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南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布露广泛,岩溶发育较强烈,强烈的岩溶化作用形成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造成区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对岩溶山区水文地质、社会经济以及区域环境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资源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条件4个方面出发,选取了28项指标,同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探讨一种岩溶山区地下水可持续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以贵州威宁地区为实例,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水资源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的碳酸盐岩分布占全省面积的 2 /3以上 ,广泛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 ,岩溶形态类型齐全 ,岩溶发育强烈 ,岩溶地下水极为丰富 ,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岩溶山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变化规律。文章对贵州省地表水资源的量和质 ,以及泥沙等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阐述了其地区差异、变化范围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作了评价 ,分析了开发潜力水平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际开采量调查法、开采系数法、地下水运动模型法、均衡开采量法、开采试验法、开采强度法、类比法等,叙述了对平原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评价;从岩溶山区岩溶裂隙溶洞水、山间盆地及山间河谷松散岩类孔隙水、一般山丘基岩裂隙水4个方面对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评价进行了探讨,为不同类型地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思路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肥城盆地岩溶地下水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肥城盆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以地下水的开采价值和原位价值为基础,建立肥城盆地岩溶地下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利用GIS技术进行指标空间分区和叠加分析,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肥城盆地地下水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价值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奥陶系石灰岩地区和西北部寒武系石灰岩地区,这些区域也是研究区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应加大对这些区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概念框架构建了地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法赋权,引入物元分析法对贵州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的脆弱性受到自然环境尤其是降水的影响较大,农业面源的直接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制约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的主要控制因素;2近9 a来,贵州岩溶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的压力脆弱性处于"极度脆弱"、"中等脆弱"和"脆弱"等级,状态的脆弱等级没有变化,仍然属于"不脆弱"等级,脆弱性主要来源于压力;3总体来看,贵州岩溶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脆弱性总体良好,但存在波动,干旱对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较大,总体关联度均小于0,存在脆弱性风险,不能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岩溶山比较常见,在这些岩溶山区降雨比较多,雨水较充足,但是由于岩溶的作用比较强烈,垂直渗透的速度过快,地表汇水就非常困难。目前,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缺水,所以要借用科学技术,大力开发地下水,改变缺水的现状。就岩溶山区的高位地下河成库的条件进行研究,以期给相关专业的人员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类型多样,水化学特征复杂,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水力交替强烈而水质好,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径流迟缓而水质较差。地下水动态受降雨影响明显,具季节性变化特征。区域内地下水资源最有开发潜力的是广花盆地岩溶水,其次为三角洲后缘的松散层孔隙水,而基岩裂隙水和滨海砂堤、砂地孔隙水分别只能作为山区村民和滨海缺水港口及岛屿的分散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调查,对研究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和开采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地表水资源总量进行了计算。其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黎塘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资源分布的综合性调查,通过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评价,为研究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其它地区进行水资源评价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保护、管理、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水资源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地下水可持续性评价是实现该目标的前提.现从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探讨了地下水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设计了11个评价指标,介绍了相应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不同地区可选择不同的指标集合做差异性评价.这些评价指标涵盖了当前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7,(11):95-98
洛阳盆地是一个较大型断陷盆地,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当地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岩溶裂隙水,盆地区地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洛阳盆地内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测试结果,对盆地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形成年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盆地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周边山地区基岩山区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其地下水形成年龄在几万年以内;盆地内松散岩类浅层孔隙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其形成年龄为几十年;盆地区地热水主要接受周边基岩山区地下水的径流补给,其形成年龄为几千年到几万年。  相似文献   

11.
川东隔挡式褶皱带一直是四川、重庆东西向交通通道的天然屏障,隧道可快速穿越褶皱山区,但其在建设时却常常遭遇岩溶涌突水等地质灾害,威胁着施工人员安全与生态地质环境。通过分析川东明月峡背斜区各类排泄基准面控制的地下水循环模式,研究了明月山及所在的川东地区地下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发育深度。结果表明:川东及明月峡背斜区主要可分为贯穿河谷型、横向深切沟谷型、横向浅切沟谷型3类排泄基准面控制的地下水循环模式;在贯穿河谷控制的地区,岩溶向深发育;横向深切沟谷控制的地带,岩溶也具有一定向深发育的能力,岩溶发育深度一般在沟谷之下200~500 m;横向浅切沟谷密集发育的地带地下岩溶发育深度大致在200 m以内。研究结果对于预测与规避川东地区隧道建设时面临的岩溶涌突水灾害及减小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庆  李博  李进  刘鹏飞 《人民长江》2019,50(5):107-112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六盘水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从生活、生产、生态3个用水账户角度出发,构建了六盘水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用于对六盘水市2008~2015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种评价指标分析了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讨论了各指标与年平均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水资源属于生态盈余状况,水资源利用整体而言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但是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可持续性比较不稳定;同时,生态用水和万元GDP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处在较低的水平,说明目前的用水比例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因而需要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后套平原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口和经济集中于城镇,地表水漫灌导致了土壤盐渍化,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评价地下水可持续性已经成为该地区发展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地下水可持续性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利用程度,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后套平原地区地下水开采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来选择评价指标,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了评价单元上的地下水可持续性水平。结果显示,黄河南岸和东北部地区可持续性最差,中部北部地区可持续较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的行政区位于杭锦后旗和五原县北部,而磴口县和乌拉特前旗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可持续性差,荒漠化严重,不宜再继续发展耗水产业。  相似文献   

14.
西南岩溶地下水开发与干旱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发生在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大干旱,基本上分布在喀斯特岩溶区,在旱季降水和地表水储蓄严重缺乏背景下,岩溶地下水几乎成为山区居民生活、生产的唯一来源。讨论西南岩溶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开发利用状况、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西南大旱所暴露出的本地区工程性缺水这一严峻现实,提出应站在实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与恢复生态环境的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岩溶地下水利用的建议,尤其是应考虑建立岩溶地下水备用水源地及其应急供水保障系统,以应对特大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15.
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母岩碳酸盐岩的特殊地球化学背景,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质特殊,为了查明该区地下水资源能否开采作为饮用水资源,开展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研究。根据研究区所取22组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果,运用水化学软件AqQA做Piper三线图,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水样进行了舒卡列夫分类。运用单因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2种方法分别对研究区的岩溶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且大部分区域碳酸盐硬度>50%;②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的占59.1%;③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的水样点占81.8%。从总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以开采作为饮用水资源。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在该区开采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岩地区修建水库,尤其要注意水库渗漏问题。云南某新建水库坐落在向斜山山坡上,水库周边岩溶发育,地质环境复杂,存在岩溶渗漏问题。为保证该水库顺利修建,针对其岩溶渗漏问题,在开展工程地质测绘、岩溶调查统计、钻孔勘探及压水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库区岩溶发育规律及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对库尾岩溶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库尾存在岩溶渗漏的可能性较小,而右坝肩及右岸山体存在永久性渗漏的可能。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岩层透水特性的分析,提出采用帷幕灌浆的方法对水库岩溶渗漏问题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横跨山地、盆地和沙漠三大地貌类型区,水资源匮乏,用水矛盾尤其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突出.本文围绕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了现状条件下的供需平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未来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