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单相真空灭弧室开断大短路电流的最佳控制方法。研究表明,触头分离时刻对真空灭弧室的状态有很大影响,也因此极大影响着真空灭弧室的开断能力。只要按照这种方法,借助于一台适合的弹簧操动机构控制触头分离,人们就能在开断大短路电流期间保证得到护散型电弧,就可以使触头的熔化程度降至最低。真空灭弧室的开断能力和寿命也会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真空灭弧室的触头系统作为一个内力系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分析方程式,并且得出结论:在超行程阶段(或触头工作状态),真空灭弧室动、静触头之间的电动斥力只能是触头系统的内力,不是操动机构要克服的负载,操动机构克服的最大负载只能是触头弹簧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同时通过对真空断路器的力学特性研究,将文献资料上的真空断路器的负载特性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3.
真空灭弧室是真空开关的最重要的部件,被誉为真空开关的心脏,因此,真空灭板室的设计至为重要,本文介绍真空灭板室的最新设计,其中包括真空灭弧室的基本要求,触头材料及几何形状,波纹管,屏蔽,真空壳体的设计以及真空灭弧室的总体设计等。真空灭板室用于真空断路器,真空接触器以及真空负荷开关等,它对整机的机电性能影响很大,因此,精心设计和制造性能优异的真空灭弧室以满足各种使用场合不同用户要求,这是摆在设计和制造  相似文献   

4.
在真空断路器的一个电极中将几个真空灭弧室并联,可以提高断路器的额定工作电流和短路开断电流。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一些试验。本文将给出这些试验的结果。我们将会看到,在断路器的整个使用寿命过程中,在触头闭合时,哪些因素能使几个灭弧室之间的分流值达到要求。而且,我们还对触头分离时几个灭弧室之间的分流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纵磁场(AMF)触头的真空灭弧室效果比较好,而触头分离过程中延迟时间很长时将会对几个灭弧室之间的电流分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真空电器技术》2009,(4):43-44
1柱上开关的类型 目前市场上的柱上开关形式多样,性能也各不相同。具体可按以下6种方式分类:①按生产国可分为国产和进口2种:②按触头灭弧能力可分为断路器、负荷开关;③按绝缘介质可分为油绝缘、空气绝缘、SF6绝缘:④按操动机构可分为电磁操动机构、弹簧操动机构、永磁操动机构;⑤按控制器的功能可分为断路器、重合器、分段器;⑥按出线套管的材质可分为瓷套管和硅橡胶套管等。  相似文献   

6.
ABB、Calor Emag开关有限公司研制的VMI新型中压真空断路器,具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该断路器带有新的永久磁的的电磁操动机构,免维护型;其二,灭弧室及高电位部分完全浇注在环氧树脂中,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能保持良好的绝缘强度。  相似文献   

7.
永磁操动机构作为新式真空断路器常用的操动机构,其运行状态决定真空断路器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永磁操动机构进行故障诊断研究。本文以ZW45-12型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为研究对象,对真空断路器永磁机构行程曲线进行特征参数分析,选择断路器启动时间、动作时间、刚分合速度、分合闸平均速度等四个参数作为诊断特征参数;基于断路器分合闸实验数据,对比常用的故障诊断算法,结果表明SVM算法性能最优;基于Spark平台搭建使用SVM算法的永磁机构故障诊断模型,并通过不断调整SVM算法的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kernel,对诊断模型进行优化。优化的SVM故障诊断模型对永磁机构回路电阻增大、机构卡涩及分闸弹簧单根脱落故障诊断精确率均在90%以上,分闸弹簧单根脱落故障诊断准确率可达96%,可以满足永磁机构故障诊断精度需求。研究结果为永磁机构的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高电压等级真空断路器的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发展高电压等级真空断路器的关键技术问题,如触头材料,灭弧室耐压特性、电弧特性、弧后特性、波纹管设计及触头运动特性等进行了探讨,可为高电压等级真空断路器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的触头压力是真空开关向低电压、高操作频率和小型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求真空触头在具有高的开断能力基础上必须同时具有高的抗熔焊能力。铜铬合金具有高的开断能力,但高的熔焊倾向限制了其在真空接触器、负荷开关和低压断路器等低触头压力开关中的应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十余年来发展的铜铬X触头的研究结果,包括成分设计的理论依据、燃弧行为和熔焊性能。这种铜铬X触头的熔焊强度能够降低到商业铜铬触头的1/10。配合TJ-7.2/450真空灭弧室的型式试验结果证明:铜铬X触头既具有极限短路电流开断能力,又具有高的抗熔焊性能。  相似文献   

10.
能开断高压回路电流的纵向磁场高压真空灭弧室有一个外壳和两个触头,其外壳能维持管内处于真空状态,而触头则安装于此外壳内。触头能在两位置间作相对运动,第一个位置是两触头互相接触的位置,第二个位置是触头相互分离的一适当开距的位置,在此位置,足以开断流过触头的电流。开关触头中的一个或两个触头包含有一些螺旋缠绕的导电条、一个导电杆部件和一个导电触头部件。导电杆部件能把电耦合的列螺旋缠绕导电条的一端,而导电触  相似文献   

11.
窦睿 《旭光技术》1996,(3):45-47
一个负荷开关包括一个真空灭弧室和两个闸刀开关。真空灭弧室由一个管状绝缘外壳,两个导电的端盖和两上向相对的触头组成。触头表面位于屏蔽罩之内。其中一个闸刀开关与真空灭弧室并联,另一个民开关与上述并联构成串联触头由镍风制成。两触头的端具空灭弧的接触表面。  相似文献   

12.
真空作为一种经受过考验的开断介质特别在中压领域相对其它介质具有许多优势。过去ABB公司配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横磁场触头。为了满足对短路开断电流的最高要求,研制出具有纵磁场触头的真空灭弧室,能够可靠地开断短路电流63kA及以上。在电压技术领域,真空技术已在许多使用场合,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灭弧介质,如油或SF6。真空灭弧室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而紧凑,免维护、寿命长以及良好的环境兼容性。ABB CalorEmag公司从80年代初就已研制真空灭弧室「1」(图1)。在位于德国那建根市的研究中心(R&Dcenter),高级工程师们利用先进的工具和高效的计算机软件使灭弧室的设计和功能最佳化。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新开发的真空接触器和负荷开关灭弧室系列「2」以及自动制造触头的创新工艺方法。随着1999年新的生产设备的建成,除了确保高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东芝公司最新研制出中压固体绝缘开关柜(SIS)。该柜具有三个特点:一、对真空灭弧空采用相柱固封技术;二、对真空断路器和真空隔离开关的可动件采用复合绝缘;三、作为操动机构,采用最新研制的永磁机构。  相似文献   

14.
TD24A-12/1250-25型真空灭弧室灭弧室是针对国外用户开发的,主要用于额定电压12kV、额定电流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的高压真空断路器上,广泛应用于城网、农网输配电系统及其它高压交流电路中,起开关控制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真空断路器安装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通常,真空断路器在出厂前已完成了全部出厂试验检查,安装时一般不需要拆卸和调整。在按照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规定逐项检查时,首先应注意检查有无螺丝松动,若有松动应拧紧。按照说明书规定安装完毕后,再检查灭弧室有无碰伤,并清除表面污垢,必要的话,应在各转动部位涂上润滑剂,然后再开始试验。无论真空断路器配用的是弹簧操动机构还是电磁操动机构,首先均应手动分、合闸3到5次,如未发现异常现象,才可进行通电操作。同时还要检查真空断路器的触头开距、接触行程、合闸弹跳、三相同期性、分合闸速度、回路电阻等主要参数。其中某些参数有可能因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安装中的不慎而造成变化,因此必须对变化的参数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应按真空断路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相似文献   

16.
真空断路器能够在额定电流与短路电流下实现多次开断操作。一般来说只有开断机构需要维修而灭弧室无需维修。虽然如此,我们也必须知道它的操作寿命的终结。此外随着对断路器的安全要求的增加,用户对检测其熄弧的能力也提出了要求。给出的检测设备装有一台微处理机,能记录在开断操作过程中的三相电流。根据给出的n-I曲线能计算出寿命减少的特定曲线,也可累加计算。从而估计出触头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此外,还需要确定燃弧时间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铜钨触头材料和铜铬触头材料的24kV真空灭弧室模型进行了并联电容器开断试验。铜钨触头材料的重击穿概率低于鲷铬触头材料的重击穿概率。除了大电流开断能力,铜钨触头材料在并联电容器开断上也是性能非常优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直流电网的不断发展,对直流开断技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相较于传统的气体电弧直流开断,真空电弧直流开断具有电寿命高、燃弧空间封闭、介质恢复速度快等特点,但是传统真空电弧电压低,需要通过横向磁场的作用,提升电弧电压完成直流真空电弧的开断。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横向磁场作用下不同触头侧部燃弧空间(即触头侧部边缘与真空灭弧室屏蔽罩之间的空间)与开断电流时的开断特性,获得了触头侧部燃弧空间宽度11~41 mm范围内对直流真空开断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刘立民 《国外电子元器件》2013,(24):102-105,109
针对高压断路器三相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机构,研究了不同控制策略下电机操动机构的运动特性.考虑高压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过程,建立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操动机构运动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采用数字式双闲环控制,内环为电流环,采用PI控制,外环为速度环,基于传统PID控制器、单神经元PID控制两种不同控制策略控制.通过对伺服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得到了电机操动机构速度跟踪控制特性.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ID控制器能够较好的实现触头速度的跟踪控制,使其按理想运动特性曲线运动,是一种较理想、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述叙真空灭弧室加强型纵向磁场的触头结构。纵向分量磁场的单位感应密度达到10MrЛ/kA。从而缩短了收缩型强电弧(1〉10kA)变为准扩散型电弧的时间,在电弧由收缩型变为准扩散型之前,电弧在整个触头表面的运动是收缩在磁场横向分量上。控制这两种强电流电弧变态可以降低触头分断速度并且在保持短路电流分断能力的情况下能成倍地提高真空灭弧室的开断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