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国内外监测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前处理方法,介绍了液-液萃取、液-液微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免疫萃取、气体萃取(顶空技术)及其特点,并对未来的前处理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良  于欣平 《冶金分析》2013,33(11):33-39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实验制备技术,以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填料是分子印迹技术最具应用前景的一个方向。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及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在环境监测与分析、药物分析与分离、生物与临床医学等方面中的应用,同时对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冶金分析化学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重要地位、分类及研究进展情况,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固液相萃取、膜分离技术等几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样品前处理新方法的原理及特点作了分析,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在分析过程中由样品前处理过程带来的误差,而且快速、简便,同时可与分析测定联用,实现分析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多氯联苯分析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毒性最强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一直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列为最优先监测的有机物。本综述对现行的各种PCBs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方法作了评述和比较,并预测了分析PCBs的最新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方法,如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脱附、固相微萃取、同时蒸馏萃取三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牛肉香精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质联用仪分析,比较3种方法对提取物种类及提取量的差别.结果显示,3种方法对提取组分的选择性各不相同,如需全面了解样品的香气构成且实验时间允许,应以多种方法综合使用,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把一直应用于萃取有机物的固相萃取技术(SPE)用于萃取无机物金,研究了SPE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MAC)液-液萃取(LLE)金两种技术,探索出一种从低浓度碱性氰化液中固相萃取金的最佳萃取条件。最佳萃取条件为:被萃液中DTMAC∶Au的摩尔比为1.5∶1.0;小柱须经过一定量0.01015 mol·L-1的DTMAC处理;萃取液pH为10.5;过柱流速为15 ml·min-1;C18,C8,C4,C24种填料柱对金的萃取容量都为4 mg,推荐使用C18小柱;乙醇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5 ml·min-1;萃取机制为:在碱性条件下DTMAC与Au(CN)-2能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该离子缔合物能被固相柱萃取富集;富集倍数高达500倍;选择性高;一次萃取率可超过98%,固相萃取柱不容易被破坏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装有填料的脉动反应塔常用于化学工艺的萃取、离子交换、固体物料冲洗等过程。这种反应塔用于液相——液相,液相——固相系统时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早已提出。研究脉动反应塔相流结构时,已查明,填料与相流的正反向流动相配合可以保证药剂在直径1.5米装置截面(液——液系统)和直径3.4米装置截面内(液——固,即吸附剂系统)均匀分配。只要纵向搅拌系数不增大,药剂分配效率就不会因反应塔直径的增大而降低。含金矿石的氰化过程可内列反应式表示:2Au+4NaCN+(1/2)O_2+H_2O→2NaAu(CN)_2+2NaOH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废钢回收冶炼厂空气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方法。综合考察了顶空体积、离子强度、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方法回收率的影响,得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应用于分析多氯联苯的最佳实验参数,并就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用于测定废钢回收冶炼厂周围空气中多氯联苯,表观回收率为82.5%~109.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7.0%,检测限为0.08~0.38 ng/L。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度高、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硫醚和亚砜为固定相的Au,Pd,Pt,Rh的反相色层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恒励  王文明 《稀有金属》1990,14(6):401-405
研究了以不同结构的硫醚和亚砜为固定相,以盐酸为流动相的Au、Pd、Pt、Rh的反相色层行为,并与它们的萃取性能相比较,层析结果与液-液萃取有较大的差别,但当滤纸以硫醚或亚砜和高沸点溶剂处理后,萃取剂结构的极性效应和空间位阻在反相纸层析中与液-液萃取过程中对金属离子络合反应的影响是相似的,因此可应用反相纸层析技术模拟所研究体系萃取贵金属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溶剂萃取法作为分析测定前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分离富集手段。常用的液一液两相萃取,对元素富集倍数较低。三液相体系对元素有较高的萃取率及富集倍数,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酸性介质中含三正辛胺(TOA)第三液相(简称第三相)的形成及组成。第三相成相过程中,TOA首先质子化,然后与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基于PPTP的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相关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在阿姆瑞特防火墙上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2.
褚燕华 《包钢科技》2007,33(2):51-52,64
电子商务流程的易变性对工作流系统提出了增加柔性的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商务的柔性工作流系统结构,并给出了其在电子商务中的一个具体应用网上购物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紫铜基体采用超音速喷涂自溶性合金并进行热处理,使紫铜与自溶性合金界面产生微冶金结合区,从而增强结合力。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表面磷化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了一种适合镁合金磷化处理的磷化液配方,并对传统的磷化工艺进行了改进,得到的镁合金磷化膜不仅致密、均匀,而且与基体金属之间有很好的附着力,因此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聚氨酯泡沫上化学镀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给出了聚氨酯泡沫的粗化和化学镀镍工艺参数;研究了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影响的因素,发现温度、还原剂和金属镍盐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及还原剂与镍盐浓度的增大,镀速增加。化学镀镍后经电镀、热解和热处理制得泡沫镍。  相似文献   

16.
The surface treatments on CdSe wafer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EM, XPS and micro-current test instrument. The relations between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dSe wafers and surface topography,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surface composition by etching is beneficial to decrease leakage current. Meanwhile, the increase of oxygen on surface caused by passivation can largely decrease leakage current. When passivating time is 40 min, the wafers surface appears smooth and compact, which will decrease the density of surface state, the optimal electrical property of the wafer is therefo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7.
Comments on J. Radford's (see record 1974-26503-001) reflections on introspection as event and process and argues that they reflect prevalent misconceptions and distortions of the behaviorist view of the status of introspection in psychological inquiry.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8.
19.
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冷轧机轧辊边部啃伤的现象及成因,并提出预防轧辊啃伤的措施,为冷轧机生产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Alist of 11 "troublesome, unanswered questions about gifted children, questions for which the lack of experimental answers is probably directly interfering with such children's receiving optimum guidance in homes, schools, and the community."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