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蓬莱19-3/25-6油田未熟—低熟油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量最新的原油和烃源岩等实验资料,系统分析了蓬莱19-3/25-6油田未熟—低熟油的特征、来源及其形成条件,并探讨了未熟—低熟油的主要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蓬莱19-3/25-6油田未熟—低熟油埋藏较浅,具有密度高、黏度高、饱和烃含量低、饱/芳比低、非烃含量高、非沥比高、Pr/Ph低、重排甾烷丰度低和TsTm等特征。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这些未熟—低熟油来自本井区及邻近沙一、二段和沙三段未熟—低熟烃源岩,强还原的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且类型好、主要生烃母质为藻类和有机质中的各种细菌是这2套烃源岩形成未熟—低熟油的有利地质条件,藻类有机质早期生烃、细菌改造有机质早期生烃和碳酸盐岩低温热催化早期生烃是主要成因机理,这些成因机理共同作用生成了大量的未熟—低熟油资源,对蓬莱19-3/25-6大型油田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二段未熟-低熟油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泌阳凹陷核二段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演化程度等研究表明,位处深凹的安棚地区发育的泥质岩为未熟—低熟烃源岩,属较好—好的生油岩,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油源对比证实,白云岩区外围的砂泥岩区同样存在有未熟—低熟油,且与白云岩区的未熟—低熟油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均来自核二段泥质烃源岩。安棚白云岩区南北两侧附近的砂泥岩区具有勘探未熟—低熟油藏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襄城凹陷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襄城凹陷下第三系油气显示较为广泛,原油性质呈高密度、高黏度、高含硫、高含蜡的特点,为典型的未熟-低熟油。根据襄城凹陷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及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有机岩石学研究等方法,对源岩的沉积环境、烃源岩特征以及生烃母质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未熟-低熟油油藏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园组多为半咸水-咸水湖相和盐湖相沉积,属于还原-强还原环境; 形成未熟-低熟油的主要成烃母质是藻类,陆源有机质中的木栓质体、角质体和各种细菌;应以核二段为主要目的层,以寻找短距离运移、聚集及自生自储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生烃潜力差别巨大,文中对不同环境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北部咸水环境烃源岩为好—优质烃源岩,北部半咸水环境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南部淡水—微咸水环境烃源岩最差,为差—中等烃源岩。不同环境烃源岩均有2次生烃和2次排烃,第一期生烃为镜质体反射率Ro小于0.7%,该期主要是可溶有机质直接转化成未熟或者低熟油,第二期为Ro大于0.7%,主要以干酪根热降解生成成熟油为主。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的研究,对东濮凹陷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东濮凹陷方里集地区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不明和油源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层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特征,明确了不同油藏的石油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方里集地区ES32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高,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处于成熟—高熟阶段,是有效的烃源岩,而ES12和ES31烃源岩均难以大量生烃;沙河街组烃源岩沉积于还原—弱氧化环境,ES12和ES31烃源岩沉积于淡水—咸水环境,ES32为淡水—微咸水环境。方里集地区油藏为自生自储型,其中ES32下部原油来源于ES32下部烃源岩,ES31及ES32上部原油主要来源于ES32上部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毛场-马王庙地区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在Ex~下Ⅱ~Ex~下Ⅲ油组上部、厚度在70m~100m之间、主要为泥岩、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等三种,毛场斜坡带Ex~下段有效烃源岩泥岩普遍含有较高的白云石、马王庙地区含有方沸石。毛场-马王庙地区Ex~下段烃源岩有机碳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1型和Ⅱ_2型,处于热演化的成熟或未熟阶段。研究还表明毛场-马王庙地区有效烃源岩可以为为三大类,其中有机质类型为Ⅱ_2型、形成于半咸水湖相的成熟烃源岩,能为毛场斜坡带提供成熟油;有机质类型为Ⅱ_2型、形成于半咸水湖相的未熟烃源岩,能为马王庙地区提供未熟油;而有机质类型为Ⅱ_1型、形成于半咸水湖相沉积环境的成熟烃源岩,还没有发现与这类烃源岩有亲缘关系的的原油和油藏。  相似文献   

7.
松江盆地白垩系发育大砬子组和长财组两套烃源岩。通过对烃源岩及原油进行常规有机地化分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测试,研究了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油源关系。有机地化分析表明,其白垩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Ⅱ1-Ⅱ2型有机质,低成熟-成熟。大砬子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大,长财组次之。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白垩系部分烃源岩和原油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长财组烃源岩可分为3类,第Ⅰ和第Ⅱ类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为主,为偏氧化的淡水和微咸水沉积,第Ⅲ类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含量丰富,为咸水环境沉积。大砬子烃源岩为咸化的还原环境沉积,生烃母质为混合源。经油源对比表明,长财组下段原油来源于长财组第Ⅰ类烃源岩,长财组上段原油来源于第Ⅱ类烃源岩,而偏还原的大砬子组原油来源于大砬子组上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濮凹陷方里集地区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不明和油源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层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特征,明确了不同油藏的石油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方里集地区Es_3~2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高,干酪根类型为II—III型,处于成熟—高熟阶段,是有效的烃源岩,而Es_1~2和Es_3~1烃源岩均难以大量生烃;沙河街组烃源岩沉积于还原—弱氧化环境,Es_1~2和Es_3~1烃源岩沉积于淡水—咸水环境,Es_3~2为淡水—微咸水环境。方里集地区油藏为自生自储型,其中Es_3~2下部原油来源于Es_3~2下部烃源岩,Es_3~1及Es_3~2上部原油主要来源于Es_3~2上部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张斌  何媛媛  陈琰  孟庆洋  袁莉 《石油学报》2017,38(10):1158-1167
传统上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咸化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油气主要来源于"可溶有机质"。在柴达木盆地西部首次发现一定规模有机质丰度较高的优质咸化湖相烃源岩,其TOC值一般约在1%,最高可达4%以上;生烃潜量一般大于6 mg/g,最高可达40 mg/g;氢指数一般在500 mg/g(TOC)以上,最高可达900 mg/g(TOC)以上。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II1型为主,少量II2型,为倾油型有机质。而有机质丰度过低的样品(TOC0.5%),其类型也较差,所含的可溶有机质也较低,生烃潜力小,为无效烃源岩。优质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中富含植烷、C28甾烷、伽马蜡烷和C35藿烷等指示咸水环境的化合物,同时具有高甾烷低藿烷、高C27甾烷低C29甾烷等特征,指示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水生藻类。这些藻类中富含脂类化合物,被称为"油藻",在较低的成熟演化阶段可直接转化为烃类。咸化环境有利于藻类直接转化而成液态烃的保存,从而形成"未熟—低熟油"。柴达木盆地西部咸化湖相烃源岩中所含的"可溶有机质"明显高于淡水湖相烃源岩,这正是该地区在中浅层发现的一批"未熟—低熟油田"的重要物质来源。通过模拟实验证实,有机质在成熟演化阶段也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符合经典的油气生成模式。因此,对于深层来说,成熟的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是主要的勘探对象。在该地区古近系深层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油气具有2类成藏模式:(1)源外成藏,即通过油源断层将油气运移至浅部构造圈闭聚集成藏;(2)源内成藏,即在深部烃源岩附近的岩性圈闭中近源聚集。目前这2类油气藏勘探均已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2个亿吨级储量区块,证实深部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南美Llanos盆地中部地区为盆地内的重要产油区,对其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能揭示出盆地内的排烃和运聚过程及原油的生物降解特征。通过岩石热解、原油组分分析等方法和手段,结合多种生标参数,对这一地区的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Gacheta组烃源岩沉积在较少的陆源有机质、咸水和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为腐泥—腐殖混合型干酪根;Los Cuervos组烃源岩沉积在较多的陆源有机质、半咸水和氧化环境,为腐泥—腐殖混合型和腐殖型干酪根,2套烃源岩都处于低—中等的成熟程度,均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盆地中部地区存在A、B、C三类原油,其中A类为白垩系烃源岩油;B类为古近系烃源岩油;C类系前两者的混合;在大部分的油样中含有丰富的重排甾烷,二苯并噻吩/菲含量低,而Pr/Ph值较高,这说明原油对应的烃源岩为海相页岩而非碳酸盐岩;原油组分受生物降解及二次充注过程的控制,从Santiago油田沿北东方向到La Gloria等油田生物降解作用呈减弱的趋势,而Cupiagua和Buenos Aires油田的样品受二次充注的轻质油的影响,其API远远超过La Gloria等油田。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source rocks in the Panlong oilfield in the eastern Ordos Basin of China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of the dark mudstone source rocks of the Chang 7 segment is high and reaches the standard of good or best source rocks. The organic matter type of the Chang 7 segment source rocks is mainly Type II1 with strong oil generation ability. The biomarker compounds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Chang 7 segment source rock has reached the mature stage, reflecting its good organic matter type and high evolution degree. The salinity of the original sedimentary water of this source rock is low, reflecting a terrestri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he oil source comparison confirmed that the crude oil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Panlong oilfield was contributed by the Chang 7 source rocks.  相似文献   

12.
阳信洼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对阳信洼陷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随深度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而烃转化率较低;沙四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类型较差,但烃转化率高。将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0~1550m为未成熟生物气阶段;1550~2600m为低熟油阶段;深度大于2600m为成熟油阶段。阳信洼陷主力烃源岩为沙四段和沙三段,这2个层段是今后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烃源岩研究进展与低演化油气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6块源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除进一步印证了前人一些主要结论(如母源输入以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和源岩演化程度低等)外,还发现了一些富有科学意义的新的现象与特征,主要包括:源岩样品中含较高丰度的树脂体类化合物;样品中存在八硫环形式的单质硫;源岩有机质经受过较明显的生物降解作用。认为树脂体类化合物是低演化烃的重要母质,单质硫八硫环和生物降解作用都会导致有机质成烃活化能降低,从而促使有机质在较低的热演化阶段形成油气;这些新的发现对于认识源岩在低演化阶段形成商业性的低熟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吐哈盆地有机质成熟度主体处于RO<0.8%的演化阶段,所生成的原油应为低演化阶段的油,天然气则相应为低熟气。  相似文献   

14.
对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其生烃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气成藏认识与资源评价。利用有机岩石学、显微组分、孢粉鉴定及原油地球化学参数等资料,系统评价了东营组烃源岩及其生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探究了有机质生烃的影响因素及生烃模式。结果表明:东营组烃源岩主要为含黏土长英质泥岩和混合型泥岩,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次之;东营组三段与东营组二段下亚段总有机碳(T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4%、0.87%,整体为好—优质烃源岩,显微组分以壳质组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处于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东营组烃源岩具两期生烃特征,早期生烃高峰对应镜质体反射率(Ro)为0.6%,生成低成熟度烃类,晚期生烃高峰对应Ro为1.0%,生成成熟烃类。原油物性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显示东营组以生成成熟油为主,含少量低熟油,原油整体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含硫量、高含蜡量、高饱芳比、高Pr/Ph、高C19/C23三环萜烷值、低伽马蜡烷指数和低4-甲基甾烷指数等特征,属于混源有机质生源、弱氧化—弱还原沉积条件和淡水贫硫湖泊环境综合成因的轻质—中质原油。壳质组中的底栖藻无定形体及松科属孢粉等组分对低成熟—成熟阶段的烃源岩生烃具有重要贡献,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及地层超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东营组烃源岩发育受淡水湖泊、特殊生物、无机矿物和超压等要素共同控制的双峰生烃模式。研究认识对于开展以渤中凹陷东营组为主力烃源灶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地区阿北1井在三叠系揭示了一套高有机碳含量的湖相暗色泥岩,岩石热解有机质丰度指标达到了中等—好烃源岩标准,但有机质成熟度较低,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对台盆区三叠系的沉积、构造背景及热演化历史的研究表明,台盆区三叠系有效烃源岩的发育条件有:1)沉积环境为深湖相—半深湖相,其次为滨湖相;2)暗色泥岩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3)埋深大于5 500m。阿瓦提地区早三叠世为湖相沉积,现今埋深大,热演化模拟、地震相、沉积相综合研究表明,有效烃源岩区发育面积约5 000 k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母质组成、烃源岩生烃及热演化特征、成藏模式、原油次生作用,揭示了该区页岩油整体偏稠以及纵、横向原油性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未遭受生物降解,其油质偏稠的原因主要是:①芦草沟组烃源岩中无定形体、藻类等有机质十分丰富,在咸水环境下生成的原油中异构烷烃、环烷烃含量相对较高,油质相对偏稠,"下甜点"烃源岩比"上甜点"烃源岩处于咸化的更强还原环境,藻类等水生生物更发育,是造成纵向上"下甜点"页岩油较"上甜点"页岩油更稠的主要原因;②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早期生烃,在低成熟阶段(0.5%相似文献   

17.
惠民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的一个富油气单元。系统研究惠民凹陷临南洼陷20个原油样品和4个烃源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成熟度、沉积环境和有机质来源,利用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建立油-岩关系,筛选有效参数运用交会图和聚类统计划分原油类型和进行油源对比。研究区原油已进入成熟阶段,生油母质的沉积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湖沼相-淡水湖相,具有陆相湖盆混合型母质特征。总体上,研究区原油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和较低的胶质及沥青质含量,正构烷烃为"平台式"双峰形态分布,伽马蜡烷含量较低,4-甲基甾烷含量较高。研究区内不同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别,可按地区分为南带和北带。相比南带的原油,北带原油样品中4-甲基甾烷/C29R、Ts/Tm比值较低,而C29降藿烷/C29降新藿烷、1,2,7-/1,2,6-三甲基萘、菲/∑甲基菲较高。研究区沙四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有机质丰度较低;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以Ⅱ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其中,沙三下亚段和中亚段是临南洼陷的主力烃源岩。通过系统对比研究区原油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临南洼陷沙三、沙四段原油来自沙三下、中亚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管镇次凹位于苏北盆地盐阜坳陷洪泽凹陷中部,本区原油为低成熟油。其原油物性具有“四高一低”特点,即中等偏高的原油密度,高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量,低含硫;管镇次凹各井原油未经生物降解,其族组分具有典型低成熟油的特征;原油轻烃热演化程度数据表明,其轻烃热演化程度较低;原油中具有较低的m(Pr)/m(Ph)值和较高的m(Ph)/m(nC18)值,这也被认为是低成熟原油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甾烷热演化比值也都具有典型的低成熟原油的特征。原油的姥/植比值表明为还原-强还原环境的产物。该原油源自以腐泥型为主的母质显示了以腐泥型为主的母质特征。本区原油含蜡量高,其高含蜡是与低熟阶段部分腐殖型干酪根成油和腐泥型干酪根中的丛粒藻早期成油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