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急剧增长,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模式逐渐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绿色建筑。其目的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更好更快地可持续发展。本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当前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基于水工建筑的发展现状,对其结构设计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充分发挥水工建筑中用于容纳以及为水利设施提供保障的积极作用,并以此推动水利工程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为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景观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现代景观设计需要同时考虑视觉效果、艺术表现和自然和谐表现等。建筑景观设计师希望能够凭借建筑景观将城市特色、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全面呈现。很明显,建筑景观设计在现代建筑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需要通过科学巧妙利用色彩元素,让建筑给人们带来优质感官体验,同时为城市自然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声音     
《中华建设》2005,(3):75-75
“畸形建筑动辄多花费十亿、十几亿、几十亿,请建筑史家和建筑经济学家来研究一下,中国是不是已经成了最大的建筑浪费国家”。——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十九场工程科技论坛5月27日开坛,论坛主题为中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年逾八十的吴良镛应邀作首场报告时发出上述警告。“如果再不强制控制,很多自然美景就再也看不到了,很多历史文化就不复存在了。把古迹拆了重建,那是假古董,是没有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期刊览要     
《中华建设》2006,(5):7-7
《住宅科技》2006.4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发展绿色建筑必然伴随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动。包涵了:1、建筑发展观的创新。传统的规划设计理论和思想必须改变,用适宜的技术创造出的生态、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系功能是促使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2、能源利用种类和模式的创新。3、建筑技术的创新。4、建筑开发运行方式的创新。确立双跨越的建筑节能目标体系,一般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同步发展,逐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比重。5、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推行住宅装修一次性到位,形成有效的建筑节能行政监管体系,加快建筑节能的法制建设。农…  相似文献   

6.
人类与自然越来越缺乏沟通,将自然引入建筑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亦可改善建筑内部小气候,提高建筑内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人们对景观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在使用功能上,而是将追求绿色、崇尚艺术和景观建筑智能化成为景观建筑师们设计的主流思想。结合我国当前科技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景观建筑不仅要求其外表具有形式美、韵律美,而且要求其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由此说明,人们对景观建筑的关注度正与日俱增,苛求未来的景观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即在景观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相似文献   

8.
正千百年来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导下,中国传统建筑虽然百花齐放、千差万别,但几乎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能达到与自然高度和谐共生的状态。在科技不像现在这样发达的古代,人们往往不得不尽量倚靠大自然的力量,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以湖北为例,由于地貌、民族等因素的差异性,各地区建筑形式各不相同,却又无不例外地追求经济适用、因地制宜的原则:鄂西南地区传统民居以木构干阑式建筑——吊脚楼为主要形式,建筑一般依山而建,以吊脚  相似文献   

9.
陈亚 《中华建设》2023,(1):158-160
<正>装配式建筑幕墙既可以加强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又可以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此,受到了建筑市场的广泛认可。基于此,笔者将围绕装配式建筑幕墙这一核心内容,从施工技术的角度上对其基本内涵、技术优势、技术要点以及优化策略等多个角度展开详细的阐述,希望以下笔者针对装配式建筑幕墙的施工技术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对从事相关施工作业的技术人员有所裨益。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原动力,装配式建筑也逐渐代替传统的现浇式建筑成为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自然与建筑这个话题,从去年夏天就开始不断地找资料学习,越学习越觉得这只能是个很空的理论。什么建筑离得开自然呢,现在哪个建筑师对自己的作品都能就融合自然这个问题说上一大堆,无论是国内的国外的,现代的历史的,谁也不会说我的建筑要背离自然。柯布西耶外星飞船式的萨伏伊别墅有他对待自然的哲学(底层架空可以尽量少地破坏地面面貌,屋顶花园可以提供更多的接近自然的机会,横向长窗更好地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赖特的有机建筑  相似文献   

11.
荐书     
<正>《绿色建筑——西部践行》作者:刘加平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2月装帧:平装开本:16开定价:89.00元【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分为上、中、下篇三个部分。其中第1章和第2章为上篇,立足于人、社会、自然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提出了以本土观和地域性为理论基础,以人体需求为依据的绿色建筑层级理念。第3章到第6章为中篇,以绿色建筑基础研究案例为主线,在立足于西部地区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将云南、西藏、新疆、海南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滨水景观生态、建筑物理与建筑设计方法,从滨水景观天然光资源特点、采光技术与新型材料的角度对国内外建筑物自然采光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建筑物自然采光的主要方式,分析了采光技术具有的特点,提出了我国滨水建筑自然采光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以及节能环保模式。  相似文献   

13.
常江 《中华建设》2007,(9):34-37
日前,我们参观了位于伦敦郊外的“希望屋”与“零能建筑”。“零能建筑”是一批供82户家庭居住的建筑群,共七排,每排六组,每组两户,各排均为三层楼,第三层为单身住房,一室一厅,厨房加卫生间,共45平方水,外加室外屋顶小花园,从后面楼梯直上第三层,独门独户,下面两层是一套住房,三间卧室在第二层。  相似文献   

14.
正当建筑作为意识形态宣言的学科,从古典主义中走来,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都市主义等等,到进入计算机浪潮带来的各种设计软件突飞猛进的今天,建筑又延伸出代表先锋科技概念的参数化设计思潮,和我们今天要谈到的绿色建筑革命。如果我们能从时间轴快速浏览这一系列变革的时候,会很容易发现建筑已经从纯粹思想和哲学乃至艺术中被孕育的角色,进化到站在了和自然对话的最前沿,从未有过的在今天审视了下自身:作为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5.
<正>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尤为必要。对建筑设计,要求设计者将人、自然与环境等协同起来,注重构建相互间的共荣模式。建筑活动指的是人类意识性地改造自然。所以,建筑行业的设计理念一定要强化建筑节能环保。对传统建筑技术,许多设计理念与技术应用在当前建筑节能设计中。结合传统建筑技术,凸显现代建筑设计良好的实用性与环保性,实现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钱刚 《长江建设》2012,(11):84-85
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上体现着城市的发展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新奇,建筑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新近出现的洞穴式建筑、冰建筑、树屋、悬崖建筑等的建筑形式,不仅体现着建筑设计与施工工艺的精湛,背后蕴藏着城市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不对建筑与环境的发展产生深刘的影响,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着重探讨有关对建筑、环境、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认识,启示人们自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正确理解和对待环境。  相似文献   

18.
《长江建设》2010,(2):35-35
西安市建筑科技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黄明华认为,好的规划应该是协调的、和谐的规划,包括十个方面:第一,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人之间的和谐;第二,人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第三,人与城市设施的和谐;第四,城市每一个系统的和谐;第五,不同系统之间的和谐;第六,规划编制的项目组里,不同工种之间的和谐;第七,地方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市民、项目组之间的和谐;第八,城市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第九,今人与后人之间的和谐:第十,不同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钢罩气垫式调压室在我国为特色工程技术,工程为地下埋藏式结构,属于自然绿色环保科技。自平武自一里电站(亚洲第一)开工建设以来,阴坪水电工程为火溪河流域科技创新的第三座创新型水工建筑物,通过一次次的科技创新,该项技术在国内越来越成熟,并在后来的其它项目建设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每月荐书     
《长江建设》2011,(3):69-69
《自然的建筑》作者:(日)隈研吾 著 陈菁 译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9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00元 [内容简介] 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家隈研吾在《自然的建筑》中从对20世纪的建筑反思出发,通过对建筑史的回顾、梳理,并结合自己的建筑实践。对混凝土、天然素材、自然的建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