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衙金矿位于大理州鹤庆县北衙乡,为哀牢山。一金砂江富碱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金矿在时、空分布及成因上都与燕山晚期。喜山期富碱斑岩密切相关。金矿体按产出特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受接触带控制的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矿体、受层间裂隙控制的矿体和受岩相古地理控制的古风化壳矿体。原生矿体主要形成于中温热液阶段,黄铁矿等为主要载金矿物。矿区独特的地质条件使氧化带深度可达400米,矿体遭受强烈表生氧化并形成金的次生富集。金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具有深源浅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加里东晚期中酸性小型浅成侵入体和岩脉包括花岗(斑)岩、次流纹斑岩、次英安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岩石SiO2质量分数为53.05%~74.12%,K2O与Na2O质量分数之和为4.01%~10.43%。岩石系列包括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和碱性系列,以高钾钙碱性和碱性为主,具过铝质—准铝质性质。岩石稀土元素总含量较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La、Ce、Sr)、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重稀土元素,具弱—中等负Eu异常。中酸性侵入体和岩脉产出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石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岩浆源岩为变质基性岩及少量变质碎屑岩,可能指示其继承了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在侵位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交代作用。岩浆分异程度从石英闪长(玢)岩→次英安斑岩→花岗(斑)岩→次流纹斑岩逐渐增强。脉岩Au含量较低,偏酸性脉岩在蚀变后Au含量普遍升高,偏中性脉岩(石英闪长岩)在狼查沟、东洞沟矿区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热源和物源。  相似文献   

3.
中亚成矿域位于北侧西伯利亚克拉通、南侧华北—塔里木克拉通及西侧东欧克拉通之间,与环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并称为全球三大成矿域,发育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金、斑岩型铜(金、钼)及斑岩型铜钼矿床。对比研究了中亚成矿域两个典型斑岩型矿床——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与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异同。结果表明: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斑岩岩性主要是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同时代发育的火山岩主要是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 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则主要是石英二长闪长岩,矿化后期的花岗闪长斑岩仅发育有弱矿化作用,同时代火山岩以英安质-玄武质岩石为主,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这两个矿床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相似,均显示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但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显示出高Sr/Y和La/Yb值及低相容元素(Cr、Ni)含量,且与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相比,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具有相对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认为: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斑岩源于加厚新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西段演化末期的陆缘弧环境; 而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斑岩源于亏损地幔物质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于与古亚洲洋北向俯冲有关的大洋岛弧环境; 不同的构造背景形成了这两类具不同特征的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岩背含黄玉花岗岩的围岩钾长流纹斑岩及其蚀变产物为研究对象,根据蚀变岩和其原岩之间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含量差异,以及包裹体和O,S同位素资料,认为蚀变热液是来自含黄玉花岗岩浆的富含F,Cl和金属元素Sn,Cu,Fe,Al,Ca,并含有REE的流体.蚀变岩中Eu的相对富集系数最大,反映了Eu相对其它REE更易进入流体,岩浆结晶后期释放的这种富氟流体可能是导致岩背花岗岩强烈Eu亏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祁连敖果吞乌兰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的研究,确定该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敖果吞乌兰侵入岩中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为(443.9±2.1)Ma,表明其形成于早志留世初期;敖果吞乌兰侵入岩的SiO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5.72%~69.87%,全碱含量为5.13%~6.70%,Al2O3含量为12.69%~13.82%,Fe2O3含量为0.75%~1.24%,MgO含量为1.67%~2.38%,显示富硅、富碱、富铝和贫铁、贫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主体介于0.96~1.20之间,属于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w(La)N/w(Yb)N=6.84~11.36),Eu具明显负异常(0.47~0.62);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Th和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以上特征表明,南祁连敖果吞乌兰侵入岩为Ⅰ型花岗岩。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敖果吞乌兰侵入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是早志留世初期南祁连洋闭合,两侧陆块发生碰撞,进入碰撞造山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The alkali-rich porphyries formed in the structural relaxation epoch of the Himalayan Movement. The tectonic setting and crustal structure in which the rocks formed and the compositional regionization feature of the rocks indicate that the magma formed inside the crust, which is further proved by REE. Sr and Pb isotope data. Combined the aforesaid data with the result of REE inversion, it is suggested as a new opinion that the alkali-rich porphyries were the remelting product of the mixture of mantle rocks intrusing into the crust with crustal material.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the National Doctorate Program Fund of China Synopsis of the first author Lai Jianqing, associate professor, born in 1964, received Ph. D degree in 1995. Major research fields: Petrology, Metallogeny.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潘河钼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潘河钼矿是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石英斑岩型钼矿床。本文在前期找矿和详查资料基础上,结合矿区岩样分析报告,综合对比了宽坪群地层、矿区石英斑岩、白岗岩及矿石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迁移富集规律,对比结果显示:矿区岩浆岩中Mo含量远高于其地壳丰度,其中石英斑岩中Mo的平均含量为26.67?0-6,浓度克拉克值达17.78,即成矿主元素Mo在石英斑岩体中明显富集,故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岩。  相似文献   

9.
银山多金属矿床与燕山中期(129Ma)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矿床及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成矿阶段性。稀土元素及同位索资料表明:英安斑岩岩浆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为大陆拉斑玄武岩演化而成;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浪为主,混合部分大气降水;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其矿石铅大多为正常铅,少数样品出现钍铅混染。地质构造发展史及地层元素丰度值表明,双桥山群在经受变质作用后,除析出Au元素外,同时也析出大量Pb,Zn等成矿组分。  相似文献   

10.
西藏邦铺斑岩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区侵入岩期次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成矿前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及成矿后期石英二长斑岩和辉绿玢岩等5种。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LA-ICP-MS技术获得了矿区闪长玢岩岩体锆石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邦铺矿区侵入岩锆石类型主要包括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5种侵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具相似的特征,曲线左倾,整体较陡,表现为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通过锆石Ti含量地质温度计计算出侵入岩锆石结晶温度,显示出成矿期和成矿后期侵入岩体岩浆来源于在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根据锆石中特定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变化,各侵入岩锆石均是从陆壳岩浆中结晶分异形成的,与锆石相对应的寄主岩石均形成于陆壳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矿体主要沿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产出。为了查明成矿物质来源,对矿石中的硫化物和矿区内及外围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铅同位素示踪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N(206Pb)/N(204Pb)为18.266~18.372,平均值18.296,N(207Pb)/N(204Pb)为15.501~15.579,平均值15.536,N(208Pb)/N(204Pb)为38.016~38.339,平均值38.138。铅同位素年龄校正计算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与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非常相似,表明矿石中的铅主要来自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说明成矿物质也主要来自这两类岩石,进一步证明了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的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有关,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与喷流沉积型和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有明显的差别。与区域上其他银多金属矿床对比发现,本区银多金属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其组成范围多有重叠,暗示这些矿床的矿石铅来源也非常相似,可能表明有一个共同的富银的基底或地层为这些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中条山北峪奥长花岗岩地质学及其地质年代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北峪奥长花岗岩(体)位于中条裂谷的西部,和霏细斑岩及辉长岩组成侵入杂岩体,呈南北向展布。区内中条群因受多期挤压作用,构成剥离断层和叠加褶皱的干扰图形,貌似“短轴背斜”的构造背景。北峪奥长花岗岩与相邻的铜矿峪变花岗斑岩均为S型花岗岩,属裂谷早期拉张阶段产物,但岩性并不雷同。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北峪奥长花岗岩的源岩为下地壳麻粒岩相沉积物经分熔作用的结果,形成于大陆环境。据同位素数据分析,侵入杂岩体的辉长岩和靡细斑岩应在2700Ma左右,北峪奥长花岗岩是在2300Ma以前侵位,略早于铜矿峪变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13.
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是长期复杂造山作用的结果。胭脂坝花岗岩岩体出露于南秦岭宁陕地区五龙岩体群的最东部,是南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5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02.9±3.5)、(201.0±3.0)、(202.1±2.6)、(200.4±5.4)、(205.5±3.3)Ma,平均年龄为(201.9±1.5)Ma,属于早中生代五龙岩体群岩浆作用中晚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该岩体的主体为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初始Sr同位素组成为0.704 31~0.706 78,εNd(t)值为-5.2~-2.0,初始Pb同位素组成相对高,(N(206Pb)/N(204Pb))(t)=17.737~18.191,(N(207Pb)/N(204Pb))(t) =15.511~15.574,(N(208Pb)/N(204Pb))(t) =37.439~38.071。较高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说明胭脂坝岩浆源区具有扬子地块的属性;初始Sr同位素组成和εNd(t)值随着SiO2含量的升高呈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说明胭脂坝花岗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存在围岩物质的同化作用;结合与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如耀岭河群、武当群、碧口群)相似的初始Sr-Nd同位素组成,推测胭脂坝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是具有扬子地块属性的新元古代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4.
RE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alkaline-rich porphyry, Yunnan Provinc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nnanHimalayanalkaline richporphyryisapartoftheAilaoshan Jinshajiangalkaline richintrusiverockbeltaffirmedbyTuGuangchi[1] .ItisacompoundrockbeltforitsmostrocksbelongtoalkalinerockoralkalinegranitereferredtothemagmaticseriesofDiwatype[2 ] ,andthereareal sos…  相似文献   

15.
母岩浆富水(H2O质量分数高于4%)被认为是斑岩体中Cu、Au等成矿元素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是形成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表征为成矿斑岩中角闪石斑晶发育,轻稀土元素富集而中稀土元素亏损,w(Sr)/w(Y)和w(La)N/w(Yb)N值高(w(Sr)/w(Y)>40,w(La)N/w(Yb)N>20)等特征。弧环境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中的水主要来源于俯冲洋壳或交代岩石圈的脱水作用;而后碰撞环境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中的水可能主要源自矿区内同时代、共空间产出的镁铁质岩浆的混合注入,或含矿岩浆自身的分异结晶。尽管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母岩浆中水的来源和富集机制不同,然而它们仍然被认为具有统一的成矿机理:母岩浆在地幔源区或地壳岩石部分熔融过程中,水的加入可以降低其熔点,促进源区含Cu、Au硫化物重熔,或萃取岩石中Cu、Au成矿元素,或聚集岩浆中分散分布的金属元素,形成富金属的岩浆;含矿岩浆就位后,富水岩浆很快达到水饱和,大量流体出溶,岩浆水会与各类卤化物一起以独立流体相形式从熔体中分离出来,这种富含挥发分和高盐度的流体具有很强的金属携带能力,为随后发生的斑岩矿化提供热液和金属来源,提高母岩浆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秦祁昆结合部发育了大量三叠纪岩浆岩,主要沿青海南山断裂、瓦洪山断裂和多禾茂断裂周边分布,总体呈NW—SE向展布。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侵入岩主要为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石英斑岩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秦祁昆结合部三叠纪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早—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233~253 Ma代表早—中三叠世岩浆活动,205~225 Ma代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空间上,岩浆活动呈现出由NW向SE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秦祁昆结合部早—中三叠世岩浆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由南向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下,而晚三叠世可能已经逐渐进入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ParticleinducedX rayemission(PIXE)isanide almethodtoinvestigatethegoldoccurrenceindiffer enttypesoforedeposits[1 4 ] .Usingthedynamicanal ysismatrixtransformalgorithm ,PIXEdatacanbeusedtogeneratequantitativelytrueimagesoftraceel ementspatialdistributioninminerals .Themoderntechniqueisproventobeveryusefultostudytheoremineralsandcanevenbeusedtodetectvaporphaseinfluidinclusionsintheoredepositresearch .Forexam ple ,inthecaseofcoexistingbrineandvaporinclu sionsfromIndonesian…  相似文献   

18.
早前寒武纪被认为是大陆地壳形成的重要时期。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变质基底(五河变质杂岩)和中生代闪长/二长闪长质斑岩中包体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地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近期的变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了幕式地壳生长与多期改造。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和变质改造时间集中于2.5~2.6、2.1、1.8~1.9 Ga以及390、176 Ma。其中,形成于2.5~2.6 Ga的下地壳岩石,一部分经历了2.1 Ga和(或)1.8~1.9 Ga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及390、176 Ma的变质改造,类似于形成于2.1 Ga并经历了1.8 Ga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岛弧成因的下地壳岩石,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 另一部分岩石则形成于2.55~2.64 Ga,可能因处于下地壳上部而仅遭受了2.48~2.49 Ga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没有2.1 Ga和(或)1.8~1.9 Ga变质叠加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记录,表现为典型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特点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2.7~2.8 Ga的继承锆石U-Pb年龄和锆石Hf模式年龄暗示研究区可能还存在更早的地壳生长时期,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靖怡    张舒      张赞赞    蔡晓兵    岳运华    魏国辉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584-602
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铜铁多金属矿集区之一,近期勘查工作在矿集区北部的黄屯地区取得找矿突破,发现了数个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铜金矿床。对安徽庐枞盆地黄屯地区的侵入岩开展了较为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旨在确定黄屯地区岩浆侵入活动时限和揭示岩浆演化过程。结合前人年代学数据及侵入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明确黄屯闪长玢岩最早侵位(135.0~134.4 Ma),岳山二长斑岩次之(132.7~132.1 Ma),焦冲正长岩最晚形成(131.5~129.6 Ma),均属于庐枞盆地内部砖桥旋回末期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黄屯地区的侵入岩具有Si近饱和、富Al、高碱、富K、低Ti的特征,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为典型的橄榄玄粗岩系列。结合Sr-Nd同位素特征,推测岩浆源区可能为富集型扬子板块岩石圈地幔。主量、微量元素的演化趋势显示,矿物分离结晶作用控制了本区岩浆演化过程,从闪长质岩浆至二长质岩浆主要发生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从二长质岩浆至正长质岩浆则主要发育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含矿硅质岩产于具有拉张性质的秦岭古生代陆间裂谷系之中,位于碳酸盐岩相与浅变质碎屑岩相的转换部位,受地层层位控制,硅质岩层就是含矿层。硅质岩可划分为角砾状硅质岩、块状硅质岩、条纹-条带状硅质岩及后期改造成因脉石英岩等类型,硅质岩及铅锌矿石的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稀土总量偏低,δEu和δCe表现为弱亏损。硅质岩及铅锌矿石同为海底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