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海华  王永宁  吴昌  郭新刚 《电镀与涂饰》2014,(12):503-505,543
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在316不锈钢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硬黑铬镀层。研究了该硬黑铬镀层的外观、组成、硬度、耐蚀和耐磨性。结果表明,该新型硬黑铬镀层呈靓丽的枪黑色,镀层组成为Cr 73.62%、O 15.05%及C 11.33%,具有优良的耐蚀、耐磨性及与基体良好的结合力,耐250°C的高温,表面硬度高达1 400 HV,是理想的装饰性镀层。  相似文献   

2.
针对9Cr18不锈钢的耐磨需求,选用硬铬镀层、Ni-P化学镀层、Ni-c BN/h BN复合镀层等3种镀层,通过扫描电镜、划痕法、球盘磨损试验等研究了其在微观结构、结合力、常温及高温耐磨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镀层的硬度均可达800 HV以上,但Ni-c BN/h BN复合镀层的硬度略高;经过预镀镍处理后Ni-c BN/h BN复合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高达68 MPa,但硬铬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较差;Ni-P化学镀层和Ni-c BN/h BN复合镀层在常温下的耐磨性相当,但Ni-c BN/h BN复合镀层在200℃下的耐磨性略优;硬铬镀层在摩擦应力作用下涂层出现明显剥落、黏着磨损严重,耐磨性较差。Ni-c BN/h BN复合镀层更宜选作9Cr18不锈钢表面的耐磨镀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缓核电蒸汽发生器690合金换热管外表面的磨损,提出在管道外表面电镀硬铬.分析了硬铬层的微观形貌、硬度和结合力.结果显示,电镀铬层的维氏硬度可达700~1100 HV(试验力0.2452 N),远远高于690合金的硬度.但电镀铬层脆性大,表面容易出现裂纹,无法进行镀后加工变形,镀层厚度均匀性也暂时无法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种特殊要求,需在φ12mm不锈钢1Cr18NiqTi球上电镀0.4mm厚度的硬铬镀层.由于采用挂镀,于是就提出下列问题:1如何保证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2 如何保证椭圆度和挂具遮挡不影响质量. 不锈钢基体与硬铬间的结合力是可以解决的.加强前处理,去油,去氧化膜,充分阴极活化.使阴极释放的原子态氢充分还原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再进行电镀,镀层质量就可以得到保证.但是,镀铬挂具遮挡的那个部位,镀层薄或者镀不上;无论怎样注重电力线均匀分布,也易产生椭圆度.我们是这样分析它:为使挂具遮挡处镀层厚度与其它部分不至相差太多,也为使钢球电镀不产生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Mo-P化学镀层,并对其微观形貌、表面成分、晶相结构、耐蚀性、硬度、耐高温性及结合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Ni-Mo-P化学镀层为散开或团聚的颗粒状结构;Ni-Mo-P化学镀层中的主要元素为Ni和Mo,还有少量的P,Mo的析出抑制了P的析出;Ni-Mo-P化学镀层的耐蚀性、硬度和耐高温性均比Ni-P化学镀层的好。  相似文献   

6.
国内煤矿机械设备常采用镀铬的方法来提高工件表面的耐磨性,本文在27SiMn钢基体上制备了W-Ni-Fe合金镀层和硬铬镀层,利用显微硬度计、厚度仪等测试了硬铬和镍-铁-钨合金两种镀层的硬度、厚度,并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两种镀层的耐磨性能并分析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和试验条件下,热处理后的W-Ni-Fe合金镀层硬度不亚于硬铬镀层,且在一定载荷范围内,其耐磨性能优于硬铬镀层。  相似文献   

7.
1 前言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 ,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代柴油机更多采用性能良好的铝合金汽缸和薄壁钢质汽缸套。对于这种汽缸、汽缸套的耐磨性能的改善 ,通常采用电镀硬铬工艺。2 硬铬镀层的特性2 .1 硬铬镀层的性能硬铬镀层具有独特的综合性能 ,极高的硬度、优良的结合力和耐蚀性及其耐擦伤和低摩擦系数。2 .1.1 硬度、耐磨性及其相应关系镀铬层具有最高的硬度 ,通常镀铬层维氏硬度可达Hv75 0~ 10 5 0 ,比铸造铬的硬度更高。这是由于它的组织成分决定的。实验表明 ,随着镀层中氧含量增加 ,镀铬层的硬度也相应…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硬铬镀层的结合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处和实践上总结了提高硬铬镀层结合力的方法。笔者认为因为在镀铬层的结合力试验中,镀铬层的剥离不仅可能发生在基体金属和镀层的界面上,也可能由于镀层本身的破坏所产生,或者二者同时发生。因此影响镀铬层的结合的因素就不只是来自镀前的基体准备方面,而且必须考虑影响镀铬层“内部结合力(镀层强度)的一切电镀因素。本文阐明了基体金属材料,镀前加工方法、镀液中的杂质、操作条件以及镀铬过程的工艺操作方法对镀铬层结合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硬铬镀层结合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0 前言 2Cr13不锈钢纺机用梳片镀铬,主要是为提高硬度、耐磨性及表面光滑度.如按一般钢铁件的电镀工艺,不能获得良好质量的铬镀层.实践证明:在合理的前处理条件下,镀铬层与不锈钢基体结合力取决于小电流活化,且影响工艺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高结合力的致密金刚石薄膜,采用磁控溅射制备了不同Si含量Cr/Cr-Si薄膜为过渡层,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金刚石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Raman光谱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含量为12.7%(摩尔分数)时,Cr-Si层由Cr(Si)固溶体组成,Fe原子向外扩散速率降低,金刚石薄膜致密且与不锈钢之间的附着力优异。  相似文献   

11.
铝及其合金镀硬铬工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叙述了在铝及其合金化学镀镍—磷基础上电镀硬铬工艺所获得的镀层有更好的结合力,耐磨性及抗冲击性能。利用化学镀Ni—P合金层与铝基有较好结合力及Ni—P合金层均匀、无孔的特点,通过控制Ni—P合金层的厚度,可以在其上获得理想的电镀硬铬镀层。  相似文献   

12.
在2A12铝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Ni-SiO_2-MoS_2复合镀层,拟对铝合金零件进行表面强化。测试了镀层的形貌、成分及结合力,观察了基体与镀层表面的硬度压痕和磨损面形貌,并比较了基体与镀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镀层表面比较平整,无孔洞等缺陷,镀层中Ni、Si和Mo的质量比为92.23∶7.08∶0.69。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牢固。镀层表面的硬度压痕较浅,其显微硬度在4 736~5 137MPa范围内,显微硬度是基体的10倍以上。镀层具有较好的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以TiN为中间层,采用离子镀技术在316不锈钢表壳体表面制备1N14色镀金层。介绍了1N14色镀金层的制备工艺和原理。测试了1N14色镀金层的厚度及耐磨、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该离子镀金技术制备的1N14色镀金层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蚀性能以及强的结合力,镀层厚度仅0.10~0.20μm,极大地节省了金用量。该离子镀技术环境友好,镀金层纯度高、致密性好、厚度均一,是传统水镀金的理想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A-100高强钢基体上脉冲电镀硬铬,对各种工艺参数制备的铬层的微观形貌、镀层厚度及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参数制备的铬层显微硬度均大于700HV,制备出无裂纹铬层的工艺参数为Jκ=50A/dm2、θ=75s、γ=0.8,最优参数下制备的铬层υ约为10μm/h,一个脉冲周期沉积无裂纹铬层的δ范围为0.23~0.27μm。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上镀硬铬的表观及断面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二次浸锌法和磷酸阳极氧化法,在铝合金上镀铬,得到了结合力良好,外观平整光滑的镀铬层,并对镀层的硬度和耐磨必进行了测试,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背散射电子像,观察了二次浸锌法和磷酸阳极氧化法所得铬镀层的表面形貌及断面形貌,考察铝合金基体与铬镀层之间的结合状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在316不锈钢表面制备TiN层和Au层,TiN层的厚度分别为0.620μm、0.997μm和1.389μm,反应沉积时间分别为60min、100min和140min,Au层的厚度均为0.13μm左右。测试了镀金层的镀层表面形貌、色泽、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镀膜的反应沉积时间不同时,镀层表面均较致密,中间层TiN层的厚度对颜色没有明显的影响,镀层的耐腐蚀性和耐摩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将Si3N4纳米粒子加入电镀镍的基础镀液中,在碳钢上制备了Ni–Si3N4复合镀层。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复合镀层的表面晶粒细小致密。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镀层表面以Ni元素为主,且含有少量的Si和N。随着镀液中纳米Si3N4粒子含量的增加,镀层的显微硬度升高。热震法和划痕法实验表明,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小锈钢的耐磨性和硬度,常常采取镀硬铬工艺。由于不锈钢表面存在着一层薄而透明的牢固氧化膜,它将直接影响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因此,不能采取与碳钢镀硬铬相同的工艺。我厂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产品——腈纶纺丝机中复式加热器结合件(见图1),不仅要求镀层细致、均匀、结合力强、孔隙率低,而且要求其硬度达到HV1000,特别是底部焊接处,基本上为直角(肓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弧离子镀与离子束辅助磁控溅射复合工艺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手表装饰用类金刚石(DLC)梯度薄膜(Cr–WC–DLC),研究了薄膜的外观、组成、硬度、耐蚀性、耐磨性、防刮花性能及结合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的DLC梯度薄膜呈亮黑色且均匀一致,硬度达28GPa,sp~3结构含量约53%,具有优良的结合强度和耐蚀、耐磨、防刮花性能,是理想的手表用装饰性膜层。  相似文献   

20.
加入含铬量为13~15%,含镍量为9~20%和少量钛、硅、铝、钨、钼等元素的铬镍不锈钢,因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故在机械、化工、宇航、电子、核能等工业上广泛应用。常用的不锈钢牌号有1Cr18Ni9,1Cr18Ni9Ti,Cr14Ni14,1Cr18Ni11 SiAlTi,Cr25Ni20等。为提高不锈钢的耐磨性和硬度,除采用冷作硬化外,常需镀铬;也有为提高双层薄壁高压容器、离心泵叶轮与钎焊质量而需镀镍。由于铬镍不锈钢中含铬和镍量较高,经焊接或热处理后,表面产生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若采用常规的镀前处理方法,因不易去净其氧化膜,而不能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层。本文根据生产实践,作一探讨,供电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