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布垭枢纽泄洪消能防冲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水布垭枢纽泄洪消能特点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对溢洪道泄洪消能方式泄流能力、消能区防护方案及电站尾水两种出口形式等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新颖的窄缝消能工组合形式,较好地解决了该工程具有的大流量、窄河谷、高落差及下游地质环境差的泄洪消能防冲难题。  相似文献   

2.
向光红  李伟  刘瑜 《人民长江》2007,38(4):43-44
水布垭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巴东县境内,是清江梯级开发的龙头枢纽.枢纽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其它.水库正常蓄水位400 m,相应库容43.12亿m3,装机容量1 840 MW.枢纽主体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河岸式溢洪道、地下电站厂房和放空洞等组成.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409 m,最大坝高233 m,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泄洪消能建筑物为岸边溢洪道,具有水头高、流量大、泄洪功率大、消能区地质条件复杂的泄洪消能特点.下游消能区防护方案经对水垫塘方案和防淘墙方案综合比较,推荐采用护岸不护底的防淘墙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布垭枢纽泄洪消能特点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 ,对溢洪道泄洪消能方式、泄流能力、消能区防护方案及电站尾水两种出口形式等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新颖的窄缝消能工组合形式 ,较好地解决了该工程具有的大流量、窄河谷、高落差及下游地质环境差的泄洪消能防冲难题。  相似文献   

4.
瀑布沟水电站泄洪流量大、泄洪水头高,泄洪雾化冲刷严重,下游河道及泄洪雾化区防护治理复杂。为防止泄洪消能区河道岸坡淘刷和强雨雾破坏,确保河道岸坡及上部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本文对泄洪洞出口消能区河道岸坡防护设计标准、研究思路、防护范围、实施措施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瀑布沟水电站泄洪流量大、泄洪水头高,泄洪雾化冲刷严重,下游河道及泄洪雾化区防护治理复杂。为防止泄洪消能区河道岸坡淘刷和强雨雾破坏,确保河道岸坡安全稳定,文中对泄洪洞出口消能区河道岸坡防护设计标准、研究思路和实施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溪洛渡水电站具有“窄河谷、大泄量、高水头”的特点,泄洪总功率达1亿kW,坝身采用水舌空中碰撞及水垫塘消能,泄洪雾化严重。本文借助大比尺物理模型预报泄洪水舌与泄洪雾化雨强分布;通过对国内近几十年来泄洪雾化模型试验及理论数值分析估算雾雨的影响范围,结合类似工程的原型观测资料,对溪洛渡的雾化问题给予综合评判,预测泄洪雾化范围及需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泄洪雾化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雾化水流,影响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二滩水电站泄洪强度大,泄洪雾化范围和强度超过了设计预想,对下游护岸的安全防护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泄洪雾化试验结果及防护效果分析得出,二滩水电站泄洪雾化区的防护范围是适当的,防护方法是可靠的,这是我国首座超过200m高拱坝泄洪雾化防护成功的例证,对其他高坝泄...  相似文献   

8.
高坝泄洪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位于狭窄河谷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泄洪方面的主要特点是高水头、大流量、大泄洪功率,泄洪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文中总结并探讨了我国在高坝泄洪消能防护、泄洪振动控制、泄洪雾化防护、掺气减蚀、泄洪安全预警等方面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提高有关泄洪安全性的技术途径,可供有关工程设计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古贤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是典型的高水头、高流速、大流量泄洪工程,在右岸地面厂房方案中,由于地形限制,电站厂房距泄洪排沙洞出口挑坎位置最近仅约100 m,厂房受挑流雾化影响严重,为减轻或避免雾化影响,设计方案中出口消能方式宜考虑底流消能.  相似文献   

10.
白山电站经历了六次泄洪,泄洪产生溅水与飞石,严重影响电厂安全运行。针对雾化危害以及保证在建白山三期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采取在大坝下游预挖消能塘,并对两岸山体进行防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构皮滩水电站泄洪雾化及防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皮滩水电站坝址河谷狭窄、洪水峰高量大, 枢纽泄洪消能采用坝身表孔与中孔碰撞、水垫塘内分散以及岸边泄洪洞挑流消能方式, 加之水垫塘岸坡较陡, 且消能区尾部及其下游岸坡为软岩, 故其泄洪雾化问题较为突出。招标设计阶段, 通过初步的泄洪雾化数值分析和边坡稳定计算, 并参照有关工程经验, 对水垫塘范围及其下游两岸边坡采取了混凝土护坡、喷锚支护和设置排水等综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瀑布沟水电站泄洪洞由塔式进水口、洞身、出口挑坎三部分组成,采用直线、一坡到底布置.其泄流量大、流速高,衬砌表面易空蚀,另外,需考虑对泄洪洞左右岸泄洪消能区的铁路、大桥等建筑物的泄洪雾化影响.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减免空蚀的工程措施,确定了防护工程设计标准,较好地解决了雾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布垭工程电站尾水紧临消能区的下游 ,泄洪期尾水出口的波浪较大 ,尾水口门区在小流量泄洪条件下 ,落淤较为严重。经 1/ 10 0水工模型试验的多方案研究 ,提出了溢洪道采用阶梯式窄缝挑流鼻坎的泄洪消能型式。由于该体型较好地适应了消能区河弯地形且顺应河势以及有效地利用了空中消能和河道拐弯处的水体消能 ,收到了冲刷高程抬高、波浪降低的良好效果 ,为此 ,该体型已被设计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消能具有高水头、大单宽的特点,泄洪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雾化现象,而其下游紧邻居民生活区和大型企业生产区,对环境湿度要求严格。向家坝水电站结合自身泄洪消能特点,采用了高低坎双层多股淹没射流的新型消能工,成功解决了雾化对下游环境湿度的影响。介绍了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消能建筑物的体形,并根据向家坝水电站泄洪原型观测资料和水富县城气象站环境湿度监测成果,分析了其泄洪雾化范围及对水富县城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未改变下游环境湿度。  相似文献   

15.
水布垭水电站泄洪消能防冲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布垭水电站坝区河道狭窄、两岸山高壁陡,河床基岩软弱、抗冲能力较差,设计上对消能区河段两岸进行了地下防淘墙保护,两岸山体的安危将取决于防淘墙的稳定,此成为该枢纽泄洪消能防冲的控制性指标;同时,由于右岸地下电站尾水洞出口因条件制约而布置在挑射水舌外缘附近,砂石淤积可能影响电站正常运行.通过泄洪消能试验研究,利用消能工控导水流技术改变下游消能区水流运动结构,使河床局部冲深和电站尾水洞出口淤积两项指标均满足工程安全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坝泄洪形成的雾化现象对枢纽下游建筑物运行、两侧岸坡稳定及生态环境可能造成危害,严重时可危及枢纽本身安全。伴随着系列原型观测、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试验等形成的雾雨强度预测技术的发展,泄洪雾化工程防护由被动的雾化—破坏—修复逐渐演变为在预测雨强及其范围基础上进行工程防护,并逐步与消能建筑物、高边坡的分区、分段防护相结合。通过对系列工程雾化防护措施调研,对高坝泄洪雾化工程防护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认为不同防护材料在不同雨强的破坏特性及雾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今后泄洪雾化工程防护措施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水布垭水利枢纽泄洪消能布置进行了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分析溢洪道入口、消能区及坝址下游水流特性,观测了窄缝挑坎挑流特性、消能区的冲淤情况和防淘墙的脉动压力和频率,从而解决了水布垭工程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水布垭水利枢纽岸边溢洪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布垭水利枢纽具有水头高、流量大、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布置集中等特点.因消能区地层抗冲能力差,故泄洪消能设计难度较大.经多方案比选,泄洪消能建筑物采用岸边溢洪道全表孔布置方案,溢洪道采用阶梯式窄缝鼻坎挑流消能,下游防冲建筑物采用护岸不护底的防淘墙方案.阐述了泄洪消能特点及设计原则,对溢洪道布置、泄洪方案、消能方案、溢洪道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水布垭工程电站尾水紧临消能区的下降,泄洪期尾水出口的波浪较大,尾水口门区在小流量泄洪条件下,落淤较为严重。经1/100水工模型试验的多方案研究,提出了溢洪道有用阶梯式窄缝挑流鼻坎的泄洪消能型式。由于该体型较好地适应了消能区河弯地形且河势以及有效地利用了空中消能和河道拐弯处的水体消能,收到了冲刷高程抬高,波浪降低的良好效果,为此,该体型已被设计所采用。  相似文献   

20.
水布垭水利枢纽坝址所在位置河谷狭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泄洪落差与泄洪单宽流量均较大,河床基岩软弱,抗冲流速低,两岸又有巨大的滑坡体及右岸马崖高边坡,导流建筑物、泄水建筑物以及电站尾水出口的布置又相对比较集中,泄洪的安全问题属于水布垭水利枢纽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综合阐述了溢洪道结构布置和结构整体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以及防淘墙布置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成果,从而最终论证溢洪道及防淘墙结构布置形式在水布垭水利枢纽泄洪消能防冲系统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