及参数优化等使问题得以较好解决,并在后续其它采场及类似矿体得以推广应用,对同类型矿体及爆破工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九西矿区矿体开采受到产状和胶结程度差的上盘破碎带的影响,破碎带垮塌堵塞中深孔分段崩落法采场爆破通道和爆破补偿空间,造成无法放炮崩矿,且二次贫化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选择720中段已有采准、切割工程的10线E采场进行回采优化试验。优化设计仍用中深孔分段崩落法,利用原凿岩平巷和扇形孔。考虑到原切割槽与采空区贯穿,难以避开破碎带,为防止破碎带再次影响回采,暂留3.6m宽间柱将原切割槽内的废石隔离;在矿体南帮预留2m宽矿柱隔离破碎带,防止破碎带坍塌;在顶板预留4m厚顶柱隔离原全面法采空区,即所谓“三面合围”法,用矿柱将采场上、西、南进行隔离。实践证明,“三面合围”法预留矿柱,起到了隔离破碎带(或采空区)的作用,回收了矿产资源,降低了矿石贫化率和损失率。  相似文献   

12.
五龙沟金矿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分层凿岩分层出矿)采矿损失贫化大,采场生产能力制约矿山发展等问题,以大中段、大间距高效放矿为实际需要,开展了VCR采矿法试验研究及应用。采用无切井拉槽法和扇形中深孔爆破联合拉槽形成堑沟式底部结构。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生产安全,爆破质量好,生产能力高等优点,为VCR采矿法在五龙沟金矿开采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露天转地下急倾斜中厚矿体目前主要采用空场法、崩落法和尾砂胶结充填法进行开采,然而一些特殊区域不能采用尾砂进行充填,为了提高回采效率,需结合矿山地质条件研究与之相适应的采矿方法。针对青龙沟采区北矿段露天转地下急倾斜中厚矿体,依据矿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及其稳固程度,结合矿山现有采矿装备与充填条件,在阶段空场法分段凿岩、落矿的基础上,提出了长矿房连续开采干式充填采矿方法。依据矿体形态划分阶段,在首采阶段最下分层开掘凿岩巷道,上一分层预控顶为下一分层开采提供凿岩巷道;采用中深孔连续落矿的同时,利用废石等对采空区进行干式充填。该采矿方法简化了矿块开拓设计,大大减少了采准、切割工程量,缩短了采准、切割时间;通过采用连续开采减少矿柱留设,提高矿石回采量;采用干式充填体控制采场地压。在青龙沟采区北矿段现场进行的工业试验表明:对急倾斜中厚矿体采用长矿房连续开采干式充填采矿法实现了高强度和大规模集中开采,提高了矿块的回采率,降低了矿产资源损失量。  相似文献   

14.
谦比希铜矿主矿体深部采区通过改进凿岩设备和施工设计,成功解决了爆破过程中堵孔、反复洗孔和爆破悬顶等问题,顺利高效实现了切割井一次爆破成井。通过这项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采场爆破时间,提高了采场施工安全性,保证了矿山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5.
董成龙  周杰 《世界有色金属》2020,(1):286-286,288
本文分析掘进中深孔爆破施工的特点,并提出几点中深孔爆破质量技术应用措施,包括合理设置炮眼位置、掏槽和钻孔施工技术、爆破施工技术、装置及线路设置、技术参数优化等,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缪国卫 《黄金》2020,41(3):32-35
某黄金矿山采用上向扇形中深孔爆破落矿时存在粉矿过多,眉线口及后排炮孔破坏严重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提出了采用虚拟孔底距确定孔口预留最大不装药长度的方法,设计了2种预留长度的孔口间隔装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孔口间隔装药方案二能够很好地解决现场爆破出现的问题,降低了孔口起爆药量,减轻了孔口爆破振动的影响,技术经济指标显著。归纳总结了经验公式,为确定孔口预留最大不装药长度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沟金矿小海沟矿区38号脉缓倾斜中厚矿体,开展了小分段中深孔落矿采矿法试验及应用。详细介绍了采矿法采准、切割、回采工艺工程。应用实践表明:小分段中深孔落矿采矿法较好地解决了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放矿难度大、采矿损失率较高、采空区内人工耙矿安全性差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于长军  金鹏 《黄金》2016,(8):46-49
镇沅金矿目前主要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开采,该方法切割天井较多,人工掘进成本高,不安全。一次爆破成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等特点。提出了爆破一次成井的方案选择、爆破参数设计及计算方法,介绍了现场爆破施工工艺。工程实践表明,中深孔爆破一次成井不仅满足了矿山安全高效的生产需求,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