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澳力中福广场设计建造合过程的感受,对当今中国建筑师在中国建筑市场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重点探讨了业主、建筑师、施工企业三者间的关系,并对当今中国建筑师在信息时代肩护的责任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蒋楠 《建筑师》2018,(1):110-115
基于住建部课题"充分发挥注册建筑师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主导作用"的研究,对中国注册建筑师在"责、权、利"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辨析。通过现状调研聚焦建筑师执业范围、"责、权、利"具体内容、设计收费与周期、法律责任与风险防范等问题,并将境外先进做法与国内进行比对研究,在设计责任认定、监理权责、施工控制、建筑师权益等方面寻找他山之石,最后形成推进中国注册建筑师"责权利一体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广州地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比较完整地参与过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设计全过程的建筑师进行问卷访谈,研究和分析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的参与度、绿色建筑设计在广州地区的发展现状,指出建筑师在当今国内的环境下难以作为主导角色参与绿色建筑涉及全过程。该文对建筑师如何能够更积极地参与绿色建筑设计的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建筑师王澍对于建筑营造逻辑、设计方法、材料和建筑形态上清晰的思考脉络,深入探讨了王澍与当今主流建筑师的不同,并对其代表作进行了评析,以期发掘出王澍在中国建筑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平 《山西建筑》2007,33(26):234-235
就如何培养当代青年建筑师的能力做一论述,对建筑师专业技术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并介绍了建筑院校毕业生步入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利于高素质建筑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徐新军  任书斌 《山西建筑》2010,36(7):201-201,209
通过对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分析,研究了中国建筑师创作环境的变化,给合外国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师的启示,探讨了中国建筑师的困境与出路,以保证中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29日~7月3日,UIA第23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将在意大利都灵召开。许多中国建筑师将参加这次与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同时借此机会以充分展示中国建筑师的风采。这个时刻,我们应该怀念为我国建筑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建筑师,不能忘记他们所做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刊出对我国优秀建筑师杨锡镠先生的回忆文章,相信会对当今建筑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住宅房地产的发展培育了中国的业主建筑师队伍。这是一支新兴的力量,他们为发展商树立建筑观,为建筑师创造商业观,他们是房地产企业的设计管理者,“业主建筑师现象”标志着当今地产操作模式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也显示出设计专业在商业房产开发全过程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这是行业的进步。大量的地产实践一次次向人们证明.经济规律强制性地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观念只有在合乎规律时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刘丛 《中外建筑》2007,(12):44-45
西班牙当红建筑师--Alberto Campo Baeza,应邀于2007年9月在中国做了“大师之旅建筑讲演会”,该活动成为中国“西班牙文化年”的一部分将西班牙的建筑文化展现给中国。在当今Koolhaas、Zaha Hadid、Herzog & De Meuron、Toyo Ito、Frank Gehry等明星建筑师风靡国内的年代,大多数人对于这个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师却不是很了解。  相似文献   

10.
黄冬昀  王春建  丁浩南 《四川建材》2020,(1):184-185,189
对中外建筑师制度进行对比,发现中外建筑师制度在职能、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差异,认识到我国现行注册建筑师制度的不足。探讨了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必要性以及新时代应当赋予其怎样的责任与义务。最后以雄安新区旧改项目为例,阐述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亟需性与我国建筑师的能力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1.
裴钊 《时代建筑》2012,(4):32-35
从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被引入中国后,老一辈中国建筑师在20世纪30年代所致力的实践和构建的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今中国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5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建筑学教育来自老一辈建筑师所建立的建筑知识体系。由于历史原因,这个体系与外部和现实存在差距,这使得他们所继承的必然只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反映在建筑实践上,80年代的中国建筑实践呈现出一种既有传承又有分裂的状态。文章试图将这两个建筑师群体放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讨论,从而分析两个群体的思想及实践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建筑师可能只需负责建筑物的设计,但随着工程的规模愈来愈大,科技的创新以及社会对建筑要求的提升,建筑师要承担的工作和责任也越来越多.未来的建筑师要负责设计团队的管理、工程施工的监管、项目发展的策划、建筑与城市的协调、建材的创新和科研、工程造价和时间的掌握等多项工作,他们要能广又能专.预期未来会出现专科的建筑师,并期盼中国在建筑科技的改进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中国的当代建筑?怎样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表现中国的或更地方性的风格特点.是很多中国建筑师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建筑设计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今,这个问题就更突出.更需要中国建筑师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相似文献   

14.
薛颖  王世福 《建筑师》2011,(4):78-82
Team10对现代主义进行了反思.强调人文主义的建筑师角色.其中之一的意大利建筑师德·卡洛,与Team10并行并保持自己的思考方式.于1976年创办ILAUD并延续至今提出了公民建筑等注重社会关怀和地域实践的理论观点,启发我们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背景中认识建筑师应该具有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设计》2012,(8):128-139
策展前言 中国建筑师在当今日益增长的建设量和迅速扩张的城市化中面临着巨大挑战。这种特殊的状况使得作为个体的建筑师很少有机会在国际建筑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郑启颖 《工业建筑》2002,32(2):78-80
通过对建筑与文学之关系的探讨 ,阐明文学对于建筑师、建筑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国际上代表性的AIA建筑师服务合同文件,以及比较中外建筑师职能定位的异同,探讨中国职业建筑师制度的特点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期,美国《商业周刊》一篇报道说,“中国正递步成为当今最具有创意性建筑和工程设计的舞台”。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很多新建筑都出自国外建筑师之手,中国也正在成为国外建筑师的“乐园”。对那些洋建筑师而言,许多在国外无法实现的东西,比如个人独特的建筑思想,在当地的城市规划、审美学、工程学中并不适宜,而在中国却会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青年建筑师的几个观点、几种状态和几点呼吁的论述,反映了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整理了大量南京民国开业建筑师的履历之后,注意到与当代不同的现象:有政府工作经历的开业建筑师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流动性高,有相应的建成作品.文章随后介绍了部分开业建筑师在政府期间的经历和设计作品.最后,文章从社会背景、建筑师制度和专业水准等方面确定了政府工作经历是开业建筑师职业成长的途径之一,而新兴的国民政府及其“中国固有式”建筑理想也可能对开业建筑师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