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贾泉  薛冰  许杰  李永昕 《化工进展》2011,30(5):1019-1023
以Cr(NO3)3?9H2O为前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r2O3负载量的Cr2O3/SiO2催化剂;在固定床连续微反装置上,考察了Cr2O3/SiO2催化剂对苯酚与碳酸二乙酯邻位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XRD、NH3-TPD、CO2-TPD和吡啶吸附、红外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r2O3负载量的增加,苯酚的转化率和邻乙基苯酚的选择性均逐渐增加;当Cr2O3负载量达到7.5%时,苯酚的转化率和邻乙基苯酚的选择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8%和67%。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L酸中心是苯酚邻位烷基化反应的活性中心,苯酚转化率和邻乙基苯酚选择性的变化主要是由催化剂的酸、碱中心数目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溶液燃烧法,分别以Ni(CH3COO)2·4H2O、Ni(NO3)2·6H2O、NiCl2·6H2O和NiSO4·6H2O为镍源制备系列Ni/Al2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手段,进一步揭示了镍源对合成Ni/Al2O3催化剂结构与其催化加氢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i(CH3COO)2·4H2O为镍源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达到225m2·g-1,最大孔容0.39c...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高水热稳定的负载Ni催化剂,延长催化剂在含水液相体系中的使用寿命,以不同温度焙烧的SiO2-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Ni/SiO2-Al2O3催化剂,通过吡啶-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NH3-程序升温脱附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进行表征,以水相1,4-丁炔二醇加氢为探针反应,研究载体焙烧温度对Ni/SiO2-Al2O3催化剂催化加氢性能及含水体系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800) ℃,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升高,活性组分Ni存在状态及催化剂加氢活性变化较小,但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升高,载体表面SiO2聚集,暴露的Al3+增加,载体水合程度增大。载体焙烧温度400 ℃时,Ni/SiO2-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Ni分别负载在USY、ZSM-5、SBA-15、Al2O3和SiO2 5种载体上制备Ni质量分数为17%的负载型镍基催化剂,以1,4-丁炔二醇(BYD)加氢制1,4-丁二醇(BDO)为探针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及NH3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载体的催化剂作用下,BYD的转化率均可达到99%以上,但BDO的选择性却有很大差异;其他条件相同时,Ni/SBA-15催化剂反应5 h时BDO的选择性达到83.1%,1,4-丁烯二醇(BED)的选择性为16.6%,且2-羟基四氢呋喃(HTHF)的选择性很低,这与Ni/SBA-15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较弱的酸性和良好的活性金属组分镍分散性有关。进而筛选出在低温低压条件下BYD一步加氢制备BDO的镍基催化剂Ni/SBA-15。  相似文献   

5.
载体对镍基催化剂顺酐液相加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ZrO2、SiO2与Al2O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质量分数为15%的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顺酐液相加氢性能,并利用BET、XRD、H2-TPR以及TPO-M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随载体不同各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及选择性存在较大差异,Ni/Al2O3催化剂的C=C键加氢活性最高,但其几乎没有C=O加氢活性,催化顺酐加氢主产物为丁二酸酐。Ni/ZrO2催化剂具有最高的C=O加氢活性,催化顺酐加氢主产物为γ-丁内酯,在反应温度为483 K,氢气压力为5 MPa的条件下反应8 h时,Ni/ZrO2催化剂的γ-丁内酯选择性达79.20%。催化剂的套用实验表明,Ni/ZrO2与Ni/SiO2催化剂具有高的使用稳定性,Ni/Al2O3催化剂则在套用过程中快速失活。顺酐加氢至γ-丁内酯的中间产物--丁二酸酐与催化剂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催化剂加氢选择性及使用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Al2O3质量分数为10%的Al2O3-Si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Ni负载量的Ni/Al2O3-SiO2催化剂。运用BET、XRD、H2-TPR和NH3-TPD-MS方法研究催化剂表面性质随活性金属Ni负载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变化对其顺酐加氢活性、选择性及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Al2O3-SiO2催化剂中的Ni质量分数由5.0%增加至12.5%时,γ-丁内酯收率由7.9%快速增至38.9%,进一步增加Ni质量分数至20.0%,γ-丁内酯收率增加趋于平缓。催化剂中Ni活性物种与催化剂酸性中心的数量是影响催化剂顺酐加氢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硫碘制氢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大规模低成本制氢方法之一。HI催化分解是硫碘制氢的关键步骤。本文采用4种具有代表性的镍盐前体--硝酸镍[Ni(NO32]、乙酸镍[Ni(CH3COO)2]和两种有机金属络合镍(乙酰丙酮镍[Ni(acac)2]和亚硝酸三乙二胺合镍([Ni(en3)](NO22)制备Ni催化剂,考察了不同镍盐前体对制备的Ni催化剂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Ni催化剂在HI催化分解中的性能。采用了BET、XRD和TEM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制备的Ni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镍盐前体对制备的Ni催化剂的分散度、催化活性以及催化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以Ni(NO32和[Ni(en3)](NO22为前体制备的Ni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i金属分散度,Ni颗粒分散均匀且尺寸较小。由于高温和强腐蚀的反应环境(HI-I2-H2O体系),Ni催化剂经过反应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活。以[Ni(en3)](NO22为前体制备的Ni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望成为未来大规模硫碘制氢系统中HI分解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用浸渍法制备了SiO2负载的Ni-Ru双金属催化剂,采用XRD和H2-TP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催化剂催化间苯二甲腈加氢制备间苯二甲胺的性能以及温度、压力、溶剂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Ru的加入可以降低Ni的还原温度,提高Ni在SiO2上的分散度。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无需加入任何碱性抑制剂,以甲醇甲苯为混合溶剂,在140 ℃和4.0 MPa反应5 h,间苯二甲胺收率达95.18%。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Cu(OH)2/Al2O3前体,经乙炔处理、氢气还原制备了Al2O3负载的Cu基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N2物理吸附对催化剂前体以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系统考察了氢氧化铜负载量、乙炔处理温度、乙炔处理时间以及氢气还原温度对所制备催化剂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u(OH)2负载量为30%(质量分数),乙炔处理温度为140℃,乙炔处理时间为2 h,氢气还原温度为150℃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低温乙炔选择性加氢活性。当反应温度为115℃时,乙炔转化率为98.50%,乙烯的选择性为66.15%,乙烷的选择性为15.75%,C4的选择性为18.10%。  相似文献   

10.
赵玺乐  栗怡  乔婷婷  公丹丹 《广州化工》2022,50(5):52-54+69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易于储存和运输的高热值燃料——甲烷,不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也是解决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柠檬酸络合的等体积超声浸渍法制备一系列NiO-La2O3/SiO2催化剂,其中镍和镧的摩尔比为1:1,并采用XRD、H2-TPR表征技术对NiO-La2O3/SiO2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NiO-La2O3的负载量对CO2甲烷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NiO-La2O3/SiO2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CO2甲烷化反应性能,且在450℃时表现出最佳的反应活性,CO2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分别为59.3%和60.8%。  相似文献   

11.
以FeSO4·7H2O[Fe(NO3)3·9H2O]为铁源,采用新型微波热解法制备γ-Fe2O3[a-Fe2O3]催化剂样品,通过XRD、N2等温吸附-脱附、压汞法等实验手段对催化剂样品晶相、微观孔结构等进行表征;考察两种催化剂样品的NH3-SCR脱硝性能,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两种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的本征脱硝反应速率,同时对比研究了γ-Fe2O3与钒系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研究氨氮比、氧浓度等运行参数对γ-Fe2O3催化剂NH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抗硫抗水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微波热解法可得到纯度较高的γ-Fe2O3催化剂,其介孔分布合理且大孔数量丰富;同时γ-Fe2O3催化剂表现出优于a-Fe2O3催化剂的脱硝性能,400℃时最大NOx转化率达到96%,300、325、350℃下单位面积脱硝速率达到a-Fe2O3催化剂的3倍左右;γ-Fe2O3催化剂具备优良的抗硫抗水性能,其最佳氨氮比为1、最佳氧体积分数为3.5%.  相似文献   

12.
汪国辉  刘辉  陈晓蓉  梅华 《工业催化》2014,22(9):709-714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eO2改性Ni/γ-Al2O3催化剂,通过BET、XRD、H2-TPR和SEM等对催化剂结构及物化性能进行表征,考察Ni-CeO2/γ-Al2O3催化剂对顺酐催化加氢制备丁二酸酐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适量CeO2可提高催化剂活性组分Ni的分散度,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提高催化剂热稳定性。采用负载CeO2质量分数5%的Ni-CeO2/γ-Al2O3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20 ℃、反应压力2.0 MPa和空速0.6 h-1条件下,顺酐转化率为99.5%,丁二酸酐选择性为99.4%。  相似文献   

13.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进行载体改性的Cu/B/M/Al2O3(M=Mg,Ca,Ni)催化剂,并测试了其催化醋酸仲丁酯加氢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以NiO进行载体改性的催化剂导致酯加氢反应中大量酸催化产物及烃类出现;以MgO进行载体改性不利于金属Cu的分散且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较差;以CaO对γ-Al2O3载体进行改性不仅能够促进金属Cu的分散,提高催化剂的酯加氢活性和产物选择性,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反应中非活性碳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  相似文献   

14.
孟凡会  常慧蓉  李忠 《化工学报》2014,65(8):2997-3003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Ni-Mn/Al2O3催化剂,考察了助剂Mn的含量对催化剂结构及浆态床CO甲烷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H2-TPR、BET、TEM、H2-化学吸附等表征对催化剂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Mn助剂的引入能够促进Ni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减弱Ni物种与载体的相互作用,降低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小活性金属Ni的晶粒尺寸。随着Mn含量的增加,Ni-Mn/Al2O3催化剂的甲烷化性能先升后降,其中以Mn含量为4%(质量分数)时的催化甲烷化性能最佳,添加过量的Mn导致活性组分Ni被部分覆盖,催化甲烷化性能下降。通过对16Ni4Mn/Al2O3催化剂样品的浆态床反应温度及反应压力的研究发现,当反应温度为280℃、反应压力为1.5 MPa时,催化剂样品16Ni4Mn/Al2O3的CO转化率及CH4选择性分别达到96.2%和88.8%。  相似文献   

15.
以γ-Al_2O_3为载体,负载Zr OCl_2和H_2SO_4制备Zr OCl_2-H_2SO_4/γ-Al_2O_3催化剂,并用于1-丁烯齐聚反应。采用气相色谱在线分析,确定产物组成,考察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1-丁烯转化率和主产物选择性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Zr OCl_2和H_2SO_4负载质量分数为4.5%和焙烧温度50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40℃、1-丁烯液时空速2 h-1和N2分压1.4 MPa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1-丁烯转化率96.77%,产物以二聚体(C8)为主,选择性85.99%。该催化剂失活后容易再生,且催化活性良好,1-丁烯转化率92.73%,C8选择性86.73%。  相似文献   

16.
王杰  张因  郭健健  赵丽丽  赵永祥 《化工学报》2018,69(8):3452-3459
分别以ZrO2、SiO2及ZrO2-Si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含量为10%(质量分数)的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酰丙酸液相加氢性能。采用N2-物理吸附、NH3-TPD、H2-TPR、XRD、T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制备的催化剂上,乙酰丙酸先经C=O加氢生成4-羟基戊酸,后者快速脱水酯化为γ-戊内酯。Ni/ZrO2-SiO2催化剂较Ni/ZrO2与Ni/SiO2催化剂具有高的金属分散度和丰富的表面酸性中心,表现出高的C=O加氢活性以及优异的乙酰丙酸加氢合成γ-戊内酯性能。在反应温度为200℃,氢气压力4 MPa的反应条件下,乙酰丙酸的转化率达到100%,γ-戊内酯的选择性大于99.9%。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张启俭  齐平  韩丽  邵超 《工业催化》2017,25(6):19-23
二甲醚是一种理想的氢载体,可用于解决氢的储存和运输。以Pt/TiO_2为部分氧化催化剂,结合Ni/Al_2O_3重整催化剂,考察钛前驱体和焙烧温度对二甲醚部分氧化重整制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Ti(C4H9O)4为原料制备的TiO_2为金红石相,Ti(SO4)2或Ti O(OH)2为原料制备的TiO_2为锐钛矿相;以Ti(C4H9O)4为原料制备的Pt/TiO_2-E催化剂催化性能略好,转化率接近100%,H2收率约90%,表明金红石相TiO_2负载的Pt催化剂略佳;以Ti(SO4)2为原料制备的Pt/TiO_2-S催化剂500℃焙烧可获得金红石相TiO_2。与Pt/Al_2O_3催化剂相比,Pt/TiO_2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H2收率超过90%,而Pt/Al_2O_3催化剂H2收率约80%。  相似文献   

18.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ome metal oxides in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H2S in the stream containing water vapor and ammonia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mong the catalysts tested, V2O5/SiO2 and Fe2O3/SiO2 catalyst showed good conversion of H2S with very low selectivity to undesired SO2. Hydrogen sulfide could be recovered as harmless solid products (elemental sulfur and various ammonium salts), and distribution of solid products was varied with types of catalyst and compositions of reactant. XRD and FT-I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alt was mixture of ammonium–sulfur–oxygen compounds. It was noteworthy that V2O5/SiO2 catalyst produced elemental sulfur and ammonium thiosulfate, and that elemental sulfur was principal product on Fe2O3/SiO2 catalyst. Small amount of ammonium sulfate was obtained with the Fe2O3/SiO2 catalyst.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reaction path, the effects of O2/H2S ratio and concentration of NH3 and H2O are also studied with the V2O5/SiO2 cataly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