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鲁墨 《室内设计》2013,28(4):102-106
当代中国城市的历史脉络和地域文化逐渐丧失,城市建筑呈现同质化的趋势。本文以"本土设计"立意,从空间和意境两个方面对苏州博物馆新馆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全面深刻地传承了后者的风格特点,非常熨贴地嵌入了特定的建筑环境,从而延续了苏州的地域历史文化脉络。苏州博物馆新馆渗透着贝聿铭先生"中而新、苏而新"的创新理念,是一次本土设计的成功实践,为我们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建筑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绝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通用设计"是以市场性的扩大为基准,代表着现代文明的设计新趋势.在城市与建筑的设计中,既要考虑营造适合残疾人的环境,又要尽可能为所有的人提供多种选项的"通用设计"的创意,这是城市和建筑应该具备的基本使命.所以在对建筑或者环境的设计上,要将众人都按照残疾人来考虑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无障碍设计赋予的社会使命以标准化的形式——通用设计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肖波 《山西建筑》2011,37(32):31-32
针对历史建筑的空间环境问题,提出历史建筑的"场"空间,并将其推进为一种城市设计的方法,通过对"场"空间的研究及控制使得历史建筑在表达城市意象方面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以改善城市整体环境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环境设计。概括地说,"城市设计"的领域是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密切相关的,但它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承德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设计实例,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的内在关系,强调建筑要适应城市中的特定场所,建筑本身也在营造一定的场所,即以本土设计的方式表达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卢铿 《中州建设》2006,(10):6-9
我们需要从欧洲城市建设和城市文脉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出那种对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尊重。要尊重产品本土,民族,古典的传统,同时要打造一种新的城市建筑,新的中国的时代建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5)
现代城市建筑装饰设计更注重主题文化,地域文化成为重要的可选文化元素之一。在中国建筑装饰设计中,设计师要想寻求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出路,就要注重运用本土文化,尝试地域文化风格,这样可以为中国建筑装饰设计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建筑装饰设计要接受地域文化的指导,使建筑装饰设计体现出独特的、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设计风格。文章针对城市建筑装饰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该文反思了高速城市化背景下当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诸如线性代谢、食物里程冗长等问题,通过回顾城市农业、建筑整合设计与研究的历程,阐明农业与建筑结合的可实施方略,从而为缓解上述问题提供新思路。以法国SOA建筑事务所为例,分析其近年来融合城市农业要素的建筑设计实践,将事务所作品分为立体农场、农业综合体、兼农建筑和有农建筑小品四种类型,并结合具体案例解析其整合农业要素与建筑要素、探索全新建筑功能和形式的前沿设计思想,最后总结对我国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筑设计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和一座座新建筑的拔地而起,如何延续并创新本土建筑特色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20年来,西方建筑师"占领"中国高端设计市场已成为一道世界罕见的奇特风景,他们的作品以及大量跟风而上的仿制品充斥大江南北——"千城一面"与中国特色的缺失已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分形是超越传统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的观点,论述了自相似现象在自然界的普遍性,分析了当今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潮流,从而使人从更广的角度审视建筑艺术创作,以期对我们的建筑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北京规划建设》2017,(4):62-70
2017年3月11日,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办.“《为城市而设计——城市设计的十二条认知及其实践》新书发布暨城市设计学术研讨会”举行。国内知名规划和建筑设计专家,聚焦城市设计,对城市设计的“本土性”、何为“城市之美”、城市设计师应准备哪些“拐杖”三个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于2005年成功举办,自第二届双年展开创了世界双年展家族的首个"双城双年展",并更名为"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历届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均以"城市和城市化"为基本主题,它不仅关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城市的共同性问题,它还十分关注国际城市发展中具有地域差异的特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4,(11)
对于城市建设来讲,城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设计不但对城市建筑规模和建设地点进行准确的规定,同时也考虑到了建筑物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在目前的城市设计中,已经将城市空间和建筑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大中城市的建筑设计中,考虑到节约土地、提高人均居住面积等因素,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高层建筑提升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扩大了居住面积,但是却对城市空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我要在城市建筑规划中有效处理城市空间与建筑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统一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王兴田访谈     
张玮 《新建筑》2011,(1):85-87
日兴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王兴田以"博风汉骨"为建筑创作的基本思想,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博采众多异域文化之精华,探索具有时代精神的地域建筑,设计了一系列优秀的建筑作品,我们有幸对他进行了采访。一关于地域建筑新建筑杂志社(以下简称NA):我们对您提出的"博风汉骨"的理论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赵丹 《城市建筑》2012,(12):100-109
多功能城市广场我们在釜山电影中心和釜山国际电影节(BlFF)举办地的设计中融合公共空间、文娱活动,科技和建筑等元素.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标性城市景观.,安装有LED灯的屋顶作为虚拟天空.将建筑与广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多功能城市公共空间。媒体、科技。娱乐和休闲设施融合在这个提供可变和特定活动体验的开放建筑中.形成具有敏感性和可变性的流动空间.作为文化交流和转型的城市触媒。设计概念中.这一城市广场划分为多个重要区域,包括城市河谷(UrbanVaIley)、红地毯区(RedCarpetZone).星光大道(WalkofFame)和釜山电影节运河公园(BIFFCanalPark)。整个广场设施由建筑和被两个巨大屋盖遮蔽的广场元素构成.廑盖安装有电脑控制B3LED室外顶棚表面,较大的屋盖是悬挑85ma'9无柱结构.其下方是多功能的纪念园(MemorialCourt)活动广场。  相似文献   

16.
展览作品     
《新建筑》2013,(6):100-101
岩排溪村:2011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Yanpaixi Village:2011 Shenzhen&Hong Kong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Architecture岩排溪村位于湖南古丈县,村落依山而上,周边梯田环绕。梯田、渠道、浅丘层层叠叠,宛若天成。村寨安居乐业,民风淳朴,一派桃源景象。受此启迪,本次装置试图探索一种共生原型,能将一种"轻"的模式植入城乡。"轻":岩排溪村紧凑节地的聚落形态及生产与生活一体化的生存状态是一种传统自给自足的可持续方式,是真正的"轻",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是我们理解的"超轻村"的"轻"的本质内涵。"共生":设计以围合聚落形态自由组合,尽可能少地占用土地,将田园生活导入现代空间,畅想一种"可耕作"的城市空间,立体化集约空间将居住、生产、休憩、娱乐纳入一种绿色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土木建筑》2010,(9):122-122
英国某建筑社最近为委内瑞拉设计了一座垂直城市,这个设计已经入围"世界建筑日"的未来实验性项目类奖项。  相似文献   

18.
当建筑师们在反思设计理论、比较中西文化和思想体系的差异时,很少有人意识到,所有这些我们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在我们选择这一增长机制时已经被确定。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建筑设计在微观尺度上为城市"整容",但东方的"城市面孔"依然顽固地维持同西方城市巨大的差异。的确,建筑师们的设计风格影响过我们居住的城市外貌,但从来没有决定过城市的历史景观。建筑师们自大地认为是他们的个人风格决定了城市的外观,而在背后,真正决定了城市景观差异的,却是城市内在的制度基因——正是城市的制度,决定了哪种风格的建筑师会最终胜出。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部分。每一座城市中的建筑都是文化与历史的结晶,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土设计的原汁原味最能体现出当时、当地的文化,社会人文的气氛,也就是这样的建筑才是我们自己的建筑。然而,早在改革初期“洋建筑”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了。  相似文献   

20.
《新建筑》2007,(3):72-74
里士满市位于温哥华南部,从前是一个从事渔业和农业的村镇。目前已经一跃成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该建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