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该文分别介绍了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和慢行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是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低碳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研究MaaS(出行即服务)理念下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出了由“骨干公交+MaaS公交”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新模式。其中,骨干公交承担主体功能,提供大运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MaaS公交承担辅助功能,通过灵活线站设置、需求预约及时响应运营模式,为骨干公交提供站点接驳和客流接驳服务。对比常规接驳公交,量化分析MaaS公交在出行时间节约和服务范围拓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上海为例,对主城提出“轨道交通+MaaS公交”系统模式;对新城提出“骨干公交(轨道交通、中运量公交)+MaaS公交”系统模式,使骨干公交的服务覆盖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现代有轨电车是依靠司机瞭望驾驶,采用沿轨道行驶方式,依靠电力牵引的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按地面公交模式组织运营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也称为路面电车.全球有轨电车的发展经历了兴起、发展、衰退、复兴四个阶段. 要不要发展有轨电车,不是问题.关键是要从有轨电车技术特征、线网规划和适应性及功能定位等方面考量其运行模式,进行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4.
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袁承栋 《规划师》2006,22(4):66-68
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是一种介于地面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交通方式,具有容量大、速度快、造价低和灵活方便的优势.实现由快速交通系统向轨道交通逐步升级的战略需要制定好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体化衔接规划、对当前的快速公交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运行优先保障.  相似文献   

5.
交通管理是一个日益凸显的城市发展问题,也关系着百姓民生的切身利益。由于上海市人口密度大、市民出行强度高、道路资源有限,推动公交优先、提高公共交通的能力是解决上海交通问题的必经之路。几年来,上海轨道交通(简称轨交)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2035年,上海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面对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乡体系规划,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公共交通发展策略,支撑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基于上海市公交客流大调查,总结分析上海市公共交通在客流规模、网络设施、系统结构、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存在问题和优化方向,提出适应远景发展需要的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以及"多层次、多模式、多网融合、区域差别化、设施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加强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加强一网多模式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中运量公交,重构地面公交线网,加强轨道站点交通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推进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等6个方面的公共交通总体发展策略,并针对中心城、主城片区、新城、新市镇等提出相应的公共交通分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出门不坐地铁,你就是‘奥特曼'。"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运送系统,轨道交通以其运载量大、快捷、环保、准点、方便等显著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截至2014年7月,上海轨道交通全网运营线路总长增至567公里,已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网络。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作为轨交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防范工程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轨交客流集中、封闭运行、空间有限、通道狭窄等特点,使得火灾扑救和疏散成为难题。2011年9月27日,上海轨交10号线因信号系统出现状况,发生追尾事故,造成近300名乘客就诊;2012年12月31日,12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新一轮总规提出的"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愿景下,多元化发展和多模式协同是未来公共交通的必然趋势,郊区的公共交通系统迎来新的机遇,而地面公交作为系统的重要组成,必须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才能在未来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奉贤区为例,通过现状分析、梳理问题,结合该区新一轮总规下的发展形势,对未来地面公交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上海市嘉定区中低运量骨干公交网络的规划情况,分析了在该地区发展有轨电车项目的投融资模式,探讨了有轨电车项目建设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有轨电车项目的运营管理建议,从而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载量日益增长的上海,轨道交通已然成为了公共交通的中坚力量,轨交站空间自然也成为了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满足轨交站自身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好轨交站与城市要素的协调与衔接,提升衔接空间的品质,并以此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状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现代大都市的重要任务。该文通过对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轨道交通枢纽站进行实地调研,从衔接空间围合界面的顶面、侧面、地面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近边主要的城市要素对其的影响,以期对上海乃至全国在建或筹建的轨交站设计和建造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正在加紧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建设,到2010年,上海中心城区的徐家汇地区、上海南站地区、五角场地区等11个地下空间工程将初具规模。届时,这些地下空间将形成网络,市民、游客乘坐轨交、公交,或开车进入地下停车库,无需到地面,就可以通过地下通道网非常方便地到达该地区主要商厦。建成后的这些地下空间的规模都将达到数十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为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健康有序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多种制式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的经济适用性进行探索,通过总结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设等经验,从系统特征、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对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系统制式选型原则,为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耦合发展有利于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并激发城市活力。文章将传统的轨交、空间的二元耦合关系拓展为轨交、形态、业态三者之间的多重耦合,并以上海核心城区为例,借助大数据手段,测算出区域的轨交站点密度、容积率、POI密度来指代轨交、形态、业态三类指标,利用GIS在空间上两两叠加,筛选出存在耦合缺陷的地区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指导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轨交的快速发展,经常会碰上已建成轨交周边地块申请增加轨交出入口,将其伸入地块的改造.结合上海轨交10号线伊犁路站3号出入口与古北财富中心结合的工程实例,探讨轨交出入口伸入既有建筑物的接口改造方案,特别是防水设计.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轨交)系统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上海、北京等城市已步入网络化运营的新阶段。随着新建线路的不断投入运营,城市轨交的网络结构和规模越来越复杂,网络上线路的换乘站数量也越来越多,并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线换乘站(3线或3线以上)。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区城市运营轨道交通区域上盖施工的变形控制和治理问题已成为目前基坑工程中的热点课题。结合上海轨交2号线人民广场—南京西路轨交运行区域的土方开挖及后期上盖的土建施工,对整个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轨交隧道、土体扰动、房屋沉降等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一系列设计、施工优化控制后,工程进展顺利,上述监测数据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顺逆结合施工技术在地铁车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利华 《建筑施工》2011,33(7):537-539
地面交通能否妥善处理已成为地铁车站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之一。由此,通过上海轨交10号线深基坑工程,介绍了该工程中采用的顺逆结合盖挖法施工技术,解决了车站施工和地面交通的矛盾,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公交和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京、伦敦、纽约、巴黎等全球城市的公交和轨道交通发展较早,系统相对完善且服务水平较高.该文通过与全球城市对比,充分认识上海与其他全球城市比较,公交和轨道交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上海发展成为全球城市,建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延安路中运量公交作为上海市中心城中运量公交的示范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出了中运量公交一体化智控系统设计思路,构建了系统平台,分析了四个系统特征。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保障了公交在交叉口的信号优先响应率,实现了旅行速度目标,为中运量公交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7月28日6时左右,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在行驶途中发生触网失电故障。由于事发于早高峰时段,多个站点大客流积聚,乘客出行受到影响。市交通主管部门、公安以及沿线地方各相关部门,启动地面公交配套预案,110辆公交车实施公交应急驰援,分流运输乘客。一周后,轨道交通再次发生故障。8月5日8时左右,轨交4号线发生列车故障,运营受到影响约30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