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卡姆斯特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喀拉萨依矿产地。前人对该区含矿建造、构造类型、铀源条件和控矿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地下水与铀成矿关系研究欠深入。研究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关系,对扩大铀矿找矿成果和总结铀成矿规律,建立研究区找矿模式有重要意义。依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划分水文地质单元,总结水动力场特征;利用热力学计算水中铀存在形式,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判断地下水所处氧化-还原环境。认为划分的4个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体系,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形成的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规模不同。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性,补给区地下水处于弱氧化环境,铀以溶解、迁移为主,水铀氧化-还原电位差和水中铀存在形式表明地下水处在氧化-还原过渡环境。铀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径流区是找矿有利地带。综合分析认为:喀拉萨依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最有利,红盆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较有利,5164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空间有限,4164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空间较小。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找矿以其快速、简便、经济和高效的优点在丹凤地区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勘查的各个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浅层地下水放射性异常晕与含矿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分布范围一致,可用于圈定铀成矿远景区、普查区和详查区。近矿中深层地下水具有高U-Rn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工程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找矿,可预测盲矿体大致位置,指导揭露工程布置。  相似文献   

3.
南岭成矿带沙坝子矿床外围铀成矿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岭成矿带沙坝子矿床勘查历史和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了该矿床的铀成矿特征。在深源成矿论和深部找矿等当今铀成矿理论指导下,根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及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认为,沙坝子矿床外围铀成矿潜力巨大、找矿前景广阔,在新一轮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燕辽成矿带西段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火山盆地铀矿远景区,历经三期演化,区内形成了六个具有三层结构的大型火山塌、断盆地,同时也导致了铀的三次预富集和多期成矿作用,通过铀的逐步累积增量和迭加再造,最终导致区内铀矿床的形成。通过对该区火山盆地铀成矿条件的分析,提出了贯通式火山塌断盆地多源混合热液铀成矿模式;总结了七条找矿判据,并据此对该区成矿远景作出了肯定的评价;确定了主攻方向;圈出了五片成矿远景区和三个最有利的成矿地段;提出了该区进一步突破大型、超大型铀矿的关键是加强深部研究和钻探,大力探索深部层位和基底中的铀矿的找矿新思路和找矿模式;并对已知矿区进行了深部盲矿预测,取得了可喜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地下水进行了水文地质动力分带、构造-古水文地质分期及深层地下水特征的研究,确定了两个重要的铀成矿期。用同位素水文学及同位素单孔示踪技术揭示了含矿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动力机制;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指出了苏崩及努和廷铀矿床所处位置均为地下水性质的强烈变异部位,并确定了找矿指示元素。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油气运移及地下水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表明区内油气上逸对铀成矿起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出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中可能存在适合于地浸开采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外贝加尔热液体系铀成矿为例,从F、U、Cs等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入手,以新的观点剖析了构造岩浆活化区内生铀矿床的铀积聚环境和火山热液体系内的铀成矿机理,从而指明构造岩浆活化区铀找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木文介绍了深部铀矿床勘探中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即应用铅同位素、铀同位素比值、铀活度比值和矿物饱和指数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应用范围、找矿效果及各自的局限性,指出在铀矿勘探中不存在万能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而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互补的和结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铀矿床大多产于地槽褶皱带和活化区地质背景中,以热液铀矿床占主导地位。铀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即白垩-第三纪时期,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根据铀-铅同位素体系演化原理论证了铀的活化成矿观点;根据地质体中铀的丢失和异常初始铅判别铀源及评价成矿远景。轻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溶液中硫、碳同位素组成与含矿岩石的性质有关,“就地取材”特征表现非常明显;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中国热液脉型铀矿的成矿溶液来源有三种情况,即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相混合,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及变质水和大气水相混合。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地下水进行了水文地质动力分带、构造-古水文地质分期及深层地下水特征的研究,确定了两个重要的铀成矿期。用同位素水文学及同位素单孔示踪技术揭示了含矿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动力机制;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指出了苏崩及努和廷铀矿床所处位置均为地下水性质的强烈变异部位,并确定了找矿指示元素。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油气运移及地下水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表明区内油气上逸对铀成矿起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出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中可能存在适合于地浸开采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并据此划分出两片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东北地区铀矿成矿区(带)的研究成果,并对比了辽宁高家沟、连山关、赛马,内蒙古广兴元、红山子、钱家店,河北沽源、干沟等铀矿床类型,深化了"铀成矿(亚)类型随着区域地质历史的演变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地质内涵;从铀矿成矿谱系的角度出发,指出"铀元素在同一成矿区(带)内长期聚集"是区域铀成矿的根本要素。并认为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和燕辽铀成矿带一样,具有寻找铀矿的巨大潜力,只要开拓找矿思路,立足于攻深找盲,一定会取得铀矿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依据克鲁伦—额尔古纳多金属成矿带内火山岩型铀矿的找矿模式,建立了满洲里南部地区火山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应用专家打分法综合中比例尺多源成矿信息,完成了满洲里南部地区火山岩型铀矿成矿靶区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凤民 《世界核地质科学》2011,28(4):214-220,230
恰特卡洛—库拉明铀成矿区是世界上最早探明的火山岩型铀成矿区。该成矿区位于中天山华力西期造山带库拉明隆起内。矿区内共探明大、小铀矿床10个,共采出金属铀20 000 t以上。铀矿床主要产于晚古生代火山洼地内,其火山岩的特点是成分反差大,由安山岩到流纹岩,铀矿化年龄为260~270 Ma。该成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向东可延伸到中国境内。研究其成矿条件,对指导在中国西北部造山带古生代火山岩内找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傅成铭 《世界核地质科学》2007,24(3):136-141,160
以产铀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演化及铀矿化成因特征为基础,将中央亚洲活动带及邻区主要砂岩型铀矿床分为5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对其产出构造地质背景和铀矿化特征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我国西北地区盆地动力学的特征、主要找矿类型和含矿层位。  相似文献   

14.
对前人深源热液金属元素(包括铀)和铀成矿文献的综述可以得出:地幔流体-重大地质事件-成矿构造是深源铀成矿靶区勘查模式。探讨了南岭铀成矿带的成矿潜景和深层勘查方法,提示构造地球化学、金属活动态提取技术作为该区深源找铀矿方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大湾铀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九嶷山杂岩体中段,有利的成矿环境使该地区成为华南重要的产铀区及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矿集区。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系为矿田的主要铀源层之一和成矿有利部位,已探明的铀矿床均产于九嶷山杂岩体中部金鸡岭岩体外接触带。九嶷山杂岩体分别由东、西两个完全独立的岩浆演化中心演化而来,西部岩浆演化中心的金鸡岭岩体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形成了岩浆演化中心、热流体活动中心与矿化中心三位一体的基本构造格局。深大断裂带为成矿流体循环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热动力来源。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地应力转向期,矿化与NW向伸展断裂及其相伴的深源热流体有关。岩体接触带为铀沉淀富集的有利地球化学障。重力、航磁及航空γ能谱异常及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是找铀的重要判据之一。在区域铀成矿环境分析基础上,对该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形成机理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位于中国西部喀什凹陷与油气次生还原有关的铀矿床。从地球化学角度分析铀矿化特征、成矿作用和形成机理,认为本矿床的形成和下白垩统地化分带现象主要是由油气中的CH4等还原介质引起的,同时,液态石油和地沥青还原作用以及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尝试解释成矿阶段,总结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白兴吐铀矿床预测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白兴吐铀矿床预测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松辽盆地的东泛西超、北沉南隆的沉积构造演化格局的新观点及"辫状河道洼地-反转隆升剥蚀构造天窗-贯通性断裂——基性岩浆活动带"三位一体成矿理论,用多源复成因成矿理论重建了钱家店铀矿的成矿模式,并运用这一新的成矿理论模式,成功地预测了远景靶区,经生产部门深入勘查,落实了白兴吐铀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油-铀”兼探,了解油气矿权区内砂岩型铀矿的资源潜力,在鄂尔多斯盆地内开展了以砂岩型铀矿为勘查对象的老井复查工作,在盆地东南缘X探区发现一批放射性高异常钻井。研究认为,该区具有一定的铀资源潜力。以该区西北部L地区和中部T地区放射性异常特征为基础,对其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位于构造斜坡带,地层平缓,铀源丰富,古气候适宜,砂体稳定发育,具有完整的补-径-排系统和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通过铀成矿机理研究,研究区内砂岩型铀成矿过程可分为沉积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成矿阶段和氧化-还原作用成矿保矿阶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砂岩型铀矿的综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砂岩型铀矿的综合预测模式和基于GIS的砂岩型铀矿综合评价方法与流程,开发了成矿信息提取软件。基于GIS平台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建立了多源勘查信息数据库,构建了砂岩型铀矿综合数字找矿模型,完成了研究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信息提取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的砂岩型铀矿综合预测可快速缩小找矿靶区,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