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苎麻短麻在纺纱过程中的纤维长度进行了分析;对在棉纺设备上加工短麻混纺产品的工艺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就含麻产品的开发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短麻在棉纺设备上纺纱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发展苎麻短麻混纺产品,对开发新产品,增加出口创汇,美化人民生活,都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麻落麻纺纱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麻长麻纺的伴生物--大麻落麻的形态和利用途径作了研讨,初步总结了大麻落麻少的工艺路线和技术措施,并对大麻落麻纺的毓产品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麻/棉织物的染色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验确定了有关的工艺参数及技术条件,并对色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麻/棉及麻/粘纱的特点合理地制定前处理工艺,保证了强力及染色要求,同时就CL型染料的选择及合理的工艺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人棉/麻交织布的染整,工艺条件和工艺处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利用长麻湿纺生产线,生产涤麻高支混纺纱的实践经验,为丰富我国亚麻长麻产品市场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对丝/麻混纺高支纱的研制过程进行初步探索,研制出一套开发工艺,在生产上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着重介绍毛涤麻产品的设计工艺及特点,并对该产品在研制与生产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生产毛涤麻混纺高支纱轻薄织物的工艺,就其产品在细机工艺参数的选择上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牛津布构思原理,系统地阐述了涤粘麻、粘麻牛津布产品的设计及相应的纺、织、染整工艺及主要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慧凯 《黑龙江纺织》2002,(3):17-18,27
介绍了棉/麻混纺色织布的工艺,对其各道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最后确定了一条成熟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2.
麻灰纱减少色差,混合均匀的措施及各工序工艺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麻赛尔纤维优良的舒适性、亲肤性以及抗菌、易于加工等特点,将其与导湿快干涤纶丝交织,开发麻赛尔仿牛仔针织面料。重点介绍了平针衬垫类和提花类两种仿牛仔针织面料的编织工艺,并对编织过程中的张力控制、穿纱方式等进行了探讨。染色时,只染麻赛尔纱,让涤纶留白或轻度上色,在此基础上对前处理、染色、皂煮、固色、柔软等工艺处方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麻赛尔仿牛仔针织面料的工艺流程短、损耗小、成本低,且风格独特,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针织面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仿麻涤纶与普通涤纶混纺,在NO.802HR喷气纺纱机上开发生产了涤仿麻喷气纱,通过采取合理的工艺配置,有效地控制了产品质量,本文介绍了纺纱工艺要点及质量控制体会。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仿麻涤纶与普通涤纶混纺,在NO.802HR喷气纺纱机上开发生产了涤仿麻喷气纺纱。通过采取合理的工艺配置,有效地控制了产品质量,本文介绍了纺纱工艺要点及质量控制体会。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苎麻长纺设备生产10tex绢麻混纺纱的工艺技术,以及绢丝和苎麻纤维的质量测试方法;对不同的混纺比进行试纺,确定了比较理想原织麻混纺比;为了提高10tex织麻混纺纱的质量;精梳工序用了复精梳工艺。  相似文献   

17.
涤麻混纺细薄织物具有挺括滑爽、吸湿透气、易洗快干等优点,制成夏季服装,不但高雅时髦,而且凉爽舒适不贴身,因此深受男女老少青睐。涤麻混纺细薄织物其传统的生产方法是采用麻纺设备长纺,工艺流程长、生产效率低。我厂根据本省芒麻资源丰富、原棉紧缺的情况,用棉纺织设备进行短纺和织造,先后成功地研制出了涤麻混纺细平布、提花布、烂花布和仿竹节布,并批量生产,有效地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制造成本。W以涤/麻65/3518/18280/259.597.5细平布为例,将研制情况介绍如下。1混纺比的确定混纺比的确定直接影响其织物的弹性、手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通过小样试验优选麻及其混纺织物的前处理工艺,将优化工艺进行大试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所取得的效果,以及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的其前处理工艺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9.
吕玲  周卫红 《纺织学报》1997,18(2):55-55,59
本文通过三种混合方式的实践,得出了亚麻二粗通过梳理,大量排杂,特别处理超长纤维是纺纱成功的关键,并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提高粘麻混纺纱物的产量,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苎麻落麻与腈纶纤维混纺,研究开发附加值较高的麻腈绒布的工艺设计以及其关键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