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试验,摸清氯化铵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上施用的增产效果,经全县三十一个试验单位的总结分析,认为氯化铵的肥效较高,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卢成馨  孔淑珍 《云南化工》1994,(2):33-34,43
在氯化铵小区定位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烤烟氯化铵肥效试验,结果证明,在我省气候条件下,当土壤氯离子含量在13lppm范围内,前作每亩施用氯化铵34.8kg或当季作物每亩施用氯化铵17.32kg,对烤烟质量和产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氯化铵是联合制碱的联产品,大部分在农业上作肥料。氯化铵中铵态氮的肥效是肯定的,问题在于氯的作用。五十年代已经确定,氯是作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适量的氯对大多数作物有益,而过量的氯对土壤性质和作物品质会产生不良影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经作了不少试验,但其中某些问题尚未研究清楚,从而影响到氯化铵的发展和应用,如在不同土壤上氯离子移动变化规律,不同氯浓度对作物营养和产量品质的效用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庄莲娟 《化肥工业》1990,17(4):50-53,26
由于氯的存在,氯化铵的肥效可以因作物种类、作物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施肥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只要使用得当,氯化铵的肥效与尿素、硫酸铵等其它氮肥相当。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氯化铵在四川连续四年施入七种土壤、六种作物的研究成果。试验表明氯化铵可优先用于谷类、油料、纤维作物及中性、钙质土壤。并论证氯化铵在四川农业应用前景是广阔的,四川地区走联合制碱的路是正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正> 为使氯化铵肥料能充分发挥它在农业上的增产作用,1982—1984年由沈阳农学院土壤农化系,省农科院土肥所和大连化学工业公司共同组织了“辽宁省氯化铵肥效试验网”。通过试验,证明了氯化铵在我省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上,对玉米、高粱、水稻等禾类作物是一种肥效较高的氮素化肥,与等氮量的硫铰肥效基本相同。研究出氯化  相似文献   

7.
低浓度复混肥基础肥料定位连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6年定位研究表明:过磷酸钙与磷铵相比,氯化铵与尿素相比对作物产量质量有等量等效作用,养分利用率也相仿。过磷酸钙有平衡作物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作用。氯化铵连施氯累积残留率较小,0~40cm土层为1.5%~5.5%,对作物产量、质量及土壤性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氯化铵肥效及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从1986~1989年在江西全省主要土壤类型上,对水稻、棉花、油菜等10种主要作物,进行了氯化铵肥效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示范,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利用氯化铵在全省各地部份作物进行了试验。通过几年试验结果证明,氯化铵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上只要使用合理,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氯化铵的合理使用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湖北省含氯化肥研究与应用协作组8年来所开展的氯化铵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着重剖析了氯离子的特异性能及对作物、土壤的影响,并提出了氯化铵的施用方法,展示了其在渔业及复混肥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庄莲娟 《化肥工业》1995,22(4):18-22,40
阐述连续施用双氯化肥(氯化铵+氯化钾)或(氯磷铵+氯化钾)后,对农产品质量和土壤农化性质的影响。6年18季和11季作物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双氯化肥对水稻、小麦、黄麻、油菜的品质均无不良影响,但土壤中氯离子含明明显升高,PH值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 由化工部化肥司主持的全国首次氯化铵对策座谈会于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湖北省化工厂召开。大、小联碱厂、科研、设计及农科院校等43个单位,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湖北省石化厅邱思胜副厅长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大会收到20余篇论文。组织参观了湖北省化工厂,观看了氯化铵施肥肥效试验录相。会议讨论了氯化铵问题。肯定了氯化铵做氮肥,尤其是对中性土壤的水稻田作物的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该厂与省土肥站、省农业大学及省甜菜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协作,进行氯化铵在河西灌区的应用研究及农化服务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经过4年多的田间试验和大量的室内分析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氯化铵与等N量的尿素、硝铵、碳铵在河西灌区多种作物上的肥效基本相同;土壤中连续年施用氯化铵后氯合量增幅不大,仍在安全范围内;连续施用氯化铵可降低土壤中的PH值,应配施含钙磷肥。  相似文献   

14.
氯化铵是制碱工业的副产品 ,由于制碱工业的发展 ,氯化铵产量逐年上升。农用氯化铵含 N2 5%~ 2 6% ,含氯 66.0 %。在常温下氮不易挥发 ,在 340℃时才分解 ;同时由于价格低廉 ,加工复混肥可代替尿素作氮源 ,在转鼓、圆盘、挤压和对辊冷压等各种造粒工艺中都可使用。氯参与光合作用 ,调节植物细胞渗透压 ,影响作物对氮、磷、钾、钙、镁、硅的吸收 ,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调节气孔运动。氯还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 ,加速作物茎和叶组织的发育。同时氯化铵中含有大量的 Cl-,对土壤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 ,可使铵离子较多地保存在土壤…  相似文献   

15.
含氯化肥研究协作组通过三年试验研究,肯定了氯化铵的肥效;提出了主要作物的耐氯能力分类及大田安全施氯量的框算方法;明确了作物对氯根的吸收、分配特点和氯■■期;阐述了土壤中■根残留及土壤酸化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联碱生产过程中的氯化铵,作为一种肥料长期使用后降低了土壤中的PH值,增加了氯离子在土壤里的积累,尤其是干旱土地,因此对它的施用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氯化铵长期堆放又易结块,供农民使用很不方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湖北省化工厂研究出一种改性氯化铵,即在氯化铵肥料中掺合粉煤灰和经粉碎过的粉状石灰石各5%,经测改性氯化铵的结块率降低近一半。该厂委托孝感地区土肥站在中稻作物上作肥效试验,增产效果很明显。着重提出的  相似文献   

17.
再论氯化铵氮肥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 0年来 ,在十多种土壤类型上对 3 0多种作物的氯素营养和含氯化肥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 ,提出了科学施用含氯化肥的崭新概念。第一 ,更新了植物氯素营养概念 ,将“忌氯作物”更新为“作物耐氯力强弱”的概念 ,并进行了定量化测定分类 ,为含氯化肥科学施用奠定了理论依据。第二 ,提出了“作物的土壤氯容量”新概念 ,为含氯化肥科学施用提供了基础依据。第三 ,明确了在非盐渍化土壤地区 ,氯在土壤中残留量少 ,尽管随年降雨量多少氯残留量有波动 ,但就多年平均来看这是一个常数 ,而不是累加效应。这就为持续施用含氯化肥提供了实践依据。据此提出了氯化铵等含氯化肥的施用原则 :优先用于耐氯力强的作物 ,优先用于含氯量低的土壤 ,针对含氯化肥本身特性采用合理施用技术 ,根据降雨量等气候条件 ,因地制宜科学施用。研究表明 ,我国年产氯化铵50 0 0~ 60 0 0kt,作物—土壤是可以容纳的。只要用量适宜、用法得当 ,完全可以获得与不含氯化肥同样的优质高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正明 《化肥工业》1998,25(1):11-16
通过分析湖北省氯化肥研究与应用协作组8年来所开展的氯化铵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着重剖析了氯离子的特异性能及对作物、土壤的影响,并提出氯化安的施用方法,展示了共在渔业及复混肥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试验为依据用数据论证了氯化铵用于旱地,对小麦产量、作物营养、吸收养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四川两种紫色土,以氯化铵与尿素进行对比,探索氯化铵对小麦氮、磷、钾、氯营养的变化规律,为施用氯化铵肥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23种作物,41项次实验表明:氯化铵肥效与尿素相近,但肥效比率变幅大(167.9—33%)。引起变异的因素主要是作物对氯的敏感性、土壤营养平衡状态及供氮能力。正确施用氯化铵的原则应是扬氯根之长而避其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