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国近海MODIS数据中气溶胶参数与云参数的相互关系,讨论了该区域气溶胶的间接效应及其对于云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近海,气溶胶具有明显的间接效应,而且由于气溶胶种类和水汽的季节变化,使得气溶胶的间接作用具有很强的时间变化特征.在夏季,由于人为气溶胶占主导,它作为有效的云凝结核,使得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分别与云凝结核数(CCN)有正相关、与云滴有效半径(CER)有负相关性、与云光学厚度(COT)也存在着正相关,气溶胶的间接效应明显;在春季,由于沙尘气溶胶盛行,同时沙尘并不是很好的云凝结核,使得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分别与云凝结核数(CCN)的正相关减弱、与云滴有效半径(CER)则由夏季的负相关变为正相关、与云光学厚度(COT)存在弱的负相关,气溶胶的间接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银川市2000—2009年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2009年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种常规污染物NO2S,O2,PM10达二级以上日数分别占总天数的100%,92%,83.3%.影响银川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和SO2,分别占污染天数的68.1%,31.9%,平均每年因其造成三级以上污染的日数分别达57.1 d和26.7 d;3种污染物质量浓度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银川市近年来综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成效明显;主要污染物日变化规律基本与企业生产、市民出行和湍流变化时间相一致;SO2和NO2质量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10质量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小.致污因素与银川市属于北方城市,冬半年利用锅炉或煤炉采暖导致煤烟型污染及易出现逆温,春秋多外来沙尘天气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银川市灰霾天气的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银川市地面气象观测站2000—2009年的灰霾资料,结合同期的环境监测数据,对银川市灰霾天气的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市近10年出现3级以上污染日数中仅灰霾天气就占1/4,且占灰霾天气出现总次数的40%,说明空气污染与灰霾天气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银川市3种主要污染物在出现灰霾时质量浓度值均高于无灰霾天气;银川市3种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出现连续性灰霾天气时均高于平均质量浓度,且连续日数越长,污染浓度越高;采暖期(当年11月到翌年3月)出现连续灰霾天气占其出现总次数的79%,进一步验证冬季采暖是导致灰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SO2和PM10同时达到3级以上污染的情况下,有85%的可能会出现连续性灰霾天气.  相似文献   

4.
银川市城市化进程对耕地数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银川市目前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批的土地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中被吞掉,与节约和保护耕地的政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用灰色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银川市近十年城市化进程中耕地数量的变化,分析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社会因子.通过数量分析得出,银川市非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耕地数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也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城市化过程中保护耕地的措施:确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使用气象及环境监测资料,对2008年9月12日-19日海南岛海口市一次典型环境污染过程的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大气背景场和物理量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陆高压前部滞留的高压脊、印缅低压槽是影响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天气型,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谷峰变化形成的环境污染过程与这2个系统的相继影响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高压脊上空持续的下沉气流及边界层低层流场辐合形成污染物汇聚带,导致污染物逐日积累并达到峰值;热带地区发展的热带气旋外围常形成深厚的下沉气流,有利于高压脊区日均污染物浓度增大;印缅低压槽及其偏南风、明显降水有利于污染物的清除.因此,热带地区大型高压脊天气系统及其控制下的海口市地方性流场汇聚是造成地区API(air pollution index)积累及峰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8年6月20—24日,银川市发生了一次进入夏季后的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利用银川市国控站点和大气超级监测站的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本次污染过程中臭氧与其他污染物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影响臭氧生成的相关气象因素和可能的污染气团区域输送来源。结果表明,在本次污染过程中,SO_2、PM_(2.5)小时质量浓度较低且变化平稳,NO_2小时质量浓度与O_3小时质量浓度变化趋势相反。污染气象条件特征是高温、强太阳辐射及紫外辐射、低湿。通过风速风向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本次污染存在银川市北方和东南方区域输送。  相似文献   

7.
以银川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对银川市环境空气中PM_(10)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冬季燃煤采暖锅炉排放源的影响,PM_(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在采暖期远高于非采暖期;PM_(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月份、区域变化特征;PM_(10)和PM2.5的逐日变化趋势较一致;全市PM2.5与PM_(10)的比值为47.3%,小于50%,表明银川市细颗粒物污染程度较轻,但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3—2016年银川市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银川市重污染天气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3—2016年,银川市出现五级及以上的重污染天气共40 d,重污染频率为2.7%,其中,首要污染物为PM_(2.5)的污染天数达27 d,首要污染物为PM_(10)的污染天数为13 d。从季节分布看,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春季(3—5月),重污染天数分别占全年重污染天数的70%,30%。银川市重污染主要类型为静稳积累型重污染,其次是沙尘复合型重污染。静稳积累型重污染天气下,各污染物质量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有明显的污染积累过程,颗粒物存在明显的细化趋势,以细粒子为主。2015年、2016年较2013年重污染天数有所减少,但重污染持续过程的次数、天数增加,说明银川市重污染天气的污染状况有加重趋势。部分沙尘重污染天气下,PM_(10)、PM_(2.5)质量浓度同步升高,说明以细颗粒物为主的复合型污染问题已经凸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尾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掌握中国深圳市交通排放所带来的路边空气污染状况,探索交通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典型道路交通排放的路边监测实验,以研究空气污染中的交通排放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实验监测了典型道路的交通流、气象数据和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通过对比监测点与空气质量监测国家控制点的数据,分析道路移动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当交通流量较小时,路边监测点与空气质量监测国家控制点数据一致;当交通流量(特别是货运量)大时,路边监测点的数据显著高于空气质量监测国家控制点的;通过对NO_x和CO的质量浓度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揭示了交通流量和气象对交通排放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排放污染物质量浓度整体趋势与总交通量较为一致.结果表明,深圳市各区NO_x和CO质量浓度主要受到机动车(尤其是货车)排放的影响,光照强度、风向和风速对污染物的排放扩散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银川市2013年空气污染物日浓度资料,分析了其PM10、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空气质量分指数等级特征.结果表明,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最低,冬季最高,PM10质量浓度春季高于秋季,而PM2.5质量浓度春季略低于秋季;PM10和PM2.5月均质量浓度变化均为1月份最大,7月份最小;PM2.5和PM10日均质量浓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76,在2013年中,PM2.5占PM10质量载荷的36%.PM10和PM2.5在7—9月质量浓度低,空气质量分指数等级最好,达标率均为100%,在1月空气质量分指数等级最差.PM10和PM2.5分指数等级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空气质量分指数等级最好,冬季最差,PM10分指数等级秋季好于春季,PM2.5分指数等级春季好于秋季.  相似文献   

11.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银川市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为基础,从经济、社会、资源3个方面出发,在建立银川市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前提下,选取了银川市2006-2011年的数据构成研究序列,运用评价模式,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对银川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将得出的结论用于分析银川市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3个方面对银川市城市化发展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银川市大型综合超市选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IS为主要研究手段,对银川市人口空间分布、交通可达性、城建现状、城市规划、现有超市布局等相关选址因子进行量化,并根据其影响程度将各因子加权叠加,得到银川市未来大型综合超市选址适宜区域(点),以达到为银川市大型综合超市规划选址提供参考和科学建议的目的.结果表明,银川市尚有2处可建大型超市,一是银川市政府附近,二是中山公园附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银川市将蔬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蔬菜生产根据"菜篮子工程"规划目标,加快了蔬菜业发展的步伐,以"郊区为主、农区为辅、外埠调剂保证供应"的方针,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宗旨,实现了市场导向,四季衔接,产销协调,使蔬菜业在银川市农业中异军突起,进入了大发展的历史阶段.但是,蔬菜市场营销渠道信息不畅通、产销脱节、滞后的经营销售方式已成为制约蔬菜市场营销发展的主要瓶颈.营销渠道问题成为蔬菜销售中诸多市场矛盾的集中反映.如何解决好蔬菜营销的问题,对满足银川市民生活的需要以及增加菜农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银川市步行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步行街街道小品、两侧建筑、空间功能布局等方面,阐述了银川市步行街建设中,应注重休闲娱乐功能、地域化特点以及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体现,提升其品位,建设富有银川市地方特色的商业步行街体系。  相似文献   

15.
银川市是中国历史化名城,是我国唯一省级建制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地区从出现城市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历经了西汉北典农城、北周怀远县城、唐代怀远新城、宋怀远镇、西夏兴庆府至明代宁夏镇城、清代宁夏府城、民国宁夏省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民国之前,银川城都是以一城之建置兴废,只是到了1951年,新满城作为银川向西发展的依托划归银川后,银川市才开始突破一城的樊篱而得以发展.银川市的境域变迁是与其建制沿革、城市兴衰、区划变更同步发展的,因其地处西北地区的黄河平原,所以,她的民居建筑形制及建筑材料独具特色.银川市的城市变迁及民居、住区的建筑形制反映了西部干旱少雨地区的基本发展模式,其形成、发展、聚集和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回族化的地域特质.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野外调查、取样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等,介绍了银川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利用概况,探讨了土壤盐渍化、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盐化、地下水超采以及土地荒漠化等水环境问题及其演化成因。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主要接受渠系渗漏及灌溉入渗、大气降水入渗、平原周边地下侧向径流、洪水散失、黄河水等补给,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是排水沟排泄、蒸发和人工开采等,大部分地区潜水埋深在3m以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黄河引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壤盐渍化总面积8.17×104hm2,呈逐年缩减的趋势,主要分布于银川平原北部,平原南部仅分布在邵岗东部、灵武东部秦渠和东干渠等;湖泊湿地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北部,永宁以北、平罗以南区域比较集中,滩涂沿黄河两岸分布;潜水总含盐量自西向东、自南向北不断增大;银川和石嘴山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超过500km2;沙漠化土地分布在银川平原的东西两侧;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盐化主要由潜水位埋深过浅,蒸发强烈造成的。最后,提出了防治上述水环境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配;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实现渠道防渗管道化;改进田间灌溉技术;严格污水排放,积极开展污水净化处理,实行污水资源化;加强对水土环境质量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17.
银川市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银川平原生态建设和湿地演变规律,利用文献资料,结合近几年对典型湿地变化过程的考察,分析了银川市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20世纪50—90年代的开发利用,银川市湖泊湿地面积严重萎缩;争地矛盾、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造成银川市湿地退化.21世纪以来,经过湿地恢复和保护工程,银川市湿地又大面积恢复.实现人与湿地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银川市湿地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银川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空间数据库是在“银川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的子项目.文章论述了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关键问题:图形数据的采集,属性数据的采集,图形数字化和图形数据的矢量化,最后给出了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