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再论墙式燃烧锅炉磨煤机启停不投或少投油的可能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春昌 《热力发电》2005,34(11):9-14
通过煤粉气流着火前的温升计算,依据赛门洛夫(Semenov)热着火理论探讨磨煤机启停不投或少投油的可能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直吹式墙式锅炉磨煤机启动过程少投油是可行的,且至少有半数点火油枪无需投入,仅此即可将启动燃烧器所消耗的点火油节省一半.在一定条件下,可不投油,这样有望节省全部点火油.  相似文献   

2.
墙式燃烧锅炉磨煤机启停不投或少投油方式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昌 《热力发电》2005,34(12):6-8,3
通过对煤粉气流爆燃产生的条件、爆燃后所产生的压力扰动等的分析,探讨磨煤机启停不投或少投油的安全性。同时,认为现行的磨煤机启停投油及其规程已不适应目前中大型直吹式墙式锅炉的磨煤机启动,并建议尽快建立与磨煤机启停不投油或少投油方式相适应的新规程。  相似文献   

3.
沙角B电厂锅炉正常运行时起停磨煤机需投油稳燃造成电厂燃油消耗大.对此,在1号炉进行了不投油起停磨煤机试验.结果表明,在锅炉现有日常运行模式下,炉膛温度大于煤粉气流在离开燃烧器出口1.0 m处稳定着火所需温度,起动磨煤机对应的燃烧器爆燃产生的压力不会对炉膛负压造成大的影响.因此,可安全实现不投油起停磨煤机,仅此每炉每年可节约磨煤机起停助燃油约300 t.  相似文献   

4.
1 存在问题河津电厂一期工程 2× 35 0MW机组分别于 2 0 0 0年 8月和 11月投入运行。机组锅炉采用日本三菱公司设计制造的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强制循环汽包炉 ,型号为MBFRR。燃烧系统采用四角切圆燃烧的PM燃烧器 ,燃烧器顶部布置一层OFA和两层AA风喷口 ,配有 4台美国惠勒公司的FWD 11D型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正压直吹式运行 ,每台磨煤机对应一层煤粉燃烧器。另外 ,分别在A、B层和C、D层煤粉燃烧器之间设计了两层蒸汽雾化油燃烧器。机组设计时出于安全考虑 ,在启停磨煤机时要求相临层油枪投入 ,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华能丹东电厂350 Mw机组墙式燃烧锅炉磨煤机起停过程节油试验结果,简要分析了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及磨煤机起停方式对节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台锅炉在各种日常磨煤机起停方式及其对应负荷下可安全实现无助燃油起停,节油率达100%;燃烧器布置方式对实施节油有利,燃煤着火性能优异以及锅炉稳燃能力强等是实施节油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火电厂磨煤机启停时锅炉需投油助燃,增加发电成本的问题,华能大坝电厂对现有的磨煤机启停规程进行调整,对4台锅炉的磨煤机在设定条件下进行了启停不投油试验,确定了磨煤机启停时对应的燃烧器不投助燃油的锅炉运行条件。应用结果表明:实施磨煤机启停燃烧器不投油技术后,大坝电厂4台机组2014年至少节约燃油575 t,约合人民币413万多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锅炉正常运行时启停磨煤机不投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北仑发电厂2号锅炉正常运行时启停磨煤机需投油造成电厂助燃用油消耗大的问题,提出了锅炉正常运行时不投油启停磨煤机的设想.经过不同的磨煤机运行组合下炉膛温度的测量,以及不同炉膛温度下煤粉气流温升的理论计算,进行了不同磨煤机运行组合工况下的磨煤机启停试验,实现了在不投油条件下4台磨煤机运行时启动第5台磨煤机和5台磨煤机运行时停运1台磨煤机.减少了电厂的助燃用油.  相似文献   

8.
郑福国 《电力设备》2005,6(6):70-72
针对华能德州电厂三期锅炉运行中备用磨煤机启停助燃油消耗大的问题,分析了燃烧器的结构、性能及炉膛温度。提出了备用磨煤机不投油启停的观点。经过试验及长期运行的实践表明,在锅炉稳定运行时可以实现备用磨煤机不投油启停,减少了大量燃油的消耗,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对磨煤机泵启停程序中的火焰联锁作了适当调整:当机组负荷高于360MW时,备用磨煤机允许不投油启停;当低于360MW时,为确保安全仍需油枪点火助燃。这对配备旋流燃烧器及双进双出制粉系统的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备用磨煤机启停助燃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节约锅炉高负荷阶段启停磨煤机所耗的燃油,提出了不投油启停磨煤机的设想。经过不同磨煤机运行组合方式下炉膛温度的摸底测量,以及不同炉膛温度下煤粉气流温升的理论计算,成功完成了不同磨煤机运行组合工况下的磨煤机启停试验,即4台磨煤机运行时不投油启动第5台磨煤机、5台磨煤机运行时不投油停运1台磨煤机,有效减少了助燃用油。  相似文献   

10.
以某台600MW机组墙式燃烧锅炉为例,介绍了全新节油试验项目的方案设计、试验过程的重点监测项目、注意事项和节油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及实施后的效果.从中得出以下结论:(1)煤粉气流热着火计算模型和煤粉气流脱火、爆燃与炉膛负压变化模型是进行节油试验的重要依据和工具;(2)新开发的节油试验项目是墙式锅炉安全实施节油技术的必经途径与重要保证;(3)墙式锅炉日常磨煤机启停过程中的节油潜力巨大,节油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王春昌  张伟  王恩泽  王新元 《热力发电》2012,41(7):77-78,104
分析了在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下少投运1台磨煤机(简称少投磨煤机)对锅炉运行的影响.分析表明,少投磨煤机对切圆燃烧锅炉比较适宜;在制粉系统不掺冷风的运行状况下,墙式燃烧锅炉与拱式燃烧锅炉不适合采用;少投磨煤机方式在不影响炉膛水冷壁高温腐蚀及炉内结渣时方可采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以往前后墙对冲锅炉在节油点火改造中节油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冷炉无大油枪点火的启动方式.在对不同炉膛温度下旋流燃烧器煤粉气流温升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微油点火技术,在某电厂330 MW机组锅炉上实现了冷炉无大油枪点火启动的全过程,节油率达94.6%,相对以往的节油点火改造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鹏  齐佶 《电力设备》2008,9(4):32-34
华电新疆红雁池发电厂在大修期间对2号锅炉燃烧器进行了改造,应用了微油冷炉点火和低负荷稳燃系统。改造中拆除了原1~4号角的煤粉燃烧器,改造成微油点火煤粉燃烧器,并将微油点火煤粉燃煤器喷口设计为圆形有多级气膜冷却风结构,出口净面积比原喷口增加12%,但保持煤粉风量流通面积与原一次风管面积一致。改造后经运行实践和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应用该技术后,点火时较传统大油枪方式能节油75%以上,节省了大量燃油费用。在正常运行时不增加飞灰可燃物,对锅炉的经济性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某电厂W型火焰锅炉上研究贫煤、烟煤和无烟煤混煤的着火特性。在燃烧器附近进行煤粉气流温度测量,分析了掺烧烟煤前后燃烧器轴向煤粉气流温度的变化,分析了贫煤和无烟煤不同比例时燃烧器轴向煤粉气流温度的变化,比较了侧墙燃烧器和炉膛中部燃烧器轴向煤粉气流温度的变化。结果发现,混煤的煤粉气流分两次进行燃烧。首先燃烧的是易着火的烟煤,当烟煤逐渐燃尽后煤粉气流温度有所降低,随后着火温度高的无烟煤才开始燃烧,煤粉气流温度再次上升。当无烟煤和贫煤混煤掺烧时,随着无烟煤比例的提高,煤粉气流温度降低,着火距离逐渐延长。炉膛壁温和漏风降低了煤粉气流的温度,使得煤粉燃烧需要更多的热量,使得靠近侧墙的燃烧器着火推迟。  相似文献   

15.
介绍等离子点火技术首次应用于双进双出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的情况。通过引邻炉热风、调整磨煤机运行方式解决了煤粉制备问题;采用撞击离心分离装置,满足了等离子点火的煤粉浓度要求;采用合理的等离子燃烧器结构、调整磨煤机最低风量等技术方案,在冷态情况下实现了等离子点火装置启动直式旋流燃烧器锅炉。  相似文献   

16.
煤质下降对炉内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昌 《热力发电》2007,36(4):44-46
分析了燃煤质量下降对电站燃煤锅炉炉内火焰温度水平、燃烧器出口区域火焰温度水平及入炉煤量、风量、燃烧器出口煤粉气流速度的影响,进而对煤粉气流着火过程和炉内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对此,提出了采用切圆燃烧锅炉卫燃带背火侧分块布置和PCSB煤粉燃烧器等措施,这些措施对于燃用低挥发分难燃煤种锅炉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低压燃油喷嘴在670t/h煤粉锅炉点火中试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压燃油喷嘴雾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盘县发电厂670t/h煤粉锅炉上进行了起动点火试验,结果表明该低压燃油喷嘴点火方便,节油效果明显,运行压力低,运行维护工作量小,可在大型煤粉锅炉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煤粉燃烧器的燃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泉桂 《广东电力》2010,23(4):45-50
分析了国内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采用的几种新型煤粉燃烧器的燃烧机理。主要特点是采用多级配风技术灵活控制燃烧器出口的煤粉火焰燃烧过程;实现着火初期低氧燃烧和火焰内NOx还原技术;在旋流式燃烧器内采用煤粉浓缩技术和环形齿状稳燃器或直流过渡风,在喷口附近煤粉气流着火初期,加强热烟气回流和维持高温及低氧燃烧,促进挥发分析出过程中的NOx还原,并实现快速着火和低负荷稳定燃烧;在A-PM型直流式燃烧器上采用带扩压管的缩放型小喷口结构,增强稳燃能力和维持高温和低氧燃烧,促进NOx还原,并均衡火焰温度,降低水冷壁的热负荷;设置可调节燃尽风进一步提高炉内脱氮效果和提高燃烧效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