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性对映体的拆分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手性对映体的拆分方法有多种, 手性液-液萃取拆分法是其中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一种手性对映体拆分技术。本文概述了手性液-液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并进一步对酒石酸类手性萃取剂、环糊精类手性萃取剂、冠醚类手性萃取剂、金属络合物类手性萃取剂等不同种类手性萃取剂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 手性液-液萃取拆分技术对外消旋体特别是药物外消旋体的拆分有较好的效果, 随着对手性萃取剂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手性液-液萃取有望成为一种手性化合物拆分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三、萃取剂萃取分离法,包括液-液,固-液和汽-液等几种情况,但应用最广的为液-液萃取分离方法(亦称溶剂萃取分离法)。利用各种物质在选定的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以达到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叫萃取或抽提。在萃  相似文献   

3.
连续多级逆流液液萃取与减压精馏集成分离α-酮亮氨酸和水的方法及其设备:首先以萃取剂对含10%α-酮亮氨酸水溶液进行多级逆流液液萃取,萃取分离后,液液萃取塔底水相送至水处理塔,水处理塔塔顶溶剂循环使用,水处理塔塔底水送至废水池,液液萃取塔顶萃取相为萃取剂和α-酮亮氨酸的混合液,送至连续减压精馏塔处理,连续  相似文献   

4.
液-液萃取及新型液-液-液三相萃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型液-液-液三相体系的特点,对传统两相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应用Lewis酸碱理论对两种萃取体系的萃取机理分别进行归类,评述了新型液-液-液三相体系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孔中空纤维的液相微萃取技术是以中空纤维膜作为有机溶剂的载体,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尤其是液-液-液三相萃取模式可得到较高的富集倍数和回收率,且其微孔能够隔离大分子的进入,具有突出的样品净化功能,广泛应用在药物分析和环境分析领域。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对中空纤维液-液-液三相微萃取的模式、原理、萃取模式、影响因素进行简单阐述,并总结在毒物毒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RSE离心机(固-液-液三相萃取分离机)为固-液-液三相立式分离机,是德国生产的新型离心机,具有处理量大、分离因数高、能够自动排渣的特点;美国生产的液-液卧式离心分离萃取机(POD机),具有处理量大、萃取级数高(可达4级)、收率高的特点。在青霉素新萃取工艺开发中,充分利用这2种设备的优点,开发了RSE与POD机串联逆流萃取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连续稳定、劳动强度小、产品质量好、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液萃取进行丁酮-水共沸物系的分离。测定了三元体系丁酮-水-(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的液液平衡,采用NRTL活度系数方程对液液平衡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组分间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利用流程模拟软件ChemCAD进行了以离子液体为萃取剂的液液萃取过程的模拟,研究了理论板数、溶剂比(萃取剂摩尔流量和原料摩尔流量的比值)对萃取过程的影响,通过灵敏度分析,获得了优化的操作参数。在最适宜操作条件下,丁酮的摩尔分数可达0.999 4,离子液体经过回收能够直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萃取脱酚技术,包括传统的液-液萃取、络合萃取、液膜萃取、超临界萃取;分析了萃取脱酚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萃取剂的选择、萃取pH、萃取温度、萃取相比,介绍了近年来常用的萃取脱酚设备,对未来萃取脱酚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溶液中的微量镍,以2-(5-嗅-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为螯合剂,四氯化碳为萃取剂,乙醇为分散剂,应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富集微量镍,并对影响萃取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富集倍数为18。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有效提高了分析仪器的检测能力,是痕量元素的检测新方法,将其应用于溶液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是基于传统的液-液微萃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相当于微型化的液液萃取,是基于目标分析物在样品溶液和萃取剂之间分配平衡的过程。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的主要优点为萃取时间短、操作简便;同时克服了单滴微萃取技术中液滴容易脱落,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吸附饱和以及传统的液-液微萃取中萃取不充分等缺点。影响分散液相微萃取的主要因素有:萃取剂类型及体积;分散剂类型及体积;离子强度以及溶液的p H值。在对萃取过程进行优化后,该萃取效率可高达数百倍。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液液萃取法和精馏法回收废水中DMAC。讨论了液液萃取法中萃取剂的选择及对萃取平衡影响的因素:pH值、温度、氯化锂含量等,并讨论了多级萃取理论级数的计算和实验验证。通过对比萃取和精馏两种方法,萃取-分馏法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孔令启  王渊朴  曹婺  李玉刚 《化工学报》2016,67(4):1098-1102
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在酸性盐水环境下萃取间苯二酚。平衡法测定了40℃、101.33 kPa时乙酸乙酯-间苯二酚-酸性盐水准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间苯二酚的存在增加了乙酸乙酯和水的相互溶解度,降低了萃取效率;盐的存在则降低了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间苯二酚的萃取。用NRTL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得到了乙酸乙酯-间苯二酚-酸性盐水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模型参数,关联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测定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可为间苯二酚萃取过程以及间苯二胺水解联产间苯二酚和间氨基苯酚的生产装置的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提高分散相的表面更新速率可有效提高萃取的传质效率.研究发现,在萃取过程中使用气体搅拌可以增加液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液相内的湍动和循环.据此,本文在气-液-液萃取条件下对不同填料的传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通入气相后分散相液滴呈现稳定的“油包气”空心状态,这种结构大大降低了分散相液滴的传质层厚度,减小了传质距离,极大地强化传质效率.在适宜气速下,气-液-液萃取效率较传统萃取效率提高20%~40%.通过与散装填料对比,发现规整填料更利于强化萃取效果,传质效率提高约50%.  相似文献   

14.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提高分散相的表面更新速率可有效提高萃取的传质效率。研究发现,在萃取过程中使用气体搅拌可以增加液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液相内的湍动和循环。本文研究了气-液-液三相下油滴的流动形态,并对不同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气相速度的增加可导致气含率、液含率的增加,从而提高分散相在填料萃取塔中的停留时间,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明显降低萃取的表观传质单元高度,极大地强化传质效果。通过与散装填料对比,发现规整填料更利于强化萃取效果,其液泛速度平均增加25%。  相似文献   

15.
新型高效对撞流液-液萃取实验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和平  刘洁 《现代化工》2005,25(Z1):265-267
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对撞流液-液萃取实验装置,并与其他萃取装置进行了比较,得出该萃取器在提高液-液萃取速率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借助ANSYS有限元程序对该装置进行了流场数值模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UNIFAC基团贡献法推导出的萃取剂选择模型,选出异丙苯、对叔丁基甲苯、对二乙基苯为乙腈-甲苯体系的萃取剂,通过气液平衡试验测定了乙腈-甲苯体系和乙腈-甲苯在萃取剂存在下的气液平衡关系,并应用UNIFAC活度系数模型进行气液平衡计算。通过间歇萃取精馏试验考察了不同萃取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对二乙基苯是最佳的萃取剂,同时研究了回流比、溶剂比对间歇萃取精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3-丁二醇萃取-精馏耦合工艺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艳阳  朱家文  陈葵  武斌  沈亚领 《化学工程》2011,39(8):90-94,102
在前期液-液相平衡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正丁醇、乙酸乙酯及乙酸丁酯在萃取2,3-丁二醇时的不同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分别设计了2条创新的间歇-循环的萃取-精馏耦合工艺.根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分配系数小、相比(质量比)要求较大的特点,设计萃取-精馏耦合工艺一(即溶剂循环、料液间歇进料),该工艺具有相比逐渐增大、溶剂循环萃取的特...  相似文献   

18.
微型离心萃取器在萃取工艺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型离心萃取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液-液萃取实验设备,具有许多显著优点。介绍了微型离心萃取器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其在一些萃取新工艺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溶碱萃取精馏分离丁酮-水共沸体系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全浓度下的溶碱萃取剂-丁酮-水三元体系常压汽液平衡数据,考察了溶碱萃取剂存在下,对丁酮-水体系汽液平衡的影响。采用LIQUAC模型与Wilson模型相结合的关联计算方法,进行了汽液平衡数据的关联,关联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萃取精馏工艺条件的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溶盐萃取剂相比,溶碱萃取剂可以更好地提高萃取精馏法分离丁酮-水体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环隙式离心萃取器内部两相流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隙式离心萃取器是集成液-液混合与液-液分离于一体的高性能萃取设备,其广泛应用于核工业、化工环保、有色冶金、生物医药等领域。离心萃取器具有优异的水力学特性和传质特性,这主要得益于其环隙中的泰勒涡流以及转鼓内的离心分离流等特殊流动。本文主要依据离心萃取器结构和两相流动特点,综述了环隙内气-液界面变化规律、气泡流动特性、液-液两相流型、液滴流动特性,以及转鼓内的气-液界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还总结了环隙螺旋隔板、转鼓径向叶片等结构的优化对于两相流动、混合或分离效果的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可以从离心萃取过程中的液滴分散和聚并机理、三相流动测试及模拟、结构的模型化设计方法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