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3)
高质量国家审计是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和基础。与民间审计质量相比,关于国家审计质量的研究目前尚比较薄弱。从公共受托责任的内涵出发,分别基于国家治理理论的部门职能视角、人民主权理论的委托人需求视角,以及信号传递理论的受托人供给视角,阐释了高质量国家审计的动因,以期为推动我国国家审计质量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发展进程中难免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免疫功能"子系统,肩负着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必须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历史地、辩证地、客观地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通过对审计容错、审计妥协的理论分析,把握它们的涵义、本质及它们对审计效果的影响,得出审计容错、审计妥协与审计效果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审计效果的机制构建方案,建立规范类机制,压制审计妥协的违规操作空间;强化监督机制,提高审计违规操作的发现概率;规范责任追究机制,发挥威慑功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0)
民国国家审计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启发性。民国国家审计系统在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督地位比较独立,在财政系统中处于关键监督地位;审计系统内部的审计人员系统、审计组织系统、审计依据系统、审计方式系统、审计程序系统和审计结果系统六个子系统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都围绕审计独立性运行。民国国家审计思想也有其局限性,蒋介石独裁统治以及严重的政治腐败制约了民国国家审计思想的作用。它对当代中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启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三步走"进行审计体制改革:第一步,建立审计垂直组织体制。第二步,在国家监察和国家审计内部分别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降低协调成本,形成监督合力。第三步,使国家审计隶属于国家监察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3)
基于耦合理论,以提升监督合力、提升审计绩效为主要目标,基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双重视角,分析了二者耦合联动的机理特征和理论逻辑。从重塑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出发,探讨了耦合联动机制与实施路径,形成了矩阵式组织管理体系、与自律组织协同递进、沟通审计计划、延伸审计业务内容、创新审计模式和共享审计资源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不仅能够加大政府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而且能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行,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净化国家治理环境。文章在我国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已有成果,探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模式及方法,提出风险导向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模式;探索审计路径,从政策制定到政策实施,从实施审计到评价并对相关人员问责,弥补当前缺乏对路径等研究的短板,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8)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在制度变迁中表现出审计价值理念趋向先进性、由"人治"趋向"法治"、独立性逐步增强、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断提高的趋势;同时审计文化变迁具有缓慢性、滞后性、路径依赖性等特点。研究并运用国家审计文化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审计文化建设实践,推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国家审计都源于公共委托代理关系,然而,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国家审计主题呈现差异化。文章按公共委托代理关系、治理模式、机会主义类型到审计主题这个逻辑,分析国家审计主题差异的原因。应对机会主义的治理机制构造区分为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和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两种类型,在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信息机会主义,信息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在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中美两国政府审计的审计主题差异符合这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8)
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范围专项审计目标向政策执行、制度落实效果转移的影响下,财务报表之外的非财务信息审计比重逐渐加大,传统审计模式亟待向数据化转型。随着政府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信息化建设、审计结构的不断完善,以挖掘数据蕴含价值为导向的数据式审计模式得以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然而数据式审计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政府审计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审计机制不合理也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以公共政策为对象的绩效审计充分体现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念,但同时也具有一些争议。文章从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理论内涵出发,比较美国和英国对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态度,并对实践方法加以分析,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作出思考,探讨在我国实施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在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国家审计出现了审计资源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从而造成审计质量提升进展慢,审计效率及效果受阻等现象。为了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国家审计开始逐步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因不同审计主体及审计目标、审计手段的差异性,导致国家审计在利用社会审计资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文章基于审计业务流程,分析了国家审计利用社会审计的理论基础,探讨国家审计利用和整合社会审计资源的路径。同时从审计的审前阶段、实施及完成阶段剖析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9):98-99
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审计理论研究的起点,逻辑起点的正确建立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审计理论体系的可靠性。但是目前对于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问题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存在着多种不同观点,本文从审计理论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出发,对各个观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将审计环境作为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具有可靠性,相对于其他理论更具有优势与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5)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企业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企业审计内容通常分为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企业审计对象是企业类经管责任,包括出资人经管责任、行业规制经管责任、国有资本营运经管责任、企业营运经管责任、内部单位经管责任,这些经管责任都可以分解为业务责任和财务责任;业务责任和财务责任都可以分解为信息、行为和制度三个维度的审计主题;单个审计主题可以形成单项性审计业务,多个审计主题可以组合形成综合性审计业务。在审计实施中,各个审计主题还需要分解为审计标的,并确定各类审计标的的审计载体。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3)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颁布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的研究一直处于积极探讨中。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审计,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对国家审计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研究发现,政策执行效果审计是以受托责任观为理论基础且兼有绩效审计和跟踪审计特性的国家审计,其重点在于如何把控整个政策执行过程,难点在于如何完全发挥监督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工作应围绕认识、技术、资源、法制、实务、评价问责六个层面展开,组织管理方式应选择最合适的混合型组织结构。文章建议在进一步的探讨中,构建政策执行效果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增强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6)
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我国国家审计顶层设计的基础,从国家治理高度阐明了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四个全覆盖的决心与目标。2017年美国对其政府审计准则也进行了最新修订,这次修订主要从道德、独立性和职业判断,胜任能力和职业继续教育,质量控制和同业复核,财务审计,鉴证和财务报表审阅以及绩效审计,更新了内部控制要求和指南七个方面切入。文章深入分析了2017年版美国政府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修订的目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我国政府审计的启示,结合我国国家审计顶层设计要求及我国政府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现状,提出加强我国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的具体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制,更加充分高效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
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审计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估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制约权力运行和监督经济等方面贡献突出,但传统审计方式效率低下和审计资料不全面等弊端制约着审计的发展,而审计与信息化的融合为审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文章简要概括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并说明审计信息化的可行性,分阶段梳理和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过程和难点,以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为例详述其实施过程,以期为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0)
本文基于国家监察制度改革背景,提出了我国政府审计整改难的具体表现并阐述了原因,从审计结果公告及后续审计的视角探析了国家监察制度改革与政府审计整改的并轨。研究表明,审计整改法律法规不健全、审计整改评价标准缺乏、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存在缺陷是导致政府审计整改难的重要原因;公告后续审计的信息、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增加整改检查类绩效考核指标、引入跟踪反馈机制能够有效推进国家监察制度改革与政府审计整改的并轨。最后,本文从审计整改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增加审计投入力量三个方面来设计了国家监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政府审计整改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2)
系统总结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5年成就,促进专业理论研究与国家审计良好实务有效融合发展,为理论研究、专业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分类研究等方法,研究中国知网2013—2018年审计专业文献,发现研究成果数量稳中有升,项目基金支持力度加大;研究者(作者)从审计机关工作人员演变为审计硕士、高校教师等为主,合著度等多项指标数据呈下降趋势;研究领域集中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础理论或概念、政策制度及其解读,研究对象区域层级主要在市级层面,一半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在其他财经专业期刊和其他专业期刊上。基于此,创新研究目的、期间、方法、结果应用等研究要素,填补了同类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4)
作为一项国家授权委托实施的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对于相关经济事务和现象的核查鉴证实践和保障机制由来已久,其本质既在于对国有财产的坚守,又更为强调对潜在风险的识别揭露、违规行为的抵御和负面危害的阻断预防。而揭露、抵御和预防免疫功能的发挥释放程度大小和效能高低,自然成为衡量和反映各级审计机关工作绩效优劣的试金石和晴雨表,因而合理构建审计效率评价体系和模型,透过免疫功能理论视角分时段、分地域精准测度国家审计机关的静态和动态效率水平,可以激励督促审计系统充分发挥自身保护、清除、修复和预防的免疫功能,更好地担负起人民赋予的受托经济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结果公告是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路径。实现信息传递、整改和问责机制的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监督的合力和威慑力,是审计结果公告发挥效用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审计结果公告问题的分析,从落实审计整改的视角,提出完善审计结果公告的建议,促使更好发挥审计结果公告的治理功能作用,提升审计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
本文契合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政策导向,分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现状,研究发现: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公告数量相对有限,审计内容多样化;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已经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保险企业以及其他金融企业为补充的实践;审计揭示的违规违纪现象普遍出现于违规经营中,主要包括银行业违规发放贷款、违规处置不良贷款,保险业违规承保退保、会计核算不规范以及其他企业的违规违纪现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整改反馈情况存在部分缺失现象,影响审计治理功能发挥。基于此,文章围绕扩大金融审计范围;强化绩效审计方法、加大主要违规领域审计力度;规范金融审计内容、完善审计整改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