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介绍了真空碳氮共渗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对20GrMnMo齿轮试样进行了真空碳氮共渗热处理,并对其热处理后的形变量、硬度、冲击韧度、弯曲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与气体碳氮共渗普通热处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但能提高齿轮的力学性能,而且真空碳氮共渗技术需要的渗剂气体少,可大幅度降低废气的排放,既节约气体,又清洁环保,是一种优化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对GCr15马氏体钢轴承内圈分别进行常规热处理和碳氮共渗+深冷+回火处理(简称碳氮共渗处理),通过对比研究了碳氮共渗对试验钢接触疲劳寿命及失效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共渗处理内圈试样中的碳化物比起常规热处理内圈试样更加均匀、弥散、细化,表面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均显著提高;碳氮共渗处理内圈试样的额定寿命L10,特征寿命L63.2和中值寿命L50分别约为常规热处理内圈试样的5.3倍,6.7倍和6.6倍;常规热处理和碳氮共渗处理内圈试样的接触疲劳失效损伤机理均为剥落,碳氮共渗处理后的亚表面裂纹萌生位置更深,亚表面二次裂纹的萌生与主裂纹的扩展得到抑制,抗接触疲劳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四、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能有效地提高模具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抗咬合、抗氧化性等性能。几乎所有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均可用于模具钢的表面处理。 1.渗碳和碳氮共渗 中高碳的低合金模具钢和高合金钢均可进行渗碳或碳氮共渗。 高碳低合金钢渗碳或碳氮共渗时,应尽可能选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碳氮共渗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远优于渗碳,随着碳氮共渗新工艺的推广,热处理行业对共渗机理、缺陷组织(按其产生部位和低倍形态称为表面黑网、表面黑相和过渡区黑带)产生的内外因素及其对零件机械性能和寿命的影响、适合于共渗的钢种选择、寻求最佳热处理工艺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气体碳氮共渗是在增碳和增氮的气体介质中同时向钢件表面渗入碳和氮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它与气体滲碳比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一系列实用价值。研究碳势自动控制碳氮共渗对于提高共渗质量和进一步完善这项化学热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R(?)—75气渗炉改造为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炉,又在炉盖上安装液压传动的球状尿素送料机构,试验成功了“气体软氮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碳势自动控制碳氮共渗。本文着重探讨煤油——尿素碳势自动控制碳氮共渗的基本原理,分析共渗工艺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马达缸体和柱塞摩擦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有磨损、拉伤的现象,对缸体的氮碳共渗热处理程序的研究和改进,确定了氮碳共渗的保温和预氧化对稳定氮碳共渗过程和提升氮碳共渗质量作用显著,为气体氮碳共渗的质量提升和应用提供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三、碳氮共渗和三元共渗本文重点討論中温气相碳氮共渗。对有争議的碳氮硼三元共渗和加以改进的硼氮碳三元共渗也作一簡介。 1.中温气相碳氮共渗中溫气相碳氮共渗(以下简称碳氮共渗)在700~880℃进行,常用温度为820~860℃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Ni—P合金与氮碳共渗复合强化的组织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讨论了复合渗层的组织、相结构以及耐磨性。结果表明,Ni-P合金经氮碳共渗后基体中的铁和Ni-P合金层中的镍相互扩散,形成“钉扎效应”,显著提高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此外,弯曲和折断试验表明,经氮碳共渗后的Ni-P合金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强度远大于经热处理后的Ni-P合金层;共渗后的镀层,其耐磨性优于经热处理后的镀层。  相似文献   

9.
齿轮的硬齿面热处理工艺主要有:渗碳(和碳氮共渗)、渗氮(和软氮化)及感应淬火。  相似文献   

10.
齿轮轴的氮碳共渗及复合处理工艺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20CrMo钢齿轮轴零件进行氮碳共渗+淬、回火复合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分析了渗层显微组织和渗层 表面硬度变化梯度,进行了耐磨性试验,并抽查了齿轮轴的变形。结果表明,变速箱齿轮轴经复合热处理工艺后,降低了 废品率,热处理质量较渗碳淬火的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氮碳共渗一般都用液体和气体法,然而通常不被采用的固体法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后者不需要专用加热设备,可以在普通箱式炉中进行,而且操作简单,所以非常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本文对固体(包括膏剂)氮碳共渗的渗剂成分和操作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W18Cr4V 钢高浓度碳氮共渗后的渗层成份、显微组织、硬度分布,共渗时间对渗层深度的影响以及实际使用效果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高浓度渗碳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W18Cr4V 钢制黑色金属冷挤压模经高浓度碳氮共渗——直接淬火——低温回火后,可显著提高其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咬合性能,使用寿命较常规热处理可提高4~5倍。  相似文献   

13.
气体碳氮共渗是表面强化切削刀具的方法之一,它属于化学热处理工艺。常用共渗的介质是尿素[(NH_2)_2CO]。由于尿素在热至570℃时会分解出活性氮原子和碳原子,被刀具表面层所吸收,同时向心部扩散,从而达到强化处理的目的。此法缺点是碳在刀具表面会以碳黑形式沉积下来,阻碍了活性氮原子向金属内渗透,通常氮化表层中的铁氮化合物层厚度比较薄,仅0.01~0.02mm。研究表明,如在尿素里加入碳酸铵(苏  相似文献   

14.
张耀俊 《机械制造》1989,27(8):36-36
美国林德伯格热处理公司在过去十年间开发了铁素体气体碳氮共渗工艺。使用专门控制设备的这项低温热处理工艺可提高低碳钢、合金钢、铸铁和铁素体粉末冶金的耐磨和耐疲劳性能。它是在铁素体——奥氏体转变点(593℃左右)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氮、碳和氧扩散入黑色金属表  相似文献   

15.
叶伟昌  雁心 《工具技术》1990,24(1):17-18
<正> 通常,高速钢刀具进行碳氮共渗所用的共渗剂(共渗介质)是氨气和含甲烷的渗碳气氛的混合剂,也有推荐采用三乙醇胺的。最近研究表明(苏联发明证书№370277),如采用尿素的水溶液(1200g/1)和  相似文献   

16.
在钢的表面化学热处理工艺中,碳氮共渗(气体氰化)是比渗碳法更先进的一种方法。它是把钢件放在含有60~90%。渗碳气体和20~40%氨的混合气体中,在500~700℃或750~900℃的温度下经过几小时的处理过程,使碳和氮同的渗透到钢另件的表层。如果采用低温碳氮共渗,那么工件不必经过淬火,就能得到坚硬的表层。如果采用高温碳氮共渗,那么在处理后接着淬火,可以在坚强的中心层上獲得很硬而良好的耐磨层。  相似文献   

17.
<正> 气体碳氮共渗是表面强化切削刀具的方法之一,它属于化学热处理工艺。常用共渗的介质是尿素[(NH_2)_2CO]。由于尿素在热至570℃时会分解出活性氮原子和碳原子,被刀具表面层所吸收,同时向心部扩散,从而达到强化处理的目的。此法缺点是碳在刀具表面会以碳黑形式沉积下来,阻碍了活性氨原子向金属内渗透,通常氮化表层中的铁  相似文献   

18.
防渗涂料“自剥”性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防渗涂料主要有防渗碳、防碳氮共渗、防渗氮、防渗硼涂料等。其中,以防渗碳涂料应用最广。涂料防渗机理大致是:阻渗剂(铜及其化合物、锡及其化合物)、成膜隔离剂(由致密硅酸盐陶瓷组成)和粘结剂均匀分散涂敷于工件表面,在热处理温度下防止C、N、CN、B等活性原子渗  相似文献   

19.
一般冲压滚针轴承外圈的工艺是将08或10号薄钢板冲压、弯边成形后进行热处理,然后装配保持架和滚针。这种工艺过程常见的弊病是装配后要落针,影响旋转。为克服这一缺陷,我厂对此进行了工艺改革。我们在试制7942/15K 滚针轴承的过程中,在外圈热处理之前,对图中外圈的弯边处涂上市场供应的 KT-930保护涂层,在碳氮共渗后,不仅使轴承外圈和滚针接触的工作表面(氰化层0.14~0.16mm)达到金相和硬度要求,而且避免了弯边区域碳氮共渗,同时提高了弯边区的韧性,使弯边工序可在热处理后进行,轴承中滚针旋转灵活无阻滞。  相似文献   

20.
钻井吊钳牙板(见图)热处理后要求变形量小于0.12毫米,但经气体碳氮共渗降温到820℃保温30分钟出炉淬油后,仍有一部分牙板变形量过大。由于成批生产,用液压机加压校直速度慢,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