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应溅射掺锡氧化铟薄膜成份与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绍群  沈祖贻 《真空》1990,(4):11-14,10
本文介绍了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在氩氧混合气体条件下制备掺锡氧化铟薄 膜(简称 ITO膜)的工艺。给出的 DPS、AES、XPC的分析结果表明: ITO薄膜 的成份为 In_2O_3和 SnO_2组成;其 ITO薄膜为立方结构。  相似文献   

2.
150K的低温下,NO在清洁的Ru(1010)表面的吸附,He-Ⅱ-ARUPS显示在Ef以下9.3eV(σ+1π)和14.6eV(4σ)处有两个峰,表明NO在Ru(1010)表面上是分子吸附。  相似文献   

3.
金属/YSZ多晶陶瓷电极交流阻抗特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测量了以Y2O3稳定的ZrO2(YSZ)电池:Air,M(pt、Au、Pd-Ag)|YSZ)|M(pt、Au、Pd-Ag),Air在250~500°C、12Hz~100KHz之间的交流阻抗.从作出阻抗谱分析,计算了YSZ多品陶瓷的晶内、晶界电阻及其对温度的依从性.晶界阻抗半圆的特征频率和温度的关系同样服从于Arrhenius公式.比较了Pt、Au和Pd-Ag电极在YSZ氧化物电解质上的极化特性,并对氧通过各个电极扩散的电极过程中氧浓度-扩散率的积CO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4.
掺镉纳米SnO2的热稳定性,电导及气敏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天舒  沈瑜生 《功能材料》1995,26(4):294-297
本文研究了CdO掺杂对纳米SnO2粉料的热稳定性,电导及气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非晶状态均匀分散在SnO2颗粒表面的CdO能阻止SnO2之间的相互扩散,提高了纳米SnO2的热稳定性;固溶于SnO2昌粒中的CdO量(Cd/Sn〈0.05)很小,但对元件的电导影响显著;纳米级的晶粒尺寸(〈6nm)及CdO的掺杂大大改善了SnO2的气敏特性。  相似文献   

5.
纳米ZrO2/(1-n)SiO2-nAl2O3介孔复合作的制备与光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1-n)SiO2-nAl2O3(n=0、0.01、0.1)混合气凝胶体系,并以此作为载体,成功地将纳米ZrO2粒子组装到(1-n)SiO2-nAl2O3介孔体系中,而形成纳米ZrO2/(1-n)SiO2-nAl2O3介孔复合材料。光致发光光谱研究表明,室温下以316nm(3.92eV)波长激发时,纳米ZrO2粒子540nm(2.30eV)荧光峰,在介孔复合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对MSnO3和MSn(0.5)Zr(0.5)O3(M=Sr,Ba)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SEM和ICP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M(OH)2-SnO2(或SnO2+ZrO2)-KOH体系中,当KOH/Sn和KOH/(Sn+Zr)≥30时,260℃下晶化5~7天,可获得MSnO3和MSn(0.5)Zr(0.5)O3纯相,在M(OH)2-(SnO2+ZrO2)-KOH-H2O体系中,可通过控制介质碱度来获得MSnO3+MZrO3混合物和MSn(0.5)Zr(0.5)O3,并根据合成规律初步探讨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摘(2)     
文摘(2)l高能量废弃爆炸物的回收处理(英文)C94293152TORMASC(OlinOrdnance,FL),RISERB(NationalOrdnanceandMum-b。usEn川r。"men比ITestcen忱r,AR),TORMAAE(E...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对MSnO3和MSn0.5Zr0.5(M=Sr,Ba)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SE几ICP等进行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M(OH)2.SnO2(呈SnO2+ZrO2)-KOH体系中,当KOH/Sn和KOH(Sn+Zr)≥30时,260℃下晶化5-7天,可获得MSnO3和MSn0.5O3纯相,在M(OH)3-(SnO2+ZrO3)-KOH-H2O体系中,可通过控制介质  相似文献   

9.
CuO—SnO2纳米晶粉料的Sol—Gel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不用金属醇盐而以无起始物质,采用Sol-Gek法得到了平均晶粒尺寸为21-22nmCuO掺杂的SnO2粉料;运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失重分析(DTA-TG),透射电镜(TEM)及BET比表面(SA)测定等分析手段对粉料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CuO的掺杂抑制了SnO2晶粒的生长,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制取SnO2(CuO)纳米级晶料是切实可行的,将有利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安白  马莒生 《功能材料》1995,26(5):461-464
用TEM、X-Ray、SEM等技术研究了Ni42Cr6Fe玻封合金在高温湿H2中形成的氧化膜及氧化物晶须的结构。结果表明:氧化膜主要由Cr2O3和(Fe,Mn)Cr2O4两组相成,氧化膜底层是以Cr2O3为主的组织,氧化膜表层是以(Fe,Mn)Cr2O4为主的组织;Si在氧化膜与合金界面分布,Al则在内氧化层中形成内氧化物质点;氧化膜表面生长的氧化物晶须的杆部为(Fe,Mn)Cr2O4单晶,头部为  相似文献   

11.
张勇 《功能材料》1998,29(4):375-377
有用PEVCD法制备了非晶掺Sn有机膜,经过退火处理得到SnOx气敏膜,考察了退火过程和气敏响应过程的阻温特性和颜色变化的关系,研究了表面掺Ag对SnOx元件电阻、  相似文献   

12.
CuO-SnO_2纳米晶粉料的Sol-Gel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用金属醇盐而以无机盐为起始物质,采用Sol-Gek法得到了平均晶粒尺寸为21~22nm,CuO掺杂的SnO_2粉料;运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失重分析(DTA-TG)、透射电镜(TEM)及BET比表面(SA)测定等分析手段对粉料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CuO的掺杂抑制了SnO_2晶粒的生长;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制取SnO_2(CuO)纳米级晶料是切实可行的,将有利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亚硝酸钠作释放剂选择性螯合滴定法测定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螯合滴定法测定钯有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及释放法,实验发现NO-2(或亚硝酸钠)能定量释放Pd-EDTA螯合物的ED-TA。用EDTA螯合Pd2+和其他金属离子,在pH值4.5~5.5乙酸盐缓冲液中,用Zn2+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EDTA,然后加入过量的NaNO2,释放出的EDTA,用Zn2+标准溶液滴定之。实验表明,在大量各种金属离子存在下,只有Sn4+、Hg2+、Tl3+干扰测定钯,加入NaF、乙酰丙酮掩蔽Sn4+、Hg2+Tl3+,可消除其影响,选择性高。1 实验部分  (1)主要试剂与仪器 …  相似文献   

14.
对双原子分子O2与非重构Si(100)表面相互作用的LEPS半经验势模型进行了研究,其中表面作为具有波纹度的刚性表面进行处理。确立了系统的势能超曲面,得到的表面吸附特性P、V、Smith等人基于ASED-MO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对不同入射条件下的分子-表面相互作用势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ESP工艺制备SnO2—MnO薄膜的氢敏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静电喷雾高温分解(ESP)工艺制备的SnO2-MnO薄膜在氢气氛下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它的电阻较高,对H2亦有较高的灵敏度;这种特性与MnO添加剂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Si-,Al-)陶瓷化木材的化学方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 AlCl3.6H2O为原料,制备高盐基度碱式氯化铝 Al2(OH)nCl6-n,作为催化剂及网络形成剂参与陶瓷前驱体中TEOS、GPTMS的水解、缩聚反应.将其注入木材并热处理,得到高性能的(AI-, Si-)陶瓷化木材  相似文献   

17.
报道用高分辨率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研究碱金属Cs在Ru表面上的助催化作用。对于CO和Cs在Ru(0001)的共吸附,存在有两种碱金属助催的CO状态。而在低覆盖度碱金属Cs预覆盖的Ru()0001)表面上,适量的CO吸附导致形成(2×2)-C2+2CO的共吸附畴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中共碱金属助催的CO态C-O伸缩振动能量204meV。接着在一表面上进行O2分解吸附,HREEL谱发生了显  相似文献   

18.
非加热气敏元件气敏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成α-Fe2O3和CeO2非加热气敏元件,指出气敏元件的比表面积越大(可达142m^2/g),吸附的OH^-(O^2^-)越多,气敏性能越好,研究了温度与阻值变化关系以及表面吸附氧的状态与温度关系,指出了表面吸附氧主要以O^-和O^2形成存在,气敏元 件对氢等不原气体感,对CO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ASAP2000吸附仪测定了吸附性能优异的沥青基高比表面积新型活性碳(PHAC)的BET比表面积、用BJH和DRS法分析了其孔隙结构参数,用XPS测定了PHAC的表面元素组成及含氧官能团,对PHAC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SEM和TEM观察。研究表明:PHAC具有高度发达且均匀的微孔结构,其表面含有一定量的C-O-C、C-OH、C=O、O=C-O等多种类型的含氧官能团。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失效的Ag-SnO2(G)触点的表面,认为触点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高温熔滴飞溅和SnO2大颗粒脱落。提出了材料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