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精确微差延时及逐孔起爆技术在爆破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研究不同岩性的合理孔间及排间微差间隔时间,并利用高精度雷管逐孔起爆新技术,可有效地控制爆堆形状和破碎块度,改善爆破质量,降低采矿总体成本。  相似文献   

2.
铜山口铜矿露天原采用"V"字形微差挤压爆破,存在爆破地震较强、大块率较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调整起爆方式为逐孔起爆。根据半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了合理的孔间、排间微差间隔时间,为选择合适的延期雷管及搭建逐孔起爆网络提供了依据。爆破实践表明,应用逐孔爆破技术有利于提高爆破质量和降低爆破震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逐孔起爆技术及其现状,提出了利用普通毫秒导爆管雷管替代高精度进口雷管实现逐孔起爆技术的方法。通过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普通毫秒导爆管雷管实现的逐孔起爆技术对解决工程实际中爆破质量及爆破震动危害问题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小爆破振动对矿区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露天矿山开采爆破正逐步采用毫秒延时高精度导爆管雷管起爆方法。结合龙华煤矿剥离爆破工程监测,运用Matlab软件,对爆破振动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比了运用毫秒延时高精度导爆管雷管和普通秒延时导爆管雷管两种起爆方法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与持续时间的规律。研究表明:运用高精度导爆管雷管的毫秒延时爆破和普通秒延时爆破相比,振动强度大幅降低,振动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且降振效果随爆心距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房泽法 《矿冶工程》2002,22(2):34-36
讨论了并-串联单孔单响微差爆破网络的约束条件, 探讨了雷管起爆误差对这种爆破网络的影响, 指出采用国产导爆管雷管的起爆误差波动范围太大。欲达到单孔单响目的, 每排最多不能超过3 孔。指出了必须选择雷管段位组合和提高微差导爆管雷管的产品精度。  相似文献   

6.
复杂爆区逐孔起爆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逐孔爆破技术以高强度、高精度导爆管毫秒雷管为起爆及传爆元件进行起爆网络设计,是实现单孔孔间微差起爆的一种先进爆破技术。本文介绍了逐孔起爆技术的作用原理和起爆工艺,以及该技术在地质条件复杂,形状不规则复杂爆区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7.
徐连生 《金属矿山》2004,(8):29-31,34
大孤山铁矿采用高精度导爆管雷管起爆系统与原普通雷管起爆系统进行了工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爆破参数及炸药单耗不变时,借助计算机辅助爆破设计及逐孔起爆爆破技术,爆破震动降低50%~60%,根块率降低约50%,爆堆前冲控制在10~18m范围内,降低了爆破对生产的影响,取得了较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精度雷管的微差爆破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微差爆破的原理,阐述了高精度雷管的性能,并与普通雷管进行了延期时间与误差比较。在兰尖铁矿用高精度雷管进行了孔内孔间微差爆破试验,爆破震动测试数据表明,在露天矿采场生产爆破中,使用高精度雷管进行孔内孔间微差爆破,能取得好的降震效果和爆破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朋飞  金鹏  杨翎  马立飞 《金属矿山》2018,47(12):56-60
针对光面爆破后的边坡光滑稳定及爆破后石料破碎块度均匀的要求,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路堑开挖爆破工程为背景,对比测试了电子雷管和导爆管雷管的延时精度,并进行了电子雷管并联起爆网络和导爆管雷管复式起爆网络的光面爆破试验,比较2种雷管爆破后的石料块度,研究了电子雷管在光面爆破及石料块度控制方面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电子雷管延期时间的标准差、极差和延时误差均比导爆管雷管小,延期性能优于导爆管雷管。采用电子雷管进行光面爆破,爆破后的边坡表面平整,光爆孔清晰,效果好,且爆破得到的石料块度大部分集中在10~450 mm,块度均匀,能较好地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地下矿山实例 ,介绍了矿柱回采与空区处理大爆破的设计方法 ,并根据地下矿一般微差雷管段别数不多的特点 ,提出了采用导爆管微差雷管→导爆索→导爆管微差雷管→初始引爆火雷管的孔内和孔外相结合的接力式微差延时起爆系统 ;同时对矿区爆破安全校核方法 ,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论文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结合现场生产的实际 ,介绍了炮采工作面允许一次起爆炮眼数量的计算方法 ,同时以赵坡煤矿 12 30 5回采工作面为例 ,对其允许一次起爆炮眼的最大数量进行了科学计算 ,改变了过去一次只放 2m的放炮方法 ,使放炮节奏提高到2min放 5m ,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减轻了放炮工的劳动强度。此结论对于安排生产工序、科学指导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一起由于电容式起爆器故障,导致爆破网路发生早爆事故,通过对起爆器的检查找到了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使用起爆器的几点注意事项.对工业现场使用电容式起爆器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榆-神-府矿区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长壁炮采工作面逐步替代房柱式采煤方法,提高了矿井生产能力,也使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实际工作中,爆破效率不高限制了矿井生产水平的提高。根据在杨伙盘煤矿的生产实践,提出长壁采煤工作面一次起爆炮眼数量计算方法,能合理计算起爆炮眼数量,以提高正规循环率,对榆-神-府矿区煤矿生产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钻孔孔径产生裂隙区范围的大小对炸药能量均衡分布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5 m台阶,3.5 m×4.5 m梅花形布孔,加2.5 m套孔爆破后出现2 m以上超大块的原因;通过孔网参数、钻孔孔径、爆破网络延期时间之间的合理搭配,解决了低台阶、小孔网参数爆破时的超大块、根底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新集三矿在岩石巷道掘进施工中 ,应用定向断裂爆破技术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 ,增加巷道的稳定性 ,使光爆喷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赛尔爆破优化软件特点、功能、爆破效果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爆破机理的回弹假说与蓄能爆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国  段海峰 《中国矿业》2007,16(12):86-89
露天爆破过程中的偶然发现,使我们对传统的预裂爆破机理产生怀疑。实验结果显示,即使没有应力波和爆炸气体的存在,也同样可以实现预裂效果。本文在三个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建立了单排孔齐发爆破两炮孔间岩石应力状态模型,提出了爆破机理的回弹假说,并依此设计了一种以缓冲孔为动力源的邻近边帮控制爆破方式——蓄能爆破。回弹假说认为,当蓄能孔刚好处于缓冲孔的回弹位移区内时,回弹位移区的岩石在主动位移区前移腾出空间后,将储存的弹性变形能释放,产生垂直于炮孔连心面上的拉力,这个拉伸力是使岩石产生裂缝的动力源。由于动力源和成缝机理各不相同,蓄能爆破是有别于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的一种全新的邻近边坡控制爆破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不耦合系数下切缝药包的爆后损伤破坏特征,以有机玻璃为试验材料,对不耦合系数1.33、1.67、2.00、2.33、2.67的切缝药包爆破损伤破坏进行分析。基于分形理论中计盒维数的原理,编写MATLAB程序分别计算5种不耦合系数下切缝药包在切缝方向以及垂直切缝方向爆生裂纹的分形维数。对爆后裂纹长度以及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在试验选取的不耦合系数范围内,切缝方向裂纹的分形维数显著大于垂直切缝方向的分形维数,切缝药包对于爆生裂纹扩展方向的控制具有明显效果;②在试验选取的不耦合系数中存在最佳不耦合系数1.67,在该不耦合系数下切缝方向爆生裂纹分形维数达到最大值,裂纹长度最大,爆破损伤破坏的定向控制效果最佳;③在不耦合系数大于1.67后,随着切缝药包不耦合系数的逐渐增大,切缝方向的裂纹扩展长度逐渐变短。  相似文献   

20.
深凹露天矿山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爆破产生的炮烟扩散稀释较为困难,严重危害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基于实际矿山构建了深凹露天矿山的二维物理及数学模型,采用非稳态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爆破位置下,深凹露天矿山采坑内爆破炮烟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爆破位置下,露天采坑内均出现复环流,爆破点位置是影响露天采坑内风流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露天采坑内的炮烟最高浓度均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但下降的速率逐步减小,呈现三个阶段的下降趋势;爆破位置位于背风侧时露天采坑内的炮烟最高浓度和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远高于迎风侧三个爆破位置;随着背风侧爆破点距采坑底部距离的减小,炮烟最高浓度及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先降低后增加,炮烟最高浓度及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随着迎风侧爆破位置距采坑底部距离的减小而增加。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深凹露天矿山企业合理组织爆破后的生产作业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