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电脑》2005,11(11):122-123
在10月底于上海召开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数字家庭再次成为业界聚焦的话题.与以往勾勒数字家庭的美好全景概念远多于实际的情况不同.本欢英特尔不仅将重点集中在了‘十尺’这个娱乐主题上,而且还联合多家合作伙伴给与会者展现了现实的产品和服务.当然英特尔也再次描绘了几个月后就将亮相的欢跃平台会给我们带来白匀变化十尺之内.用户可以在客厅内通过一个遥控器操作电脑体验其中丰富韵数字内容.从根本上改变通过无线或有线键盘操作电脑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2.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信息化和数字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大势所趋.数字家庭概念应运而生,电信、家电、lT等行业对数字家庭有着各自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微型计算机》2006,(5):6-7
进入2006年,数字家庭的概念再次升温,全球数字家庭产品市场也随着亚太地区的火热进行而展开,现在业界普遍认为家庭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生活方式将是第三次浪潮的特征,数字化生活方式也正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息化》2013,(23):4-4
在光网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电网等各种战略推动下,“智慧改变生活”已经不只是一个口号.信息通信技术已经给我们带来了看得见的改变,家庭已经成为了国家电网、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的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5.
李寒 《个人电脑》2006,12(5):165-166
用比尔盖茨的观点来说,数字家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家庭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轻松自如的管理你的数据,无论是音乐,图片还是视频影像,都能够随时在相关的播放器上读取和播放。因此,出在各家厂商争夺的主要战场集中在客厅,无论是HPPC,还是媒体中心电脑,都以占领客厅为主要目标。Intel、微软、惠普、联想等IT厂商率先进军数字家庭战场,他们有相当明确的数字家庭相关产品,并且有些还有专门为数字家庭打造的网络频道,为希望将自己的家庭数字化用户提供了更多信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业界资讯     
《微型计算机》2009,(30):95-95
EMC联合上海电信发布“e”云信息服务 近日前,EMC卓越研发集团与上海电信联合宣布.双方正式联合推出运营商级的云信息服务——“e云”项目。用户在下载“e云“客户端软件安装后.即可设定自动利用电脑空闲时间,将电脑信息备份到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e云”数据中心。当遇至电脑破坏、数据破坏,  相似文献   

7.
2006年就要过去了.虽然数字家庭是什么依然令很多人无法完整描述,但回望这一年.围绕家庭出现的数字化浪潮却有着以往不曾有过的激烈;一个个激起市场波涛的事件,串连起家庭数字化一年的足迹.也许不是每一件都自己亲历但通过这些点滴、片段.却能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数字化的趋势正在或即将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值得总结.以此了解数字家庭是如何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梁欣 《中国信息化》2009,(14):70-71
“数字家庭”,是一个颇能引起丰富联想的概念,它是信息革命进入家庭之后有可能引爆的某种生活图景,也是一个巨大产业带的孕育者。  相似文献   

9.
智能家电     
如今,数字家庭的概念早已经远远超出了电脑这个范围,扩大到了各种家用电器上面去。越来越多的家电产品开始使用电脑芯片,预留网络接口,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相信很快我们就能体验家庭中全部电器联网和远距离操作的生活了。事实上,为了应对未来数字家庭的发展,很多家电厂商已经开  相似文献   

10.
程昊 《微型计算机》2007,(3Z):191-191
《数字家庭》从创刊至今,已经办了十几期了,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介绍一些数字产品和方案,为大家传递数字家庭的生活理念,首先,产品是为人类服务的,数字产品自然是为数字家庭服务的。然而,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是为数字家庭服务的,我们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安全的界定,所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它涉及的东西太多,我们介绍的产品自然也就不会仅限于投影机、电视机、DVD等几大件上,否则大家也早就看腻了。于是有心的程昊朋友很用心地观察着《数字家庭》所报道的各类产品及资讯。“《数字家庭》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影响、引导着我们的生活”——程昊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程昊 《微型计算机》2007,(3Z):191-191
《数字家庭》从创刊至今,已经办了十几期了,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介绍一些数字产品和方案,为大家传递数字家庭的生活理念,首先,产品是为人类服务的,数字产品自然是为数字家庭服务的。然而,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是为数字家庭服务的,我们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安全的界定,所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它涉及的东西太多,我们介绍的产品自然也就不会仅限于投影机、电视机、DVD等几大件上,否则大家也早就看腻了。于是有心的程昊朋友很用心地观察着《数字家庭》所报道的各类产品及资讯。“《数字家庭》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影响、引导着我们的生活”——程昊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国内     
内蒙古电信推出“智慧家庭”云宽带产品近日,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在呼和浩特召开智慧家庭之“‘智慧生活,畅快体验’云宽带发布会,向公众推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家庭”系列之云宽带产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从“智能建筑”走向“数字家庭”,国内外信息产业和家电制造业都将“数字家庭”作为其研究和应用的目标。我们通过多年来应用家庭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和在国内“数字家庭”系统工程的实践,提供对“数字家庭”的由来与发展、数字家庭平台功能需求以及“数字家庭”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应用,供读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周刊》2014,(1):40-41
"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恺撒的归恺撒"在客厅这片战场上也同样具有意义。数字家庭概念早已提出,2013年随着各类智能电视、盒子、路由器等被消费者接受购买,客厅数字产品及应用成为数字家庭革命先锋。在一切入网的口号下,洗衣机、电冰箱甚至热水器、电吹风都被联网,展现一个全自动的家庭,你可以和你自己的家对话,让它为你做你想要的一切。而谁占领了客厅,谁就在未来占领了用户生活的入口。不止是硬件客厅,也称为起居室,曾经是很多人对于家庭生活理解的根据地。有卧室,那或许只是一个人生活的小窝,而有了客厅,才是一个家庭交流、待客  相似文献   

15.
王丁 《个人电脑》2006,12(6):21-21
近两年来.我们一赢在讨论数字家庭的概念以及发展方向.作为数字家庭中的核心环节.PC被赋予了很多的职能,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工具。从一台媒体中心电脑所具备的功能来看.它完全可以替代影碟机.音响等传统的家电设备.众多PC厂商在推广概念、宣传产品时也正是努力引导;肖费者去体验这种应用模式。不过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媒体中心电脑还没有真正成为客厅的核心.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到产品的易用性以及外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物联网出现为数字家庭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前景,数字家庭发展也为物联网构建坚实的基础。物联网为数字家庭创造无限的信息和功能、网际衔接业务、家庭与社会交互等服务,带动3C产品在家庭的融合。数字家庭是将孤立的家庭小系统(小网),融入社区中系统(中网)以至社会大系统(大网),也就是大、中、小网的三层式"三网融合",为推动物联网、云技术在智慧家庭领域应用理想解决方案。家庭小网是通过家庭内部网络信息共享和协同,在家庭范围内建立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数字家庭”实际上就是数字化的信息产业(包括服务)向终端用户渗透的过程,它将给用户带来人性化娱乐感受、高效的家庭办公方式和互动共享的生活。用户可在数字家庭环境中通过网络游戏、家庭影院、数码电子等来营造家庭娱乐氛围;数字家庭的实现使SOHO办公效率更高,沟通更  相似文献   

18.
尽管数字家庭的概念已经兴起了几年,但消费者要真正享受数字家庭带来的便利与舒适,尚待时日。因为数字家庭的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任何一家单独的企业能做到的,应该联合从研发、生产到市场营销的广泛厂商,打造一个具有高度协同性的信息一体化产业,无论哪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影Ⅱ向到产业发展。在本次以数字家庭为主题的“2005中国泛网论坛”(Ubiquitous Forum China 2005)上。与会的专家、厂商们就当前大家普遍关心的“如何突破数字家庭发展的瓶颈”这个热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日前,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TCL易家通智能家居”项目招商全面启动,智能家居项目目前向地产商提供智能家居产品和易家通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并设有全方位的用户体验中心与地产商合作进行用户需求研究。目前可提供的产品包括全数字家庭智能控制中心、智能接入网关、各种家庭设备控制器、家庭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0.
《个人电脑》2006,12(6):132-133
数字家庭的概念早已经远远超出了电脑这个范围,扩大到各种家用电器上面去。越来越多的家电产品开始使用电脑芯片,预留网络接口,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相信很快我们就能体验家庭中全部电器联网和远距离操作的生活了。事实上,为了应对未来数字家庭的发展,很多家电厂商已经开始开发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相互连接的家用电器。例如LG六月推出了配有LCD显示屏的互联网电冰箱来演示互联网连接和IP电话的功能,以及类似的互联网洗衣机。西门子电器也有设置了网络接口的电冰箱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