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老城区作为记载着“城市文化”的卷档,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与积淀,是城市的核心组成,体现城市独特的文化个性,弥足珍贵。建瓯市作为“八闽第一府”和首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瓯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践的总结,探索老城区在详细规划阶段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编制策略,以期更好地在老城更新建设中指导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结合连江县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探讨县级老城控规的核心控制内容与保护措施。从老城人口疏散、风貌管控、指标控制、公共资源标准化和均等化等方面,分析了老城现状,并总结了相应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3.
广德县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老城区保护更新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从老城区存在的典型"老城病"、用地权属复杂、整体环境较差、特色不明显等方面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自身特点和现状出发、结合城市设计、分区分类规划、采用灵活的指标控制等方面的策略,更加有效地指导老城的保护与更新的管理和实施。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5,(1)
老城区作为城市的发源地,承载着城市的变迁历史与文脉。然而,很多未被列入各级保护体系的老城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逐渐衰落。以陕西省彬县老城开元寺片区规划为例,运用类型学理论对历史地段中的传统空间和文化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保护传统空间形态、剔除杂乱无序肌理、融入现代功能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对列入更新改造历史地段中残存的传统空间碎片的历史信息进行整理挖掘,保护其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实现对历史地段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性重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县城老城区开始出现街道狭窄、建筑老旧、配套功能不齐等诸多滞后情况,亟须通过老城更新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完善配套服务、彰显城市特色。在引导、控制、开发老城区工作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直接的依据。文章结合霞浦县松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对霞浦县老城区现状情况摸底和上位规划分析和衔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老城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更新改造的策略。通过提出整体改造要求,找出更新改造的重点单元等,从多方面提出具体方案和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城市的发展已经从快速化、规模化的扩张时期进入存量化、精细化的更新时代,老城区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源点,有着众多的历史记忆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老城区的保护与更新作为城市化进程新的增长点,已成为持续而有影响力的课题。文章以广德老城区为例,从保护地方文化、展现特色风貌的视角入手,通过现场探勘、文献查阅、部门座谈、居民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把握老城区特征,剖析核心问题,了解民生诉求,重点关注老城区在建设进程中保护与更新之间的矛盾,对广德老城区的历史溯源、商业地位和风貌特色等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梳理,对老城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出系统性改造模式。同时,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并充实宏观规划的要求,对具体街区的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引;通过城市设计手段构建广德老城区整体的保护与发展的引导内容并提出保护与整治措施,为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抓手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历史老城区内的公共建筑改造升级项目较一般建筑项目更为复杂,本文基于当涂老年大学综合教学楼的设计实践,在建筑空间共享、功能划分、布局统一的规划要求之上,对该老年大学进行了规划设计。最终使传统建筑意向的老年大学新综合教学楼与周围改造之后的保留建筑共同形成了具有古城风貌的代表性建筑群,对历史老城结构与环境特征的彰显有着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谈及的"边缘化"历史城区主要是指历史悠久,但现状损毁严重、历史遗存较少,没有被纳入各级保护体系之中并严重衰落亟待更新的老城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由于历史遗存已经不多而被认为保护价值不高,并纳入到整体改造之列,致使中国大量类似的老城区由于疏于保护而迅速消失。本文从抢救这些濒临消失的历史城区的角度出发,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希望通过笔者所做的山东省无棣老城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实践的探索总结,对类似地区的复兴实践提供启示,使更多的历史城区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老城区作为城市最早的建成区,既是城市中心,也是城市历史的发源地,拥有独特的街道格局和历史风貌。但老城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不足,城市更新难度大,未来发展应致力于城市品质和人文魅力的提升。想要保持老城区的特色,提升老城区的城市品质,引导老城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就必须从指导城市建设的控规开始入手。本文通过《安溪县城旧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践,通过挖掘安溪县城旧城片区的特色,梳理旧城片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城市品质提升的老城控规编制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东城区针对"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探索编制了13个指导性文件,形成了覆盖风貌保护、园林绿化、广告牌匾、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的一套导则体系。导则体系的建立,成为指导环境治理与提升的重要依据,在注重保护老城风貌的同时,使设计有章可循。为下一步配合北京新总规做好片区城市设计奠定基础,实现老城整体复兴。  相似文献   

11.
王景慧 《城市规划》2011,35(12):9-12
1982年我国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初衷就是设立一项保护措施,从城市角度保护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与城市行政管辖有关的历史文化概念,它的保护范围和具体内容在保护规划中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规划范围应该一致,重点是中心城区的规划。从城市历史文化内在联系的角度遴选保护内容,确定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山-水-城”理念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城市地区快速蔓延,文化遗产遭受冲击,历史特色逐渐丧失。本文回归中国传统城市营造理念,提炼出"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格局特色,并从文化、功能、审美三个角度对这一特色进行解读,建构"山-水-城"理念的解读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多尺度"山-水-城"空间单元概念,提出构建区域层面艺术骨架、维育城市层面景系、塑造景点层面场所精神等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价值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哈尔滨名城保护的工作思路,并通过超前规划、加强管理、领导重视、健全法规、加强宣传、开展交流等几个方面对名城保护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王树声 《城市规划》2019,43(1):50-57
中国具有优秀的城市规划传统,这是构建中国特色规划理论体系的历史根基,因而在现代语境中揭示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现代意义就成为关键环节。本文在挖掘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从结合自然山水的城市规划、城市人文空间规划、城市古迹保护与文化传承、经济繁盛时期的城市规划等四个方面去认识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现代意义。中国城市规划强调城市与自然山水环境的整体关系,善于从山水之巧中建立城市秩序的基准;重视人文空间结构的设计,重视规划在"人心"凝聚、文化理想振励和历史精神传承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强调新空间要秉持原本秩序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丽江古城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特色以及延续与发展的综合价值。丽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充分体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艺术、宗教、文化价值 ,其建筑与城市环境是纳西族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构成了东巴文化体系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设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 《城市规划》2011,35(1):46-53
通过回顾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创设的历程,梳理国家和地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法规建设状况,探讨名城保护规划法规体系的不足,参照英国遗产保护与城乡规划高度融合的制度体系、意大利历史中心区和景观环境整体保护的实践经验,提出适应我国名城名镇名村历史环境整体保护要求、完善城乡规划法规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改造规划项目为例,对岭南旧城的水乡形态及商住共享的传统街区格局,提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设计理念,使旧城的历史街区改造不仅停留在保护层面上,还能通过功能空间的再利用,从保护型改造模式转向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传承为目的的发展型改造模式,从中探讨岭南旧城历史街区的改造复兴之道。  相似文献   

18.
姜崇洲  王彤 《城市规划》2002,26(12):33-40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强调产权明晰与节省交易费用的市场化发展为主导 ,但同时需要强化与完善城市规划的法律管制地位。通过深入分析美国区划使土地使用外部效果的内在化方法 ,指出有效实施区划的基础是产权明晰与公众参与。而中国城市土地具有产权界定不清楚、缺乏明确的人格化代表、产权边界模糊、可转让性上残缺等产权残缺特点。残缺产权产生寻租 ,增大了产权市场化的阻力。因此 ,土地产权改革是城市规划有效的根本。促进产权明晰的规划管制改革首先必须明确经济发展、产权明晰与规划管制的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我国的城市规划要牢牢树立产权地块的法律意识、保护产权、正视赔偿、配合城乡土地产权与物权的改革。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界广泛推崇的法定图则具有很好的促进产权明晰的作用。“产权明晰、区划控制、加强法治、经营城市”是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水平与绩效的前提。已经成为的社会热点的“城中村”问题 ,也有赖于通过产权改革、市场机制与规划管制的结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旧城社区弱势居住群体与居住质量改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晓鸣 《城市规划》2003,27(12):24-29,34
采用社会学、经济学和住区规划综合研究方法 ,研究了城市社区弱势居住群体的概念及特征 ,讨论了旧城社区阶层化演变进程 ;分析了旧城社区阶层化动力机制 ;对旧城社区如寿里居住状况和居民改善意愿进行了实态调查 ,提出了以经济能力、居住条件和社区服务改善为重点的旧城社区弱势居住群体居住质量改善领域 ,建立了基于住房社会保障、旧城更新改造和社区建设管理发展目标的我国旧城社区弱势居住群体居住质量可持续改善系统  相似文献   

20.
吴强 《城市规划》2007,31(5):93-96
以安徽东至尧渡老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为例,在基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的设计上,认为文化遗产的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在本质上都是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空间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源的文化解读,文化遗产的历史空间保护,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设计战略层面的把握与空间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