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狂犬病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的免疫原性。方法将狂犬病疫苗原液稀释至15 IU/mL,制备为稀释液冻干粉(Y1组);将该稀释液冻干粉与脂质体冻干粉按5∶3的体积比混合,制成物理混合物(Y2组);同时采用冻融-冻干法将狂犬病疫苗稀释液和脂质体配制成狂犬病疫苗脂质体冻干粉(Y3组)。将各组疫苗复溶后,分别于0、3、7、14、21 d经小鼠腹腔给药,0. 5 mL/只。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ELISA法测定小鼠体液中狂犬病病毒抗体IgG(RV-IgG)浓度。结果与Y1组及Y2组比较,Y3组初次免疫后3 d小鼠脾细胞刺激指数(stimulatingindex,SI)值明显升高(P <0. 01);初次免疫后7、14、21、28 d,CD4^+/CD8^+值明显升高(P <0. 05),初次免疫后7、14、21 d,RV-IgG浓度明显升高(P <0. 05)。结论狂犬病疫苗脂质体冻干粉在小鼠体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脂质体能提高疫苗免疫原性,延长疫苗的免疫时间,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广泛应用的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2.
黄芪多糖对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各自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0、7d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对照组疫苗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试验组疫苗用10%黄芪多糖(APS)溶液稀释,每只腹腔免疫0·5ml。BALB/c小鼠于15d无菌取脾,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昆明小鼠在免疫前和第1针免疫后4、7、14、30、45和60d眶静脉采血,分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CTL试验和小鼠中和抗体水平测定。结果试验组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疫苗,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黄芪多糖能提高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豆杉醇提物作为H3N2流感病毒灭活疫苗佐剂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醇提红豆杉佐剂组:含血凝素1.2μg,红豆杉醇提物0.2 mg;水提红豆杉佐剂组:含血凝素1.2μg,红豆杉水提物0.2 mg[3];铝佐剂对照组:含氢氧化铝0.2 mg,血凝素1.2μg;疫苗对照组:含血凝素1.2μg;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 ml。分别于0、21 d经腿部肌肉注射免疫2次,每次0.2 ml/只,初免后每隔7 d采血,收集血清,检测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于初免后1、21、70 d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并测定红豆杉醇提物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醇提红豆杉佐剂组各时间点的小鼠血清HI抗体效价均高于疫苗对照组,在28 d时,含佐剂疫苗组的抗体效价均高于单独疫苗组,醇提红豆杉佐剂组的抗体产生先于铝佐剂对照组;各组小鼠体重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豆杉醇提物的LD50值为577.93 mg/kg。结论红豆杉醇提物作为流感疫苗佐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望成为流感灭活疫苗的新型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4.
人禽流感裂解疫苗对小鼠的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人禽流感裂解疫苗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将不同血凝素含量(20、30、45μg/ml)的铝佐剂和无佐剂人禽流感裂解疫苗各3批分别经腹腔注射免疫小鼠,0.5 ml/只,每批疫苗又分为1针、2针和3针组,每组10只,每针间隔1周,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首针免疫后21 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1针、2针组各3批无佐剂疫苗免疫小鼠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分别小于1∶40和1∶200;2针、3针组各3批铝佐剂疫苗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均大于1∶50,2针组20、30μg/ml血凝素铝佐剂疫苗的中和抗体效价均大于1∶200;2针、3针组20、30与45μg/ml血凝素铝佐剂疫苗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针、3针组3批铝佐剂疫苗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均明显高于相应的3批无佐剂疫苗。结论铝佐剂疫苗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明显优于无佐剂疫苗,且20、30μg/ml血凝素铝佐剂疫苗接种2针可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0、21d程序选择老年组、少年组和少儿组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成年组330人,按1︰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PBS);0、28d程序只选择成年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观察各组接种后的总体不良反应率、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1210名观察对象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2%,均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其他异常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30μg剂量组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和保护率与15μg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接种程序同一剂量组内第1针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免疫后GMT及增长倍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照0、21d程序各接种1针15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即可在12~60岁人群中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及其过敏原性。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经腹腔注射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剂量分别为15、30、45μg/0.5 ml)、3批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剂量分别为15、30、45μg/0.5 ml)和PBS(阴性对照),每只0.5 ml,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免疫前、初次免疫后21 d及加强免疫后14 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将豚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上述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和PBS(阴性对照)各0.5 ml,隔日注射1次,共3次,第1次注射后第14和21 d,分别经静脉注射同一批号的疫苗1.0 ml攻击,观察豚鼠的过敏反应。结果初次免疫后21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15、30、45μg剂量组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免疫前和阴性对照组的47.9、113.5和319.9倍,且呈剂量依赖性;加强免疫后14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剂量组中和抗体滴度比初次免疫后21 d均明显升高,也呈剂量依赖性,且均高于与相应剂量的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剂量组豚鼠均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昆明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对豚鼠无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幼兔法检测Hib-CRM197结合疫苗免疫原性的可行性。方法用Hib-CRM197结合疫苗经家兔腋窝处皮下注射,12.5μg多糖/(只·次),分别于0、7、14 d各免疫1次,同时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及阳性对照组(3个厂家的市售同类产品)。免疫前经家兔耳缘动脉采血,末次免疫1~2周内经家兔心脏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家兔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Hib-CRM197结合疫苗组及阳性对照组家兔免疫后血清的A_(490)值均高于免疫前血清A_(490)值5倍以上,是cutoff值2倍以上。结论用幼兔法检测Hib-CRM197结合疫苗免疫原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HIV-1 DNA疫苗的免疫效价及其与免疫剂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IV-1 DNA疫苗的免疫效价及不同剂量HIV-1 DNA疫苗对小鼠诱导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pDRVI1.0空载体,100μg)、DNA疫苗pENV 3.125、6.25、12.5、25、50、100和200μg组,经小鼠胫骨前肌注射,100μl/只,每隔2周免疫1次,共3次。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反应,并计算抗体阳转率;ELISPOT法检测小鼠T细胞免疫反应,并计算阳转率。结果高剂量组抗体反应仅25μg与100μ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高剂量组间及低剂量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疫苗组抗体阳转率总体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细胞免疫反应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比低剂量组更趋稳定。DNA疫苗诱导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均随免疫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当疫苗剂量达到100μg时,均达最高反应强度。结论 HIV-1 DNA疫苗25μg免疫剂量对BALB/c小鼠可能是适当的免疫剂量。在选择临床或临床前试验免疫剂量时,使用统计学无差异的低剂量可能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疫苗株AH12和JS2011-013毒株的免疫原性及其疫苗原液的免疫原性。方法用灭活前滴度相同的AH12和JS2011-013株病毒免疫BALB/c小鼠,设佐剂组(铝佐剂终浓度为1 mg/mL)及非佐剂组,比较相同免疫剂量下,14、28及42 d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效价;用含有相同Gn抗原量的AH12和JS2011-013株疫苗原液免疫小鼠,比较相同免疫剂量下,14、28及42 d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AH12和JS2011-013毒株以灭活前相同滴度或相同Gn抗原含量的条件下分别免疫小鼠,AH12毒株产生的抗体效价较高,免疫原性较强;佐剂的添加对于毒株免疫原性有增强作用。结论 AH12毒株的免疫原性强于JS2011-013毒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pG ODN1826为佐剂的布氏菌DNA疫苗对C57/BL6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重组质粒(pc DNA3.1-L7/L12)+CpG ODN1826组(Vaccine+CpG组,每只注射20μg重组质粒和10μg CpG ODN1826)、重组质粒组(Vaccine组,每只注射20μg重组质粒)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部位均为后腿胫骨前肌。各组均于初次免疫后2周加强免疫1次。于加强免疫后2周,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MTT掺入法检测小鼠脾细胞非特异性增殖效应;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与Vaccine组和对照组相比,Vaccine+CpG组小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1);脾细胞增殖效应明显增强(P0.05);脾脏生发中心明显变大,细胞增殖更活跃。结论 CpG ODN1826为佐剂的布氏菌DNA疫苗能够明显诱导C57/BL6小鼠产生Th1型为主的免疫应答,增强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国产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按照单盲法、随机、对照的原则,将900名观察对象分为幼儿组、儿童组、成人组和老年组,各组分别按2∶1的比例随机接种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进口疫苗),观察各组接种后的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和GMT增长倍数。结果观察组接种后全身反应发生率为8.33%,仅1例发生局部反应,不同年龄人群全身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观察组H1N1、H3N2和B(亚)型HI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87.90%、70.02%和71.32%,保护率分别为93.30%、93.30%和74.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MT增长倍数分别为31.6、8.2和14.0,除H1N1亚型GMT平均增长倍数高于对照组外,其他两(亚)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具有与进口同类疫苗相似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人用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接种大鼠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的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经皮下注射9.4、1.88和0.375mg/kg剂量的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含氢氧化铝佐剂)、A(lOH)3和生理盐水,每10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第2、22和42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病理学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3个剂量组疫苗第1次给药后第42天,检测抗体滴度(P/N)在8~11之间,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及IFNγ和IL-2的含量与两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升高;连续3次给药后,大鼠的血液学和生化学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给药期间注射部位皮下出现肉芽肿样结节,经20d恢复后有所改善;9.4和1.88mg/kg剂量组动物出现可逆性的脾肿大症状;整个实验期间,动物未出现任何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对大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免疫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人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原性检测方法。方法用禽流感病毒R1203株制备疫苗,以不同剂量免疫家兔,检测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并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交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R1203株疫苗接种家兔1针后14 d,中和抗体和血抑抗体滴度均较低;第2针后14 d均明显升高。血抑抗体量-效反应不明显,而中和抗体量-效反应明显。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显示,异型之间普遍有交叉反应,滴度大部分不低于1∶40。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显示异型之间无交叉反应。禽流感疫苗抗血清不能中和人流感病毒,但能中和同型病毒(R1194),滴度可达1∶240。结论中和抗体能正确反映疫苗的免疫原性;检测中和抗体的方法可用于禽流感疫苗的效力试验。  相似文献   

14.
国产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临床反应与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国产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的临床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原则 ,以进口同类疫苗作为对照开展现场临床观察 ;比较两种疫苗免疫后的反应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 1针接种后全身反应率分别为 1 .79%和 3. 32 % ,局部反应率分别为 1 .5 4 %和2 . 37% ;试验组、对照组中的婴幼儿 2针全程免疫后全身反应率分别为 5. 0 8%和 7 .6 9% ,局部反应率分别为 5 . 0 8%和 3.85 %。试验组免后H1N1、H3 N2 、B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1. 36 %、86 . 36 %和 83. 18% ,对照组分别为 93 .13%、84 . 73%和 75 .5 7%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非易感者免后H1N1、H3 N2 、B型抗体GMT与免前相比 ,试验组分别为免前的 18 2 8、9 30和 8 6 1倍 ,对照组分别为免前的 18 16、8 4 5和 5 . 77倍。试验组免后H1N1、H3 N2 、B型抗体保护率分别为 86 . 82 %、99. 0 9%和 96 . 36 % ,对照组分别为 96. 18%、96 .18%和 92 . 37%。结论 国产流感裂解疫苗具有与进口同类疫苗相似的临床反应及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禽流感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以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蛋白为抗原,其病毒的高免卵黄为抗体,将抗原与抗体按不同比例混合,制备禽流感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1日龄SPF仔鸡,进行保护力试验;于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HI抗体水平,并与H5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比较。结果抗原与抗体比例为1∶0.6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免疫仔鸡15d后,其诱导的平均抗体水平达6.5log2,与H5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6.2log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等量病毒攻击后,二者对仔鸡的保护率相同(93.3%)。结论制备的禽流感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研制禽流感新型复合物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技术大规模制备以MDCK细胞为基质的H5N1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利用7.5 L生物反应器,以5 g/L微载体培养MDCK-G1细胞,当细胞密度达到1.5×106或2.5×10^6个/mL时,以0.001、0.0001、0.00001 MOI接种H5N1流感病毒,每12 h取样检测流感病毒血凝滴度,并观察细胞形态;利用40 L生物反应器进行放大培养,收获病毒液后进行纯化。以不同剂量的细胞基质和鸡胚基质流感疫苗免疫BALB/c小鼠及攻毒,检测免疫原性。结果当细胞密度达1.5×10^6个/mL时,以0.0001 MOI接种H5N1流感病毒48 h后,流感病毒滴度可达1∶1024。纯化后病毒液杂蛋白去除率为91.2%,回收率为87.9%,总蛋白与HA比值低于4.5,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规定。各剂量组细胞基质疫苗血凝抑制试验中和抗体滴度略高于鸡胚基质疫苗,其中10μg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μ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基质疫苗及鸡胚基质疫苗组小鼠体重均有下降再恢复的过程,二者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差异不大;1、0.1μg剂量组细胞基质疫苗保护率为80%和40%,高于鸡胚基质疫苗的70%和3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g剂量组均为100%。结论建立了以MDCK细胞为基质的H5N1流感病毒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细胞基质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面均非劣效于鸡胚基质流感疫苗,是未来流感疫苗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为细胞基质流感疫苗的研制及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