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居住隔离——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居住隔离的社会经济背景,并以上海为例,从多层次的住宅供应体系、居住隔离的空间分布、居住隔离的外部表征三方面对其加以考察,重点描述居住隔离的空间特征。最后指出,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遏制居住隔离现象是我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从保障性住房建设角度对大型居住社区规划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推进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宅建设已成为应对城市住房问题的"上海模式",是政府主导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主要以国有开发企业为建设主体具体实施。通过对松江泗泾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过程的回顾,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程序两方面分析了大型居住社区规划编制与实施的互动关系,并由此提出优化规划编制过程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居住区建设与民生紧密联系,同一社区不同阶层的居民混合居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拉大,居住空间逐渐显现出了分化与隔离的状态。这种分化与隔离带来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阶层之间矛盾加深等问题。在我国现行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隔离现象的凸显,"社会混合"被确立为法国城市政策的重要原则。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混合的涵义以及争议,进而以2000年颁布的《社会团结与城市更新法》和2003年开始的"国家城市更新计划"为例,分析了社会混合原则在法国城市政策中的实施方式,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总体来说,这些政策促进了法国社会住房在城市空间上的均衡分布,并且有效阻止了部分街区的衰败趋势。但一些实证研究也暴露了其问题,包括贫困人口异地再集中、新居民融入程度不一、原有居民的异议等,引发了对于社会混合实施方式的探讨和改进。最后,本文在总结法国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如何应对居住分异以及社会隔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法国社会住宅系统创立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二战后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以政府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刺激,通过公私舍作的方式建设管理社会住宅的系统。社会住宅系统起到了解决贫困人1:2居住问题,缓解社会矛盾,调控房地产市场等多种作用。但社会住宅空间分布集中,建设规模偏大等原因,造成了1980年代以来法国严重的居住隔离问题。2000年以后,法国确立了通过社会住宅的重新分布实现社会混和的战略目标。文章通过对法国社会住宅政策演变历程的回顾,总结出它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应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扩大融资方式,建立以租赁为主的保障性住房系统,并以此调控厉地产市场;同时注意通过综合规划,防止居住隔离现象进一步加剧,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法国社会住宅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固社会住宅系统创立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二战后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以政府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刺激,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建设管理社会住宅的系统.社会住宅系统起到了解决贫困人口居住问题,缓解社会矛盾,调控房地产市场等多种作用.但社会住宅空间分布集中,建设规模偏大等原因,造成了1980年代以来法国严重的居住隔离问题.2000年以后,法国确立了通过社会住宅的重新分布实现社会混和的战略目标.文章通过对法国社会住宅政策演变历程的回顾,总结出它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应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扩大融资方式,建立以租赁为主的保障性住房系统,并以此调控房地产市场;同时注意通过综合规划,防止居住隔离现象进一步加剧,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1950至1970年代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法国在城市边缘和郊区进行了以大型住区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社会住房建设,虽然有效缓解了战争破坏和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短缺,却因廉租性社会住房在城市特定地区的大量集聚,以及大型住区本身存在的选址远离中心、建筑形式单调、空间尺度夸张、建设质量低下、设施配套缺失等不足,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引发了居住空间的社会分化现象,并在1980年代随城市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而不断加剧,迫使法国城市不得不从社会、经济、环境、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实施一系列城市政策和项目计划,对其进行综合整治和更新改造,以抵制社会排斥,鼓励社会混合,促进城市整体和谐发展。文章通过梳理法国社会住房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社会住房的建设发展,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旨在为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城市的社会住房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型居住社区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公共住房项目,将聚集大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质性的低收入人群。而上海松江佘山北21丘大型居住社区基地比邻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周围被大量的已建成别墅区包围。整合社会融合的理论框架,梳理基地周边复杂的城乡关系,并研究了未来居住人群的社区构成,提出了实现"社区融合,社会融合"的规划相应策略,力求实现佘北21丘大型居住社区内部融合、内外部融合,创建大型和谐居住区。  相似文献   

9.
邵甬 《城市规划》2011,35(10):86-92,96
20世纪下半叶,法国历史城区面临严重衰退:常住人口持续下降,空置住宅比例增加,社会隔离现象严重。1975年法国实施的住房政策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混合,提升经济活力,在历史城市复兴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值得中国历史城市借鉴。本文解析了该政策的背景、特征以及效用,提出了值得借鉴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许勇铁 《福建建筑》2012,(11):1-2,7
保障房建设要注意避免低收入群体过度集聚、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而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通过对洋塘居住区的建设采用"混居"组合方式的研究,探索各种阶层的人群在社区内混合居住、资源共享、和谐相处,同时每个小区又有各自的定位从而适合不同阶层的居民。这种基于混居理念的建设方式可以改善保障性住房的居住人群与社会隔离现象,从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住区规划与大城市住宅层数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当前住宅层数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住区规划的影响为依据,进一步说明住宅层数与住区规划的相互关联,并通过对不同类型居住形式的比较,探索大城市住宅层数发展的策略--即通过对中高层住宅进行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中高层住宅在中国大城市中的发展前景,并以此为前提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住区规划与住宅层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住区规划与大城市住宅层数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前住宅层数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住区规划的影响为依据 ,进一步说明住宅层数与住区规划的相互关联 ,并通过对不同类型居住形式的比较 ,探索大城市住宅层数发展的策略———即通过对中高层住宅进行的可行性研究 ,论证中高层住宅在中国大城市中的发展前景 ,并以此为前提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住区规划与住宅层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欧美城市居住混居的理论、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贫富差距带来日益明显的居住空间分化,社会群体空间分异居问题成为当前政府、社会和城市居民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居住分化问题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而欧美国家近年已经开始倡导采取住房混合战略以实现混居格局。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分析了欧美国家城市近年来的居住分化与混居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评述。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住房体系和住房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英国的住房体系和住房状况,并对过去一个多世纪英国的住房政策进行了概括性的回顾和分析。作为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英国的住房发展经历和住房政策更能引起反思。英国政府对住房市场的干预,以及在住房建设发展和住房保障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中国大都市中日益显著的居住隔离现象,对于住房选择的干预越来越依赖市场,而现有住房政策、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忽视了住房和社区的社会意义,应当在住房发展中让不同收入阶层、不同类型家庭在社区和邻里层面混合居住,享有同等的社会资源,使社会各阶层在城市空间层面上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减轻由于居住空间分异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这一理想的实现必须依靠适度正确的制度干预。通过介绍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城市混合式住区发展的经验,引发更多从政策和实践等各个层面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分别建立开发商开发行为模型、地方政府开发行为模型、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模型和住房消费和投资行为模型,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发现:在快速城镇化条件下,如果政府不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加快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必然导致商品住房的大量开发和房价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评析与建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流通与消费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以销定产;同时考虑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和对住区生活环境的要求,合理选择建设区位和确定销售价格,实现国家提出的加快住房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目标。本文就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在危机后的经济刺激政策背景下,中国城镇住房走出了一条充满争议的发展轨迹。住房保障在思路上日益明晰,实施上也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地方政府积极性总体不高,离计划目标仍有距离。住房市场在调控政策刺激下V型反弹,为宏观经济"保增长"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复现,令住房的使用需求进一步被投资需求所挤压。展望未来,构建一个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迫在眉睫,而积极发展保障性住房、盘活私人租赁住房应成为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住宅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董昕 《城市规划》2001,1(2):33-39
从明确住宅区位的含义入手 ,在阐述住宅与区位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对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这两个不同的住宅经济运行机制下影响住宅区位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通过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的比较 ,说明以“过滤论”与“互换论”为主要代表的西方住宅区位理论不适于中国国情 ,从而提出在我国现行的住宅经济运行机制下 ,研究城市住宅区位格局的形成应将居民选择与政府行为结合起来考虑 ,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切入 ,以“△L=△R -△C”为模型 ,探讨中国住宅区位格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