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卉  郑天 《华中建筑》2007,25(4):66-71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用于直接指导、管理城市土地使用、建筑建造的规划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历史街区的特点及其保护、整治、复兴的要求,在现行的一般城市地区控规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历史街区控规编制的控制方法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的交通规划没计编制框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历史街区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在明确历史街区交通发展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构建了历史街区交通规划编制框架,包括规划范围和主要规划内容,与控规衔接的控制和引导性交通指标,以及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等,并以上海市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案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依据空间句法理论,以灶儿巷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为载体,通过对街区更新前后街巷空间格局作视域化分析,将步行街道的可达性、便捷程度以计算机图示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我们更直观地分析更新规划对历史街区整体空间格局造成的影响,以此论证规划的合理与否,同时将句法分析结果结合街区空间尺度、建筑功能,为历史街区功能布局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历史街区的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政  周瑄 《规划师》2004,20(3):83-84
长期以来在历史街区更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中,许多规划人员错误地追求“理性”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应保持和发展城市历史街区多样性,并采取小而灵活的规划办法和新旧街区整体互动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8,(Z2)
当前,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焕新、内涵增值的时期,城市文化已成为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街区的更新提升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恩宁路是广州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保护利用规划在对街区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确定了街区底线控制要求,其试点实施方案从整体空间形态修补、建筑保护利用、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水岸空间品质提升、慢行环境打造和街区活力激发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同时,该项目结合市—区联动、共同缔造等方式制定工作方案,形成项目制度保障,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从规划到实施的全流程规划管控。  相似文献   

6.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讨论历史街区景观评价,将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数学方法与文献综述、专家咨询法结合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得出物质要素、活动空间价值、文化价值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景观评价的主要构成因素。分析各因素的控制指标,探究指标权值,单因子评价值与权值相乘叠加得场地景观综合评价。并将评价体系应用于北京地区典型历史街区——什刹海,选取5处典型广场空间对各控制指标调研评分,加权得出综合评价值,量化评价现状景观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明清社旗会馆与社旗老城区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在社旗县城市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传统商业模式影响下,社旗县老城区历史形态及空间格局。并提出传统建筑群、历史街区从消极控制到积极规划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下空间开发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有着特殊的优势,对其进行资源质量评估是利用地下空间开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条件之一。文章通过对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各自不同的特征,利用隶属度表和隶属函数法,确定单项指标的隶属度,采用多层次、加权平均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模型,并以扬州老城区东关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践,在古镇发展与保护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上,为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提出几点思考:一是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同时,为历史文化街区提供协调、充足的发展空间;二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坚持的哪些原则;三是如何从不同的层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四是如何以城市控制性规划管理的手段保持街区风格。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街区场所空间及周边环境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历史建筑场"的概念,旨在探索历史街区场空间整体性设计方法,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周边空间环境的再生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该文通过对泉州聚宝街历史街区的现状深入调查和分析,探索出对历史街区实施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区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关研究以了解历史街区复兴的概念与元素,分析历史街区中公共空间的特性,建构出历史街区复兴的原则性架构。另一方面,探讨长沙地区的社会文化特质、保存制度与现况,藉此检视长沙当前的社区文化与都市空间之联系,并就社区经营公共空间之困难提出省思。对于历史街区的复兴,本文认为应该涵盖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空间形态、与街区经营等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3.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羞旧城改造问题,而历史街区要如何实现保护与更新、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城市设计的出发点,通过大量调查长沙历史风貌和历史街区空间性状、分析街区形态发展现状,以类型学为主要理论依据,就长沙现今历史街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探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模式。旨在通过长沙化龙池、小古道巷、大古道巷历史街区的局部应用类型学改造的新模式,实现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胡冬冬 《山西建筑》2009,35(17):16-18
阐述了遗产保护的背景,分析了国外传统街区的复兴要素,介绍了国外传统街区的复兴策略,探讨了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策略,以完善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耀兴 《重庆建筑》2006,(10):27-30
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顺利开展需要结合历史街区的利用即对其中各种资源的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引入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更是挑战。本文在系统地认识历史街区的价值基础上,分析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研究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街区的利用原则,以此来指导历史街区资源利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很多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的历史城厢地区的保护和发展遇到挑战与冲击。本文结合国际理论与本土实践,从整体性的设计视角谋划历史城厢地区的未来空间模式,并以潍坊龟蛇城厢为例,综合运用数字技术方法和多种城市设计手法:包括建构城市中心体系和城市空间原型模式、运用数字历史地图构建历史城厢历史遗产系统保护网络,及经由物理环境分析、为街区活化和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依据等,深度挖掘了潍坊历史城厢地区的传统空间价值,进而探索了历史城厢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公共历史学是源于美国史学界的一门新兴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使其具有极广的应用范围,本文即是对历史街区空间调研的公共历史学探讨.通过对重庆十八梯街区的调研实践,比对不同调研方法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以期形成更全面分析历史街区问题的视角与方法,为历史街区空间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杨秀  杨雁  马开献 《山西建筑》2008,34(2):63-64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和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定位、规划、建设和管理等主要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