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对鄯勒区域地质资料、地震数据、测井及岩芯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鄯勒油田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鄯勒地区西山窑组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三种沉积相类型;以北部博格达山为物源的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北部的西山窑组一段,南部以觉罗塔格山为物源的三角洲沉积在西山窑组一、二段广泛发育,而湖相沉积主要分布于西山窑组三段和四段;在南北双向物源的控制下研究区主要经历了3个沉积演化阶段,即西山窑组一段南北双向混源、湖盆充填式沉积阶段,二段南部稳定的三角洲沉积阶段和三、四段深水体、广水域的扩张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沉积有机相研究及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准噶尔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的综合研究和分析,将西山窑组沉积期划分为四种沉积有机相:高位沼泽有机相,森林沼泽有机相,流水沼泽有机相和开阔水体.其中,流水沼泽有机相和森林沼泽有机相是主要的生烃有机相类型.森林沼泽有机相是煤成气的主要源区,并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流水沼泽有机相则是煤成油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3.
在沉积微相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油层小层对比复杂砂层厚度、岩性横向变 化大的特点,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油层碎屑岩稀土元素、碳酸盐岩岩屑以及轻重矿物组合分布进行 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区内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向和西南向,在陇东地区北东物源的沉积边界 大约在南梁—华池地区,西南物源的沉积边界大约在悦乐地区,两者间为砂岩层厚度、岩性、物性变化大的混源 区。通过对不同物源区的储层特征分析对比,认为在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物物源分布范围、组合特征是影响储 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乌伦古坳陷东南部中生代早期断裂构造的活动规律和控制因素,在确定同沉积逆断层引起的断展褶皱轴面和组成的基础上,对乌伦古坳陷东南部由红岩断阶带和陆梁隆起所夹持的三角区域内中生代早期断裂构造生长指数进行分析。在上三叠统白碱滩组(T_3b)沉积阶段,乌东断裂生长指数一般在1.5左右,红盆断裂多小于1.3,喀拉萨依断裂多小于1.2;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至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_1b-J_2x)沉积阶段,乌东断裂在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_1b)沉积时期具有最大的生长指数,红盆断裂在中侏罗统三工河组(J_1s)沉积时期具有最大的生长指数,喀拉萨依断裂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_2x)沉积时期具有最大的生长指数。在断裂走向方向上,红盆和喀拉萨依断裂具有最南东端(或东端)生长指数较小,并接近于1,然后向北西(或西)方向生长指数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至生长指数等于1的变化规律;乌伦古坳陷东南部乌东断裂、红盆断裂和喀拉萨依断裂在上三叠统白碱滩组(T_3b)沉积阶段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至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_1b-J_2x)沉积阶段均具有从北东向南西方向的前展式迁移特征,说明当时的构造动力是从北东方向发起的。在断裂走向上生长指数的变化规律既与断裂构造的不同归属有关,又与不同方向断裂之间的距离有关。喀拉萨依断裂的生长指数沿走向表现出更大的变化特点,这与其他方向断裂构造的叠加所造成的活动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豫西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作为古-中元古代熊耳群形成后发育的第一层碎屑沉积,对揭示熊耳群发育背景及华北克拉通南缘古-中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在对豫西伊川兵马沟组典型剖面详细描述和采样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其沉积环境、物源与构造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兵马沟组中上段砂岩沉积古环境为还原环境,物源以火山活动区为主,兼有少量稳定陆壳物质且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背景。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兵马沟组形成时期为活动大陆边缘,中元古界熊耳群形成于俯冲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欢58块沉积微相的差异性,在区域特征及岩性、电性、沉积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绘制各砂岩组的沉积相平面图。研究表明,欢58块杜家台Ⅰ油组为浅湖时期河流入湖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源来自东北方向,砂体向西南方向展开,沉积微相发育形成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以及河口坝。通过杜家台扇三角洲沉积微相模式研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为研究区有利储集区域,也是井位部署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富县探区中生界延长组近年来油气勘探一直未能获得大的突破,对物源方向认识有一定分歧。通过对该探区延长组砂岩研究认为:长8、长6砂岩类型单一,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含量约20%-65%。其稀土元素总体中等一较高(88.94-225.1)×10^-6,轻稀土富集,基本不显示Eu和ce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右倾谱型。研究区不同分区重矿物组合具有差异性,其影响因素为不同的沉积分支体系分布。将延长组与周缘结晶基底进行对比,结合周缘古陆与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北东物源为主要物源区方向,而吕梁山火成岩与延长组不具亲缘关系,秦岭造山带秦岭群和宽坪群不是研究区延长组主要物源区,北部阴山古陆乌拉山群麻粒岩一孔兹岩系为延长组主要母岩。  相似文献   

8.
渤海F油田明化镇组下段Ⅳ油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岩心、薄片、分析测试和测井曲线等资料,对F油田明化镇组下段Ⅳ油组沉积微相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Ⅳ油组储层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分选中等,磨圆度以次棱—次圆状为主。岩心中可见典型河流相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特征包括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线形。Ⅳ油组发育曲流河沉积相,包括河道和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漫滩沉积、废弃河道和泛滥沼泽沉积微相。Ⅳ_4砂组以泛滥平原沉积为主,从Ⅳ_3砂组开始,物源供应增强,平面上发育3至4条曲流河道,Ⅳ_1砂组沉积时期河道规模开始变小。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吐鲁番坳陷侏罗系物源体系特征,基于重矿物特征、砂岩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测年等物证,从不同角度对坳陷中东部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中下侏罗统存在南、北2个物源区,坳陷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主物源体系存在明显差异.物源的变迁控制着沉积体系的演化,北部山前掩伏带为找油新领域.研究结果表明:水西沟群沉积早中期,轻、重矿物及源岩判别图解(La-Th,La/Yb-∑REE等)显示的物源方向一致,坳陷北部碎屑锆石显示2组年龄峰值,主峰值为(297±2)Ma,次峰值为(427±4)Ma,对应于2期构造热事件,与南缘觉罗塔格山具有良好的亲缘性.受南缘长物源控制,坳陷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远源、长轴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博格达地区为汇水沉积区,V/V+Ni,V/Cr,Ni/Co等泥岩地化指标表明古水介质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油气的形成.在水西沟晚期和三间房沉积期,重矿物和碎屑成分具有明显分区性,坳陷北部物源和沉积环境均具有近源沉积的特征,主物源来自博格达山,表明水西沟晚期是博格达山再次隆升的初始时间.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重矿物、地震属性、砂地比、古地貌等相关资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出发,对徐西-徐南地区沙河子组的古物源体系特征系统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徐西-徐南地区沙河子组主要发育有东、西两大物源体系,其中西侧徐西断阶带物源供源强度更大、影响范围更广,是研究区的主要物源方向。东部物源影响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靠近南北两端处,是次要物源方向。总的来看,研究区物源方向有从东、西两侧指向中部的特点。研究区沙河子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受西部徐西断阶带物源控制,沿断阶带均匀分布;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受东部物源控制,主要在南北两端靠近凸起处发育;物源从根源上影响和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类型及平面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