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溢流坝泄洪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处河道狭窄,溢流坝的泄洪落差和单宽流量较大,且电站尾水出水口靠近溢流坝,因此,溢流坝泄洪安全是枢纽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溢流坝泄洪消能模型试验研究,对溢流坝堰面曲线、两侧收缩边墙、闸墩、挑流鼻坎等布置和体型进行了优化,改善了其运行水力特性,妥善解决了溢流坝泄洪消能防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丁灼仪 《人民长江》1992,23(3):34-37
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水力学问题的试验研究自1985年以来开展了全面的工作,这些研究包括施工导流,泄洪消能的整体布置,溢流坝表孔,溢流深孔,放空底孔,保留下游过水围堰,溢流坝临时渡汛等。本文着重介绍导流隧洞的水力特性及其下游消能防冲措施,泄洪消能的整体布置,保留下游过水围堰以及溢流坝高速水流问题,共四个问题的试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设计、施工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数据,解决了设计和施工中许多重要的水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瓯飞一期围垦工程东2#闸为低水头水闸,属于低佛氏数消能;闸下为淤泥,起动流速很低,极易被冲刷。原设计方案模型试验表明,常规消能布置形式存在基础开挖困难、堤脚盘头冲刷严重、防冲槽维护费用高等缺点。通过对东2#闸常规消能布置形式与新型消能布置形式的对比试验,推荐新型闸下消能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大坝的泄洪消能建筑物泄流单宽流量小、堰顶无闸门控制、消能区地形条件复杂等特点,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论证,将原光面溢流坝挑流消能改为阶梯溢流坝面加底流消能的布置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工程上、下水库的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5.
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具有泄流落差和单宽流量较大、下游河道狭窄等特点,溢流坝的消能问题较突出.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溢流坝挑流消能工布置和体型进行比较,推荐溢流坝采用反弧段一体的扩散式梯形差动式挑流鼻坎的消能方案,妥善解决了溢流坝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6.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的泄洪消能建筑物位于河床拦河重力坝砼溢流坝段。根据本工程泄流单宽流量小,下游水垫较厚、堰顶无闸门控制、消能区地形条件复杂等特点,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论证,将原溢流坝挑流消能改变为溢流坝面阶梯加底流消能的布置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工程下水库的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7.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的泄洪消能建筑物位于河床拦河重力坝砼溢流坝段。根据本工程泄流单宽流量小,下游水垫较厚、堰顶无闸门控制、消能区地形条件复杂等特点,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论证,将原溢流坝挑流消能改变为溢流坝面阶梯加底流消能的布置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工程下水库的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8.
詹平  欧阳建国  于波 《红水河》1998,17(3):55-58
拱坝溢流表孔CADC系统,是以理想坝体结构数据为初始条件,用户可在系统设置的参数文本文件中输入有关的设计参数,在系统设定的模式支持下能够完成溢流坝面曲线的选择与计算;闸墩结构的选型设计;溢流坝面上下游结构设计及溢流表孔在坝体上的布置设计等项工作;还可同时输出溢流表孔拱坝断面布置图、溢流表孔结构详图和溢流坝面施工数据表。  相似文献   

9.
一、工程布置简述铜街子工程溢流坝布置在河床右深槽部位,选用5孔开敞式孔口,最大坝高79m,前沿长105m,坝体和护坦、消力坎均位于玄武岩上。坝基埋藏有倾向下游的缓倾角夹层C_5及断层F_3、F_6、F_9,构造交汇切割,构成危险的滑动面。为确保大坝安全,须采取加固措施保护坝后基岩,使产生有效的阻滑力。另外,由于筏闸出口要求流态平顺,使木筏顺利地通行,故溢流坝采用底流式消能。且为保护足够厚的尾岩作为阻滑体,护坦不能降得太低。经过比较护坦顶高程确定为420.00m.并于(坝)0 160.00处设6m高  相似文献   

10.
八盘峡工程为低水头河床式水电站(设计水头18米),主要建筑物有:右岸电站厂房(装机五台,总容量18万千瓦),河床中部间隔布置三孔闸和二孔溢流坝,左岸为二孔溢流坝及设在副坝内的二孔非常汇洪道,两岸均以混凝土副坝与坝肩基岩相接.枢纽布置见图一.  相似文献   

11.
塘仙引水坝为双曲拱坝 ,溢流坝布置在河床中部采用表孔挑流消能。坝体采用C15混凝土砌石为坝体材料 ,以混凝土预制块为施工模板 ,工程投资省 ,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彭水水电站表孔工作弧门具有孔口尺寸大、水推力大等特点。为改善闸墩受力状态,确保泄洪消能安全,闸墩设计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介绍了彭水水电站表孔预应力闸墩的锚束布置、张拉力设计、锚固体系选择,运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了预应力闸墩和常规混凝土闸墩的应力分布及大小和钢筋布置。  相似文献   

13.
Y型河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河道,由于地形地质的原因避免不了在Y河道下游修建溢流坝。本文主要根据Y型河道下游溢流坝水力学研究模型为例,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ow-3D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对溢流坝泄洪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分析溢流坝泄洪流态、闸孔流速、下游挑距、下游河道流速等。结果表明:水舌挑流均匀的分布在河道中央,对两岸河道冲刷影响较小,1#、2#闸孔流速分布规律相同且最大流速为8.8 m/s,而下游河道最大流速为28.0 m/s且集中在河道中央,受Y型河道水流交汇的影响,水流在交汇处能量巨大,对下游河道中央冲刷影响较大,建议在此类河道中设置消能坎。  相似文献   

14.
1概述琵琶山溢流坝位于济宁、泰安两市交界地带的大汶河上。该工程始建于1966年,在30多年的运行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农田灌溉和工业引水体系,作为汶上县东部地区的唯一水源,在汶上县东部地区的引、蓄水及两岸农田的地下水回灌中,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被誉为汶上人民的“生命线”。原溢流坝为浆砌石结构,由于河道无序采砂的影响,加上工程维护不当,该坝于2001年汛期被洪水冲毁。2002年重新修复,修复后的工程主要由溢流坝、翻板闸和冲砂闸组成。其中冲砂闸5孔,总宽32.2m;翻板闸88孔,总宽240.0m;溢流坝总长531.0m,位于肥城境内的坝段没有…  相似文献   

15.
大藤峡水电站为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工程特点是低水头,泄流单宽流量大,佛氏数低,消能问题复杂,枢纽布置困难。经过对5种枢纽布置方案的泄洪和消能型式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得出:下坝线8个高孔、6个低孔、甘王闸1孔的布置型式和采用T形消力墩消能方案为页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水力模型试验表明,溢流坝泄洪运行时,其右端5#泄洪孔进水口上游水面出现漏斗状入流漩涡,不利于工程安全运行。在溢流坝泄洪孔进水口入流漩涡产生原因和模型试验漩涡相似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溢流坝泄洪孔闸孔边界条件的措施,消除了溢流坝泄洪孔进水口入流漩涡,可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那读水电站拦河坝采用浆砌石实体重力坝坝型,溢流坝布置在河床中部,为开敞式溢流,并采用挑流与面流相结合的阶段性消能。通过多次模型试验验证和优化原设计,重点解决消能防冲这一中心课题,使该坝的设计基本达到安全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特点是洪峰流量大,水库调蓄能力小,河谷狭窄,泄洪问题成为枢纽布置中的主要矛盾。在可研设计中,对枢纽泄水建筑物规模及消能型式做了分析计算和比较,在设计中采用较大单宽流量,减小闸孔布置宽度,较好地解决了消能防冲与兴利建筑物布置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葛洲坝航道冲沙闸设计特点与运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葛洲坝大江和三江航道上布置的冲沙闸和消能工型式。通过试验,对闸孔、过流面、多级消力池进行了优化。它们具有排沙方便,消能好,能适应大流量、尾水低等优点。经三江闸10年多和大江闸4年多的运行和监测,冲沙效果好,冲沙闸、航道等建筑物运行正常,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石龙水电站工程混凝土重力坝总体布置设计,考虑到采用引水式厂房,溢流坝布置在主河床,两岸布置挡水坝段,同时兼顾施工条件,有效利用河谷空间使布置协调紧凑。溢流坝挑流鼻坎采用高低坎,结合溢流坝在最右侧边墩采用宽尾墩,有效解决消能防冲问题和右岸山体淘刷问题。总体布置布局合理,运行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