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论语>看"孔学",可知其作为自在自足的话语系统,包含了三个子系统,即①以"礼"为主题词、"忠"为关健词的政治话语;②以"仁"为主题词、"孝"为关健词的人文话语;③以"德"为主题词、"道"为关健词的道德话语.三者的关系相当有机并且因其统一与合谐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的话语结构.孔子一生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政以德"为宗旨的治国理想,在<论语>中体现为其政治、人文、道德追求的统一性、同一性、一体化、绝对化.欲知"孔学",不可不懂得这一"奥秘".  相似文献   

2.
"仁"的思想作为孔子学说的核心,一直为后人所推崇,于是有人就<论语>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的句读划法产生了怀疑,因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孔子"没有问马"的举动似乎与"仁"的思想有冲突.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有大量的虚词,虚词相对实词用法多样,所以对文章的理解造成了困难.本文对<论语>中的"与"字进行了穷尽式的统计,然后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经统计,<论语>中共一百一十九个"与"字,文言文写做"舆"字.本文将对这一百一十九个"与"字进行分类,共分为四类,然后分别进行解释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无疑是一位影响力巨大的古代人物.他集思想家、教育家于一身,同时也是一位注重养生之道并身体力行的先驱者.在医学落后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一生游历、居无定所,然而,乱世飘零的孔子却能得享73岁高龄,不能不说这与他注重养生有密切关系.从辑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中,可窥见他对于养生之术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论迷了"项目驱动法"的基本思想,通过自己在网页制作这门课程中的实际操作来具体阐述中等职业学校<网页设计与制作>中"项目驱动法"的具体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墨语>诸篇大体上反映了墨家后学的观念.与<明鬼>等篇相较,<墨语>对于鬼神之有无及其明知与否的问题在观点与论证方式上作了较大的转变或演进:对于"鬼神之有",<墨语>主要是通过对儒者的驳斥来展现和维护的;对于"鬼神之明知",墨氏后学则充满了怀疑;<墨语>对"厚葬"的观念几乎未作批评,这与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行为是一致的;墨家后学之鬼神观在目的上更加突出生人之利,在内容上则着重以"健康"作为祭祀及为义活动的意义所在.墨氏后学从对于魂魄实体的关注转而对肉体的健康产生深度的忧虑,这很可能受到阴阳哲学的"生命"观的严重影响.墨术废而不传,当与墨家后学鬼神现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云:"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现,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①寥寥数语,就十分简洁而又高度概括了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所具有的审美功能(即"兴")、认识功能(即"观")、社会交往与心灵沟通的功能(即"群"与"怨").其实,词也具备这些功能,只是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所以笔者拟借苏轼词来阐释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方言>中一些标注为"通语"词语的分析,揭示了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词汇演变的情况.通过全面考查<方言>全书有关"通语"的用例,认为"通语"是指某些地区对某事物通行的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贤曾指出,郑玄礼学体系一本<周礼>.本文略举两例为之说明.其一,以"藏冰"、"用冰"为例:虽然郑玄主要依据<左传>文字说明礼学经典中所见"藏冰"、"用冰"的时间顺序,但回归<左传>则发现郑玄所释时间顺序无法与之相吻合,实则依从<周礼·天官·凌人>等所述"藏冰"、"用冰"顺序,而有别于服虔、杜预等立足<左传>的解释立场.可见在面对众多经典需要选择取舍之际,郑玄立足<周礼>立论,阐释经义.其二,以"五祀"为例:关于"五祀"记载主要见于三礼文献之中,但是杂乱无序、矛盾丛生.郑玄依据<周礼·大宗伯>祭祀体系,首先确定"五祀"祭祀等级,然后选取等级分明的<祭法>篇为基准,构建出合理的周代"五祀"祭祀制度,再以时代和等级差异调和其他记载.但是<大宗伯>记载明显与<周礼·春官·司服>相矛盾,郑玄却弃之不用.据此,可见在礼学经典内部矛盾抵牾之中,郑玄也遵从<周礼>以调和众说,构建礼制.然而既然<周礼>文本存在矛盾,而郑玄在其中又有所去取,那么郑玄所依据的不过是理想的文本而已.  相似文献   

10.
孔融的"不能持论"说源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后人对其争议多集中在对孔融以嘲戏为论的看法上,这实际反映了曹丕的"论"体观念,其包括:"论"之文体特征为"宜理","论"之语言风格为"辞义典雅","论"之文体功能为"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