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某污水处理厂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工艺运行情况。生化池由生物选择区及主反应区组成,因此可有效去除COD,出水COD平均为29.5 mg/L,去除率90.7%。提出了以延长回流时间、增强生物选择区污泥混合强度和末端DO含量控制的脱氮除磷优化的控制方案,停止曝气后,增加硝化回流时间0.5~1 h,曝气池末段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5~3.0 mg/L时,系统有较好的TN去除效果,出水TN、NH_4~+-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0.1、0.805mg/L,去除率分别为69.9%、96.3%。通过改变除磷药剂投加位置和加药系统自动化改造来优化除磷,节省了药剂费用,实际投加量为1.88 t/d,出水TP的质量浓度平均为0.345 mg/L,去除率93.8%。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际进水量不足、池容设计偏大等引起的长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运行问题,结合陕南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T)启动、调试工程,研究了CAST在不同HRT条件下的运行特性,通过调整、优化污水处理厂运行方式、控制曝气时间等措施解决了长HRT下CAST的启动与运行问题。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300~450 mg/L和NH3-N的质量浓度为30~45mg/L条件下,调整HRT为33.5h,运行工况为闲置、进水、曝气共2~4h,沉淀1h,出水1h,可以保持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75%的出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和动态2种方法研究活性氧化铝吸附复杂的碱性地下矿化水样中的F-,探究优化吸附条件以及其对其余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在15 min的预处理后,处理水在偏酸性、流速为0.5 m/h的控制条件下,吸附76 h后,水中的F-的质量浓度1.5 mg/L,处理效果很好,达到GB 8537-2008所规定的质量浓度≤1.5mg/L的要求。活性氧化铝吸附对矿化水中的主要矿物质锂和锶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偏硅酸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以钦州市两个主要污水厂(W1,W2)为例,其中W1采用A2/O工艺,而W2采用CAST工艺,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去除及归趋,以及不同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差异。结果显示,W1和W2进水中的微塑料丰度分别为(1.80±0.35) n/L和(0.15±0.05) n/L,而出水中的丰度分别为(0.13±0.02) n/L和(0.04±0.02) n/L。W1和W2对微塑料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和71.7%,A2/O工艺,而W2采用CAST工艺,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去除及归趋,以及不同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差异。结果显示,W1和W2进水中的微塑料丰度分别为(1.80±0.35) n/L和(0.15±0.05) n/L,而出水中的丰度分别为(0.13±0.02) n/L和(0.04±0.02) n/L。W1和W2对微塑料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和71.7%,A2/O工艺中微塑料的去除率显著高于CAST工艺。污泥中也检测到了大量微塑料,W1和W2污泥中的微塑料丰度分别为(533.3±66.7) n/kg和(181.8±43.7) n/kg(干重)。尽管污水厂去除了大部分微塑料,但W1和W2的微塑料平均日排放量分别达(3.9±0.6)×102/O工艺中微塑料的去除率显著高于CAST工艺。污泥中也检测到了大量微塑料,W1和W2污泥中的微塑料丰度分别为(533.3±66.7) n/kg和(181.8±43.7) n/kg(干重)。尽管污水厂去除了大部分微塑料,但W1和W2的微塑料平均日排放量分别达(3.9±0.6)×10(6 ) n/L和(3.2±1.6)×10(6 ) n/L和(3.2±1.6)×106n/L。  相似文献   

5.
以某市第4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A~2/O工艺中配置悬浮填料的好氧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冬季低温条件下氮含量的变化及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的最大比硝化速率,探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中硝化菌对系统硝化过程的贡献。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AUR和NUR分别为3.16 mg/(g·h)和3.39 mg/(g·h),而生物膜的AUR和NUR分别为3.63 mg/(g·h)和4.17 mg/(g·h),活性污泥与生物膜的生物量分别为3 187 mg/L和3 690 mg/L,当投加的填料为好氧区总容积的4.4%时,投加填料后系统增加的生物量为162 mg/L,故生物膜对硝化的贡献约占5.5%,而活性污泥为94.5%,说明投加填料后生物膜对系统的硝化起到一定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铁刨花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结果表明,在原水pH为7.28、体积2.1 L、臭氧气体进气体积流量为30 L/h、O_3的质量浓度为10.8 mg/L、催化剂使用量为20 g/L、总处理时长为300 min的条件下,铁刨花催化O_3氧化工艺出水COD、SCOD分别由135、128 mg/L减少至48、44 mg/L,DOC的质量浓度由37 mg/L减少至14 mg/L。除TN外,铁刨花催化臭氧氧化工艺的出水水质满足GB 21903-2008排放要求。出水B/C从0.015提升至0.17,可生化性提高。原水中有机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其中腐殖酸的含量最高,反应后蛋白质、多糖和腐殖酸的去除率分别为100%、48%和87%。在O_3/ZVI出水中未检出蛋白质、多糖及分子量较大的腐殖酸物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种能准确测定水中甲醇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手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水中甲醇含量进行测定,过程中优化了检测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较好,RSD=1.15%;准确度较高,加标回收率在88.2%~97.4%之间,RSD≤2.6%;检出限为0.05 mg/L,定量限为0.5 mg/L;在0.79~79.1 m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系数R2为0.999。本研究为废水中甲醇含量的测定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据DZ/T 0064.65-93标准方法测定水中硫酸根含量,通过条件实验,对比浊法测定硫酸根方法进行了优化。检测限为0.02 mg/L,硫酸根含量为6.00、10.00、15.00 mg/L的水样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29%、1.14%、0.80%。  相似文献   

9.
以聚表剂驱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质特性分析及现场水处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出水中聚表剂质量浓度在312~656 mg/L之间,粘度在1.2~2.4 m Pa·s之间,Zeta电位在-27.0~-22.0 m V之间,粒径小于或等于10.0μm的油珠占35%以上;其油水分离难于聚驱采出水,静置沉降16 h后,水中油的质量浓度降至100 mg/L以下。传统的连续流两级沉降除油工艺累计运行24 h,出水中油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07.9 mg/L;序批流沉降除油工艺能够实现累计运行22 h内出水油的质量浓度在96 mg/L以下,处理效果优于传统的连续流两级沉降工艺。  相似文献   

10.
孙祥  黄得庆 《广东化工》2013,(9):129-130,106
本研究采用多级Fenton氧化和混凝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高盐对氨基苯酚生产废水中有机物,同时对反应过程进行优化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分批投加3%的Fenton试剂的TOC去除效果即可超过一次投加5%的TOC去除效果。此外,投加0.5%液体PAC(10%)协同混凝,可以在氧化处理的基础上再降低29%的TOC。在室温、初始pH=3、H2O2(30%)投加量为3%(v/v)、Fe2+与H2O2的摩尔比为0.05的条件下,采用分批投加的方式进行Fenton反应后,再投加液体PAC(10%)协同混凝,用10 mg/L的PAM絮凝后,可以将废水TOC从5725 mg/L降低到481 mg/L,TOC去除率达到91.6%,出水中氨基苯酚含量为0,符合厂方生化系统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某水库微污染水源水为试验水样,比较了以超滤为核心的不同组合工艺的净水效果,考察了各组合工艺出水氯消毒对异养菌的灭活效果、持续消毒能力,研究了余氯的衰减、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以及对水质生物稳定的影响,从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两个方面对不同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氯消毒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具有最佳的净水效果:该工艺能100%的去除水中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持续消毒能力强,72 h后水中余氯量为0.5 mg/L,对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的去除率仍为100%,且HPC小于100 CFU/mL,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控制在10μg/L以下;出水AOC含量低于100μgac-C/L,符合氯化消毒生物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MBR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构建了小试规模的折流式A2O-MBR工艺装置,将好氧池分为第一好氧池(O1)和第二好氧池(O2),考察了溶解氧(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处理性能的影响。进水COD、NH4+-N和PO43--P分别为400 mg/L、50 mg/L和5 mg/L。在HRT分别为24 h和12 h条件下,COD、NH4+-N和TN的去除效果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为90.2%、99.4%、84.8%,平均出水分别为38.1 mg/L、0.3 mg/L和7.6 mg/L。除磷性能受好氧区DO影响较大,将O1池DO浓度从6 mg/L下降至3.5 mg/L,除磷效果明显改善,PO43--P去除率从45.0%提高至79.5%;在HRT缩短至12 h后,除磷效果保持稳定,出水平均浓度保持在1.0 mg/L。适当降低DO浓度、...  相似文献   

13.
乙酸钠为碳源时缺氧生物滤池深度脱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酸钠为碳源,进行了生物滤池深度脱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乙酸钠浓度的增大,生物滤池出水中总氮浓度越低,其去除率呈上升趋势.当乙酸钠浓度为40mg/L时,生物滤池出水中总氮低于3.95mg/L,污水总氮去除率均在59%以上:当乙酸钠浓度为50mg/L时,生物滤池出水中总氮低于1.50mg/L,污水总氮去除率均在88%以上;当乙酸钠浓度为60mg/L时,生物滤池出水中总氮低于1.35mg/L,污水总氮去除率均在89%以上.当滤速在3~8m/h间发生变化时,陶粒滤池的脱氮效果相差不显著;砂滤池脱氮效果稍好于陶粒滤池.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完善单质分盐工艺路线,为浓盐水分质结晶工业化实施提供设计依据,特以某煤化工企业回用水装置反渗透浓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中试实验;研究表明,产品水水质主要指标TDS、COD、总硬度、氨氮、氯离子平均浓度分别为485.7 mg/L,1.23 mg/L,4.3 mg/L,0.94mg/L,117.9 mg/L,明显优于初级再生水水质要求;所得晶体氯化钠干盐平均纯度达99.2%,其中不溶物、总硬度、硫酸根离子含量、水分分别为0.12 mg/L、0.01 mg/L、0.12 mg/L、0.5%,可达到GB/T 5462—2015《工业盐》精制工业干盐一级标准;硫酸钠干盐平均纯度达98.5%,其中总硬度、氯化物、铁、白度(R457)、水分分别为0.05 mg/L、0.18 mg/L、0 mg/L、83.55、0.5%,可达到GB/T 6009—2014《工业无水硫酸钠》Ⅰ类一等品标准;中试装置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整体工艺路线可行。  相似文献   

15.
微絮凝-接触过滤技术在油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逢玉  姜安玺  张雷  孙岩 《化学工程》2007,35(11):58-60,65
为了提高油田废水的处理效率,降低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的质量浓度,文中通过系统优化改造开发了微絮凝-接触过滤工艺。筛选确定无机高分子聚合氯化铁作为本工艺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为3 mg/L,经现场试验考察了本工艺对油田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微絮凝-接触过滤工艺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 mg/L和3 mg/L,去除率分别为92%和90%,远优于传统的直接过滤。说明油田废水经本工艺处理可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无需经过二级过滤处理,因此节省了油田污水深度处理站基建和运行的投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水处理药剂配比对气田采出水预处理效果的影响,首先分析不同季节采出水水质,再确定各种药剂的加量范围,采用混料设计中极端顶点设计,以pH、透光率和总铁含量为指标优化药剂配比,并验证优化后的配比。最后研究加药总量对采出水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出水具有高含油、高含铁、高含悬浮物和低pH的特征;通过混料试验确定双氧水、NaOH和PAC的最佳配比为0.405 5∶0.408 7∶0.185 8时能够达到很好的协同效果;药剂总加量≥350 mg/L时,预处理后采出水水质能够达到进塔要求。为节约成本,确定双氧水、NaOH、PAC和PAM的加量分别为142,143,65,2.0 mg/L。处理后采出水中悬浮物含量和总铁含量分别由原来的54 mg/L和1.32 mg/L降低到28 mg/L和0.48 mg/L。  相似文献   

17.
李雨  杨晨  刘定富 《电镀与涂饰》2014,(23):1024-1026
采用正交试验对化学镀镍–磷合金镀液的添加剂进行优化。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26 g/L,NaH2PO2·H2O 30 g/L,CH3COONa·3H2O 16 g/L,柠檬酸21.5 g/L,88%乳酸5 m L/L,OP-10 5 mg/L,p H 4.80±0.2,温度(88±2)°C,时间2 h。探讨了添加剂苯骈三氮唑(BAT)、苯并咪唑(BMI)、氨三乙酸(NTA)和硫酸高铈对镀速、镀层光泽度和磷含量的影响。4种添加剂的最优组成为:BAT 1.0 mg/L,BMI 10 mg/L,NTA 0.5 g/L,Ce(SO4)2·4H2O 6 mg/L。采用该组合添加剂进行化学镀Ni–P合金时,镀速为10.92μm/h,镀层光泽度和磷含量分别为225 Gs和12.96%,表面均匀、致密、平整。  相似文献   

18.
膜技术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无机陶瓷膜处理设备处理宝浪油田采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采出水完全能满足宝浪油田注水的水质要求。产出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小于1mg/L。0.1μm膜处理后的采出水中悬浮物含量平均值为0.417mg/L,粒径中值小于1μm;0.2μm膜处理后的采出水中悬浮物含量平均值为0.57mg/L,粒径中值小于1.5μm;产出水中油含量低于检测限;膜清洗周期为85个小时;清洗方法简单;膜通量的恢复率为99.93%。  相似文献   

19.
黄敬  刘旭  王春志  刘耀驰 《广州化工》2013,(11):184-186
对不同类型沉淀剂处理HPO酮肟高浓度含磷废水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沉淀剂种类、溶液pH值和Ca/P比等对除磷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小试研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处理量为1.0 m3/h化学沉淀除磷中试装置,确定了除磷最优工艺,当进水正磷酸盐含量为232.0 mg/L、1%石灰水与废水的比例大于1∶10时,磷去除率大于95%,出水磷含量低于10 mg/L,结合己有A/O生物处理,出水可达到0.5 mg/L的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玉米酒精厂现有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填料强化该工艺的污染物削减能力的方法,以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MLSS含量、曝气时间、填料投加量和DO含量4个运行参数对填料-CASS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COD去除率影响主次顺序为DO的质量浓度>填料投加率>MLSS的质量浓度>曝气时间,优化参数组合为:MLSS的质量浓度4.6 g/L、填料投加率为30%、曝气时间6 h、DO的质量浓度6.5 mg/L,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和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40.1~862.47 mg/L和17.61~31.76 mg/L时,出水COD为和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2.87~90.76 mg/L和0.69~1.01 mg/L,均能满足GB 27631-2011的排放要求;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21%和96.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