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邵明梁 《中国陶瓷》1998,34(1):30-33
本文研究了用多熔块反应法制备Cd(SxSe1-x)系列色釉。选用适当的化合物作出发原料,分别合成了在其中固定有S、Se、Cd的玻璃熔块,将该三类熔块按不同比例混合,根据坯体性质、烧成温度等不同要求,分别配合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基础熔块,制成了烧成温度在950~1150℃范围,颜色从黄到红乃至栗色的系列色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独特的硫硒化镉系列色釉的制备工艺─—多熔块反应法。即选用适应的化合物作出发原料,分别合成了在其中固定有S、Se、Cd的玻璃熔块,将该三类熔块按不同比例混合,根据坯体性质、烧成温度等不同要求,分别配合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基础熔块,制成了烧成温度在950─—1120℃范围,颜色从黄到红乃至栗色的系列釉料。并采用X-ray衍射分析、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讨论了系列釉的呈色是由于在釉烧过程中,S、Se、Cd从各自的色源质熔块组成内扩散释放出来,在釉层中析出了Cd(SxSe1-x)微晶所致。  相似文献   

3.
烧成工艺对钧瓷釉呈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洪巍  王淑玲 《陶瓷》2000,(3):27-29
利用河南省神地区的原料研究了烧成温度制度对钧瓷釉呈色的影响,通过对釉色的观察和利用国产JFY-PS测配色仪进行颜色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烧成工艺条件下,可以在相当宽的组成范围内获得呈色良好的钧红瓷釉;还原温度的高低是影响钧瓷釉呈色的重要影响因素,较低的还原温度减弱了Cu2O胶粒和Fe^3+显色,使釉的长波反射率降低,相对强化了Fe^2+的显色使用,可以获得不同深浅的葡萄紫浅釉;偏高的还原温度将显  相似文献   

4.
低成本快速烧成硼锆乳浊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设计合理组成,用硼镁石精矿取代硼砂、硼酸,制得了高钙含量熔块。将35%-45%的上述熔块用于配制1100-1150℃烧成的墙地砖乳浊釉,可以大大减少超细硅酸锆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用XRD、DTA、SEM等手段对熔块及成釉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精细瓷餐具系列熔块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铅硼釉、无铅釉两大系列,找到了与滑石瓷、高石英瓷、钠长石瓷、骨质瓷等相匹配的两次烧成熔块釉,并对熔块质量的控制方法、熔块釉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C2S转晶反应定量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雄 《硅酸盐学报》1995,23(6):680-684
综合报道了C2S转晶反应定量调控的研究结果。宏观工艺研究表明:γ-C2S适宜烧成温度为1250-1500℃,冷却方式与速率对转晶反应影响不显著;微观研究表明:调节β-C2S稳定剂浓度可定量调控C2S转晶反应,稳定剂稳定效果与烧成温度有关,且受其它杂质离子干扰,Al2O3,Fe2O3组晶反应有双向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7.
蔡滨生 《陶瓷》1989,(2):35-37
锆英石的引入方式影响锆乳浊釉的乳浊度,经熔块引入高于配料直接引入,244釉烧成温度在1040℃~1100℃时效果最佳;严格控制烧成工艺参数是克服釉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闵仲明  姜轶昕  徐灏 《中国陶瓷》2004,40(6):53-54,81
对陶瓷餐具中温釉在配方、熔块制各、氧化物、着色剂添加量、烧成方式和烧成温度几方面的试验,分析和探讨了以上因素对陶瓷餐具中温釉铅溶出量的影响,提出了在陶瓷中温釉生产中应该注意及改进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废瓷粉、废玻璃粉、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常用的陶瓷原料,成功研制出乳白色、彩色(添加色料)、费色(以粉煤灰着色)三个系列无光乳浊釉。这些釉的烧成温度为1180℃左右,烧成气氛为氧化气氛.它们具有废渣用量大(废渣总用量40-50%)、熔块用量低(0~12%)、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分析了釉泡的结构和矿物组成变化。作者认为釉泡是由于熔块中仍含有未熔融的硅酸锆晶体,使得高温时釉面局部粘度变大,致使气泡被裹挟未能完全排出所造成。提高熔块质量,调节烧成制度是克服釉面釉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精陶面砖釉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釉料系列,这是因为: 1.面砖大多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或低温快速烧成工艺生产。这两种工艺要求釉料的烧成温度应在850~1150℃这一比较低的温度范围内。2.为了降低釉的烧成温度,必须向釉中引入大量的易熔化合物,而这些易熔化合物不具有传统陶瓷原料的工艺性质,这就导致了制釉工艺的改变,制作熔块就属于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对山东淄博坡地窑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瓷片、施白化妆土瓷片进行了研究,胎体吸水率和显气孔率均较高,显示了其烧结温度偏低,对胎体和釉层的X射线衍射和显微结构分析,瓷胎中主要含有莫来石.α-Fe2o3、石英等晶相。釉为石灰釉,其原料矿物组成属于CaO-Al2O3-SiO2系,釉与胎之间形成一中间层,中间层中主要有钙长石和α-Fe2O3晶体。  相似文献   

13.
低温快烧的钛乳浊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变  李玉书 《中国陶瓷》1997,33(6):12-15,28
本文研究了在1000℃±20℃温度下快速烧成的钛乳浊釉,选择了基础熔块玻璃的组成和乳浊剂二氧化钛的加入量,初步探讨了钛釉的乳浊过程。  相似文献   

14.
硫硒化隔陶瓷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春华 《山东陶瓷》1999,22(1):23-27
本文着重探讨了硫硒化镉瓷釉的基石配方,通过“基础釉组成保护法”,使着色剂(Se,CdS)挥发减少最低程度,而获得满意的红色。通过实验获得了SiO2-Al2O3-Na2O-PbO系统的红色陶瓷釉的配方,并对其组分和工艺进行了讨论,认为制造硒隔红陶瓷是能实现的,同时使釉料呈色鲜艳,稳定,最高烧成温度可达1100℃,釉面质量与其它性质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德元 《江苏陶瓷》1997,30(2):10-11
详细叙述了铅釉熔块的配料及熔制过程,按照熔块与Cr2O3的不同比例配制了釉料,通过对铅釉样品的讨论,弄清了Cr2O3在铅釉中的呈色特点,给出了红色铅釉和黄色铜釉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6.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最近研制的“GTF—93—1低温快烧乳浊熔块”于1997年3月15日通过山东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熔块具有始熔温度高、膨胀系数适中、烧成范围宽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釉烧温度1020~1080℃、烧成周期35~45分钟的一次和二次烧成内墙砖生产。采用该熔块烧成的产品,釉面白度高、釉面光亮、无针孔,完全可以和进口产品相媲美。该  相似文献   

17.
低温快烧白炻瓷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制了烧成温度≤1230℃、烧成周期为六小时,K2O-Al2O3-SiO2系统低温快烧白炻瓷。试验证实了:一、滑石有助于白炻瓷的低温快烧,滑石来源方便,价格适中,因此滑石是低温快烧有效添加剂。二、在生料釉中引入熔块,产品釉层光亮,釉面针孔和波浪纹明显减少,提高了釉面质量。三、炻瓷瓷胎中含氧化铁、氧化钛偏高,在氧化焰烧成,釉面呈黄色调,欲使它呈白色,在釉中引入锆英砂、氧化锌乳浊剂是合适的。四、在上述釉中引入微量氯化钴,氧化焰烧成,釉面具有类似于“白里泛青”色调。五、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瓷胎X-射线衍射试验表明:该瓷胎中主要矿物是石英、莫来石。  相似文献   

18.
合成镁白云石熟料的显微结构与抗水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截距法及蒸压法研究了不同烧成温度和CeO2加入物对合成MgO-CaO熟料显微结构及其抗水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MgO-CaO熟料的抗水化性与其显微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烧成温度所形成的不同显微结构导致了其抗水化性的差异。fcao的晶粒尺寸越大,合成镁白云石的抗水化性能越好。CeO2的加入改善了MgO-CaO熟料的显微结构,因而提高了抗水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主要采用多种熔块同Cd(SrSe1-x)颜料一起混合,在漏底坩埚中流出并水淬制成颜色熔块再配置成釉。烧成温度1070℃,烧成周期49min,呈色纯正稳定。  相似文献   

20.
陈宝璠 《陶瓷》1989,(2):38-40
当釉料配方中熔块含量高达85%~95%时,熔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釉面质量,尤其对釉的软化粘度,烧成温度范固大小以及釉面白度,光泽度等均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对熔块生产的控制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熔块生产控制问题略谈浅见,愿能与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