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4,(23)
展示设计通过艺术化方法,采用一定形式对展品进行表达,是为了增强参观者的认知。然而,如今一些博物馆、展览馆为吸引参观者眼球,以繁琐的形式对展品进行展示陈列设计,形式大大超过内容,造成参观者的视觉疲劳,影响了参观者对展品的认知。文章以米兰自然博物馆为例进行研究,提出展示陈列设计中增强认知的重要性,探讨形式服从认知的展示设计方法,强调脚踏实地地进行展示设计,还原展示陈列设计形式的实际用途,即增强参观者对于展品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正>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常常让人忘记自己置身于博物馆之中。在这里,那些导致传统博物馆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都不会发生。周边的展品只属于你,相比于现在的艺术展览,这些展品离你更近,与你的对话更清晰。潜意识里我们知道:当你进入纽约当代美术馆,你遇见的第一件物品不是艺术品,而是头顶飘着的一架直升机。直升机告诉我们这个社会的成就和弊病,就像在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中的车辆和它们的历史一样。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由于保存展品和保证参观者舒适性的需要,对室内空气品质有较高要求。本文选取大连自然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对博物馆室内环境品质进行研究。以展品对空气品质的要求和参观者对舒适性的要求为切入点,通过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馆内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及人体热舒适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博物馆各个展厅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博物馆陈列空间是博物馆的灵魂与支撑,直接影响着参观者的心灵感受和所承载展品的全面表达,同时也肩负着观众活动与展品展示的双重功能,是博物馆信息的载体,作为容纳艺术品的容器——陈列空间的设计就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一个建筑的内部空间便是那个建筑的灵魂"建筑大师莱特的这句名言也是对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的最好概括。本文针对女性情感体验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表达方法,以建川博物馆聚落的三寸金莲陈列馆为例,以陈列展示女性三寸金莲为研究对象,了解妇女反缠足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空间情节构建、展品场景化设计、"以人为本"的体验设计出发,结合引领世界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优质案例,探讨如何利用故事性叙述手法导入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以便更好的促进空间与展品、展品与展品、人与展品之间故事情节发展,从而优化传统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更有效地传播展览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研究如何强化博物馆在文化艺术、城市生活等领域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中的作用,如何使其成为城市公众智识教育的特色空间。并结合国内外博物馆相关实例解析,针对目前我国各类博物馆展示中互动设施的设计误区,受众与展品之间缺乏特色、高关联度的体验设计等问题,主张提升体验设计的创新模式,处理好博物馆空间与展品、展品与受众的互动关系;提炼博物馆体验设计的过程性和完整性,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为参观者提供智识教育的公共课堂。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以其特有的方式,利用古建文物、工艺瑰宝、民俗实物等汇成知识的海洋.组成浓缩的历史,奉献给人们美的享受,把参观者带回到历史的源头。当参观者来到博物馆的时候,在欣赏珍贵展品的同时,如何为参观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提高展品的照度,又防止光学辐射对展品的损害,这些对于博物馆的照明设计者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本刊采访了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的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肖辉乾总工程师,请肖总就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当代博物馆建筑以内涵丰富的展品向公众传播各类文化信息,而室内设计则着力于创造舒适的观赏环境,这包括展示空间、光环境、声环境等多方面的精心设计.展示空间有高大宽敝的大展厅,也有亲切尺度的小展室,形态呈多样化趋势.展示空间室内的墙、顶、架、柜等很简洁,以突出展品.展示空间的光环境含自然光与人造光两方面,展品要求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自然光需避免对视觉、对展品的不利影响;人造光既要防止眩光又要塑造不同环境气氛,还应注意灯具的隐蔽性.近年,国际上许多著名博物馆的室内进行改扩建,有些知名的传统建筑改为博物馆,因而传统与革新并存的新格局正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9.
李腾飞  葛建福  郭雯雯 《安徽建筑》2012,19(5):46-47,20
文章尝试运用SD法对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和老馆的展览空间环境进行定量化的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把握参观者对各评价项目的心理感受,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比较评价,进而结合空间设计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参观者对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得出更为全面客观的空间环境评价结果,最后提出对博物馆建筑展览空间设计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5)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博物馆中的展品不断被赋予新的概念和历史使命。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当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不断利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技术表现自己的展示设计思路。装置艺术理念可以很好地成为展品内容与参观者的交互媒介,可以从感知层面拉近展品内容与参观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思维中,展览总是固定而严肃地呈现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展品静默不动地等待参观者的到来。而移动的盒子画廊希望通过新的展示方式来打破这种常规,给人们展示流动的艺术展。为此,画廊制作出一个特别的展示区域,区域由12块相互铰接的面板构成。每块面板内侧都展示有一件艺术作品。面板之间灵活的铰接方式实现了画廊空间的多重组合,可根据场地条件、展览主题以及艺术品形式的不同从一种展览空间转换为另一空间,从为单个展览设置的单独展厅到为系列展品设置的共同展示空间。这个展示区域就是“移动盒子画廊”。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3)
该文借助叙事学理论,综合文献资料与博物馆实际案例,从叙事要素构成、叙事结构等方面展开,探索博物馆展示结构体系;从参观者体验需求、体验层次出发,分析博物馆空间中叙事语汇转译、展示场景设计以及数字媒体应用的方式方法,探讨博物馆叙事体验设计策略。博物馆展览应该打破惯性思维,从参观者体验出发,结合创新性科技手段,完善体验设计。  相似文献   

13.
该文探讨了巴黎吉美博物馆以印度、中国佛教造像等展品为主题的空间设计。围绕展品而展开的空间类型、内容编排、陈列设计、组织与评价等,研究佛教艺术展品对博物馆室内的影响,对室内场所精神表达和类型设计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与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背景下,人民精神层面的需求迅猛增加,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我国逐步实施了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优惠政策,博物馆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于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此同时针对博物馆参观者的调查发现,许多观众出现了"兴趣大,耐心小"的特点,这涉及了博物馆的设计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博物馆核心——"展品"的陈设设计问题,本文将探索博物馆展品的陈设设计与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关系以及新形势下展品对于陈设设计与空间设计的全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晶 《建筑结构》2023,(6):184-185
<正>在现代的博物馆建筑空间中,展示功能空间占据很大比例,同时,展示空间也是博物馆中的主要空间,是收藏、展览的主体。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从升华展示主题,展示空间氛围的营造设计以及展品与环境共同构成等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也运用其展示的表达方式将空间与观众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不仅做好叙事的建构,同时也能将情感更好的融入其中,让展品与观众产生共鸣,并与空间形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观展品趣     
观看展览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不仅是展览本身,同时还包括对展览环境的时空体验,而要体会这交织在一起的双重意义,就要依赖于展品本身的魅力、展览的组织与展示形式以及展览环境里的空间特征、光照、音响、空气质量以及服务设施等等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和展览的关系有时是以展品为目的,有时则是以建筑环境本身为目的,有时又二者兼而有之.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大多都请知名的建筑师或设计师精心地设计,为展品的展示提供最佳场地,有时也创造出完美的建筑和内部环境,甚至成为城市的标志,如由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座建筑以其奇艳诡异的形象让这个城市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澳大利亚展馆设计运用了一个黑盒子包裹着白盒子的建筑表达手法,将简约推向了极致。外部看起来像是一个黑色的花岗岩信封,运用一组特色活动板来展现其内部展览,同时提供广阔的视野与自然光。活动板可根据特定展览的需求而随意组合。展览空间是一个纯净的直线型白色空间,这是一个接近完美的正方形比例,旨在把参观者的视线聚集到展品上。  相似文献   

18.
一个以“飞翔的空间”为主题的展览,在2003年10月1日拉开帷幕,展场门前的一对硕大鲜红的翅膀格外引人注目,它使前来的参观者带上这个被暗示的意向,走进“2003上海(安亭新镇)室内设计艺术大展”…… 也许不仅仅是因为巧合,在SARS一度肆虐的2003年,让几近疯狂奔波的国人一度回到室内,SARS结束的时候,一个省思室内的展览开始酝酿举行。  相似文献   

19.
柏林新博物馆(Neues Museum zu Berlin)中展品—空间关系的发展与处理策略极具代表性,但以往研究仅在建筑实体修复方面进行展开。该研究对其展品—空间关系类型、各类型典型展厅存在的问题沿革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解析,试图填补对新博物馆展品—空间关系发展的认知空白,并从这个经典个案出发,探索可以借鉴和推广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表明,新博物馆中存在三种典型的展品—空间关系,契合不同的展陈任务且应用了不同的空间展陈设计手法予以平衡。新博物馆的展品—空间关系发展历久弥新,是同类建筑中同类问题发展的一个缩影,对我国博物馆的设计与改造具有深远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鞘翅丝亭     
<正>鞘翅丝亭代表了一种全面的设计建造一体化的综合方法。作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博物馆)工程季的核心展品之一(图1、2),鞘翅丝亭向人们阐释了建筑设计如何在结构工程、自然环境工程和制造工程的协同作用中开展(图3),并最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空间美学效果。它也以增强参观者在博物馆中心花园建筑感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新兴技术对我们的设计、分析和建造产生的深远影响。然而,鞘翅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