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廊空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珂 《室内设计》2001,(2):38-42
廊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应用中十分广泛的一种建筑空间形式。本文论述廊的概念、构成、分类特征及功能,归纳了廊空间运用的多种手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曲廊、复廊、水廊、爬山廊等园林建筑中出现独特建筑的空间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苏州的建筑创作中涌现出不少精彩的关于廊的设计实例。文章先解析廊的概念,然后分析传统园林里廊空间的特点。通过分析典型建筑实例,探讨廊空间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表达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解读现代建筑中的廊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彦杰  仲德崑 《华中建筑》2004,22(2):42-44,51
廊是比较传统的建筑物或建筑元素,但依日常用于各种类型的现代建筑中,成为建筑的亮点。从概念出发,对具体实例进行解析,总结出廊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与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下对当代中学校园廊空间所产生的影响,在大量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行为及心理的特点,提出了中学廊空间的多角度优化设计策略,以期能对今后中学建筑的设计实践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
廊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建筑、装饰中占据重要地位。廊造就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构成了生动的意境。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廊的结构形式不再受到以往工艺水平的制约,出现了许多富有时代感的设计案例。该文从廊的形态与功能出发,分析廊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延伸,探究廊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廊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手法,在各类建筑中均有出现。由于其具有易于组织交通、形成交流场所的特点,因此廊在校园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从概念出发。对廊在校园建筑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出廊在校园建筑中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7.
任晓兵 《安徽建筑》2000,7(6):51-5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往往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或者传统教学空间模式的影响,在考虑建筑的外部空间时只是简单地赋予建筑一个具有学校建筑特性的立面,而对穿越包围建筑的外部空间缺乏深入的研究。致使教学建筑的外部空间单调乏味。按照鲁夫.阿恩海姆的图底学说的说法,建筑物是“阳形”,建筑外部外间是“阴形”,二者呈现出一种互余、互补或互逆的关系;彭一刚在《建筑空间组合论》一书中则把建筑实体和它的外部空间比作铸造业中的砂型(模子)与铸件,两者互为镶嵌,非此即彼。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建筑物本身密切联系,外部空间是建筑物实体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廊庑,副阶比较常见,它虽然不是主要的单体建筑,但在某种场合下又不可少,成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就廊的建筑形制而言,廊可分为附属性廊和独立性廊两种,附属性廊是以主体建筑(如宫殿楼阁院落),为依托而建设,这类廊又称廊庑,副阶,两廊或周围廊,多建在宫殿,官邸,院中,独立性廊是独立于其它主全建筑之外,自成体系的廊,如半面廊,两面廊,凌空廊等,这种廊子多建于园林,名胜中,其主要功能是为造景或得景而造。  相似文献   

9.
反思以往的建筑可译论的局限性,指出在汉语解释视域中表达建筑元类型概念的"廊"是独特的语言现象,提出实现"廊"的可译,从而确立廊为普适性建筑空间类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的外部空间对研究闽南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热带亚热带环境下的城市外部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埕与骑楼两种外部空间的分析,从功能形态、产生背景等方面阐述了埕与骑楼从最初的单体间的过渡空间到组合形成大埕、骑楼街区等外部公共空间的过程,以及两者对闽南传统建筑单体外部空间影响和由此产生的城市外部空间的变化,希望通过研究完善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在闽南近现代建筑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握代表地域性的骑楼在再次地域化的进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而对闽南地区外部空间的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加快绿色建筑步伐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燕 《山西建筑》2007,33(10):80-81
指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背景,讨论了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智能建筑、贵族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异同,以及未来实施绿色建筑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几方面工作,以加快节能和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建筑成为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绿色供应链全寿命周期角度构建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结构模型,并建立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装配式绿色供应链进行全寿命分析,应用层次聚类-TOPSIS 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识别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的关键节点问题,为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同时针对装配式绿色供应链关键环节运作问题提出建议,实现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全寿命周期绿色可持续管理,促进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建筑隔震改造加固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总结了国外利用隔震技术对既有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工程应用情况,其特点是:1.隔震改造的多为多层房屋;2.仅美国和日本在高层房屋的改造中应用了隔震技术;3.隔震改造的结构形式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石砌体结构、木结构等各种形式;4.以基底隔震为主,也有中间层隔震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对峨眉山市区及周边村镇房屋进行应急排查.该地区大部分房屋基本为砖混、砖木结构及底框结构,震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受损.其中,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新修的房屋,此次地震中抗震性能很好.文章就所排查房屋的震害特点及震害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震后加固及后期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素:来自建筑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研究在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影响因素,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了24个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子,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5个关键因素:绿色建筑的成本、绿色建筑的识别、绿色建筑的政策体制、社会的绿色需求环境、绿色建筑的专业机构及管理。进一步分析显示,绿色建筑的成本对绿色建筑推广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促进既有高耗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和改造。本文在对上海市7处机关办公建筑用能结构和能耗特点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机关办公建筑常见的能耗症结和节能潜力,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雷冰 《山西建筑》2011,37(33):14-15
对我国高校老建筑进行了定位分析,在总结老建筑本身存在问题的前提下,通过老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观点,提出了高校老建筑的改造策略,包括更新改造策略、再利用改造策略和生态改造策略,以使老建筑满足学校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大批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建筑物的高度与日俱增,大批高层群数同时施工,场地狭小,给建筑物的垂准测量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如何有效的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在此从测量及施工方法方面对进一步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汶川地震灾害看钢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建筑的倒塌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这次地震中学校和医院建筑的震害情况,然后介绍了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历史震害特征以及可用于改进钢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并对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关于"大震不倒验算"的条文提出了修改建议。最后,建议应推广钢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尤其是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建筑应采用钢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嘉庚建筑、台湾建筑以及闽南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台湾建筑风格来源于闽南建筑,是闽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嘉庚楼群建筑形成和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嘉庚楼群是闽南建筑的升华。综上所述,台湾传统建筑和嘉庚建筑均来源于闽南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建筑均在闽南建筑的基础上均有着各自的细节发展变化,呈现出你中我,我中有你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